
中央媒體看海南
“不到3個小時的飛行旅程,就能呼吸到清新甘甜的空氣,幸福!”河南安陽游客馬清保剛踏上海南島就感慨不已。
在游客為海南生態環境“點贊”的背后,是海南干部群眾為打造良好生態環境這個“金飯碗”所付出的不懈努力。16年前,海南在全國率先以立法形式通過了《海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生態立省”的理念已內化為行動自覺,成為海南建設全國人民“后花園”的最大底氣。
生態文明建設“章”“法”先行
近日,三亞市向長期往市內景觀河流三亞河偷排生活污水的一個小區管理公司開出20萬元罰單,屢遭游客詬病的三亞河有望重見清澈。
“生態環境事關公共利益,不能打折,保護需要有法可依。”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副廳長毛東利說。海南省這些年先后頒布實施了《海南省環境保護條例》(修訂)等74項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法規和規章,初步形成了以《環境保護法》為核心,以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為補充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以法律為準繩,應運而生的工作機制、規章制度次第生根:成立生態省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完善海南中部山區生態補償機制、將生態建設納入干部考核體系、取消海南中部生態核心區市縣的GDP考核……
面對生態環保工作中權責不明、執法力量薄弱等問題,海南還加快相關職能部門的改革。去年,海南省森林公安率先在全國完成省級以下垂直管理體制改革。自去年6月實行垂直管理到去年底,全省森林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立案數量和破案數量較前年同期分別增長11.3%和12.6%。
產業發展向綠色生態轉型
在萬寧市長豐鎮文通村,半畝見方的一個池塘上漂滿睡蓮。這個池塘,正是萬寧市打造的村莊污水收集和人工濕地景觀工程,通過預埋的污水管網,周邊村莊的生活污水匯集于這個池塘,通過物理沉淀和生物技術手段達到凈化目的,然后可直接排放。
在海南農村,過去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的場景已有明顯改觀。通過對村莊以及農業的生態化改造,農民從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獲得了真金白銀。瓊海市嘉積鎮北仍村村民王秋香通過政府的幫助在村里開了一間咖啡屋,從去年6月開張至今,她的咖啡館營業額已超過10萬元。
“充分尊重現有農村的地形村貌、田園風光、農業業態,通過推動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拉長產業鏈,促進了農民增收。”瓊海市委書記符宣朝說。
海口市環保局局長陳超說,海南良好的自然環境與工業規模小,污染項目少有很大關系,但是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上的壓力依然沉重。
做好全國生態文明表率
精心呵護的生態環境正逐步轉化成源源不竭的經濟發展動力。去年,海南省接待旅游過夜人數4060.18萬人次,增長10.6%;旅游總收入506.53億元,增長13.2%。
全面釋放的生態紅利仍需全面提升環境管理能力和質量水平。毛東利坦言,海南省部分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利用率低、農村垃圾收集轉運未全面鋪開、受周邊地區環境污染威脅尚無有效對策、基層干部環保意識普遍不強等問題也有待解決。
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海南的利益攸關,與海南人民的福祉有關,海南上下愿意為全國人民保護好海南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為將海南打造成為陽光之島、生態之島、健康之島、長壽之島,盡一份擔當和責任。
記者 金敏 夏冠男 涂超華
(據新華社海口3月22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