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最后一日3月29日,會場上空突然出現日暈,而當天中午12時30分許,三亞上空也顯示出日暈這一罕見的天文現象。
日暈如何形成?海口氣象臺臺長官滿元解釋,日暈是日光通過云層中的冰晶時,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一種大氣光學現象。當光線射入云層中的冰晶后,經過兩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有卷層云時,天空中會飄浮著無數冰晶,在太陽周圍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將同一種顏色的光折射到我們的眼睛里形成內紅外紫的暈環(通常呈環狀或弧狀,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由太陽照射冰晶反射至人類眼睛稱為“日暈”,月球照射冰晶反射至人類眼睛則稱為“月暈”)。天空中有冰晶組成的卷層云時,往往在太陽周圍出現一個或兩個以上以太陽為中心、內紅外紫的彩色光環,有時還會出現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點和光弧,這些光環、光點和光弧統稱為暈。
“所以,出現日暈現象并不是什么預兆,只是一種正常的大氣光學物理現象,日暈的出現,往往會預示天氣要產生一定的變化。”官滿元表示。官滿元進一步解釋,日暈作為一種比較罕見的天文現象,它所需要的氣象條件是比較苛刻。首先天空得有適量的高云,因為這個云是產生幾日同輝現象的物質載體,云太少了以后它形成不了;云太多了以后可以把光直接被云吸收掉了,射不到地面上來;云太低了,云中主要含量是水滴而不是冰晶,形成的將是彩虹而不是日暈。
第二個條件是空氣中必須得有足夠的水汽。冰晶水汽在冰核上凝華增長而形成的固態水成物。通常情況下,六菱體的冰晶存在才能產生光的折射。
第三個條件是風得比較小,大氣層也得比較穩定,否則的話,有規則的冰晶就會被打亂,也形成不了有規律的光的折射現象。
暈通常呈環狀或弧狀,有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由太陽照射冰晶反射至人類眼睛稱為“日暈”,而月球照射冰晶反射至人類眼睛則稱為“月暈”。當太陽光射入冰晶時,則反射于人類眼睛,產生環狀或弧狀的卷圈,通常為內圈紅光,而外圈為紫光。
2015年3月29日冷空氣影響減弱,氣溫明顯上升,天氣轉好,但高層西南風較強,高層水汽含量豐富,海南上空出現了較多的卷層云,在這樣的氣象條件下海南三亞、瓊海等地上空就出現了日暈。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