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浦古鹽田。 李幸璜 攝
■ 本報記者 易宗平
“五一”小長假快到了,在湖北武漢一所高校讀研一的許敏權,課余時間忙著在網上搶訂到海南的機票或火車票。他告訴記者:“一些知名度太高的景區只能‘人看人’,因為游客太多,所以今年‘五一’假期打算和女友去海南西海岸。”
越來越多的許敏權式的游客,被海南西海岸的魅力所吸引。
的確,從海口出發,一路西行,眾多精彩景點讓人激賞不已。西海岸,正成為游客看好的黃金海岸。
激情玩海
用“驚濤拍岸”來形容儋州的龍門激浪景點,一點也不為過。
“龍門激浪”是儋州舊八景之一,位于該市峨蔓鎮濱海的龍門山。
為什么叫做“龍門激浪”?有兩點原因:一是北風吹來,卷起巨浪,撞擊在龍門山的石門上,響徹十余里;二是人們傳說,“昔日有蛇伏期間,化龍而去,故曰‘龍門’”,加之風大浪急,故得其名。
目前,還沒有旅游公司正式將龍門激浪作為景點開發出來。然而,其魅力就在于“藏在閨中人未識”。每年節假日,都有不少人自發到這個原生態之地與大海親密接觸,或游泳,或自拍,或聽濤,樂在其中。近幾年來,一些婚慶公司還將婚紗拍攝選在此地,更使之平添幾份浪漫喜慶的氣氛。
比龍門激浪更熱鬧的是昌江棋子灣。
2014年10月,昌江推出“激情玩海棋子灣”旅游月活動,著實讓廣大游客過了一把“玩海癮”。海上摩托艇、拖傘、香蕉船、皮劃艇、浮潛、海上嘉年華等各種海上項目,讓游客在海上玩得“心潮逐浪高”。此后,在昌江玩海已成為一種常態。當地居民、遠道游客,紛至沓來。
在棋子灣海域,游客還可以盡情地欣賞五彩石。在這里的海灘上,有紅、藍、綠、黑、白等各色鵝卵石,狀似棋子。此時此刻,游客們可以領略到“棋子灣”這個美麗名字的淵源。據當地人講,看到或觸摸這些“棋子”后會帶來好運,寓意著人生會下一局“好棋”。
海南西海岸,處處皆風景。無論是游客相對較少,抑或游人如織的海岸,都有應接不暇的海景。當然,玩海前可要準備好救生圈、食品和水等旅行必備品哦。
漁舟唱晚
臨高武蓮漁港,聽到這個名字就會讓人心向往之。不過,“武蓮”與武、蓮均無關。當地漁民林海深說:“武蓮”是一個音譯詞,原意是指“顛倒順序”、“不同方向”、“次序相反”。這與該村和其他村的朝向相異有關。附近的調樓村、黃龍村等都是坐東向西,惟獨武蓮村坐西向東。
歷經數百上千年,這回武蓮漁港真的在“順序”上做出了大文章。
2013年8月1日,斥資5.7億元、歷時4年,由海南厚水灣集團有限公司實施的武蓮漁港建成并開港運行。這是海南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國際型漁港,可同時停泊1000艘大中型漁船,年漁貨卸港量達12萬噸。
大港運行,啟封和承載的是千年積淀。潮漲潮落,浪濤中映照出多少漁家人的悲歡;云卷云舒,風雨里見證了多少漁家人的苦樂。1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綿延著漁民們的港灣情愫與深海夢想。
到武蓮漁港走一走、看一看,會讓你感受到漁家文化的底蘊和情懷。
從臨高向西海岸前行,經過洋浦、儋州、東方等地的漁港,可謂“一港一風景”。
洋浦港擁有深水岸線100公里,可建1萬-30萬噸級碼頭泊位200多個,現已建成碼頭泊位25個,總吞吐能力為4125萬噸。在更廣闊的背景下觀照洋浦港,有進一步挖掘大港深港的潛力:北依國家級的洋浦經濟開發區,南臨全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儋州市,西眺浩瀚的北部灣經濟圈。如今洋浦大橋已通車,到洋浦港感受洋浦經濟開發區的繁華景象更加便利。
儋州市白馬井漁港的早市值得一看。水天相接的夜空剛剛露出魚肚白,白馬井漁港就喧嘩起來。在海南有房的“候鳥一族”,可以駕車直接去漁市挑選中意的海產品;到海南觀光的游客,可以到岸邊拍攝出海或歸來的漁船。如果站在洋浦大橋上眺望這個漁港,更有“英雄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感慨。
東方市的八所港瀕臨北部灣,是大型深水天然良港。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八所港船來船往,每天與全國沿海諸港以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貿易。在八所港沿線,還有許多拔地而起的風能塔柱。那高高的塔柱上,螺旋槳越轉越快,宛如無數架直升飛機即將凌空而起。遠遠望去,仿佛給大地頂端裝上了騰飛的引擎。您如果目擊如此壯觀的景象,詩一般的激情定會油然而生。
獨特風情
海南西海岸除了美麗的自然景觀,還有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
作為“世界長壽之鄉”,澄邁縣的養老養生產業頗有名氣。在這里,人們還可以在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陶藝館等地走訪參觀。從海岸線暢游后回到小鎮,挑一家福山咖啡館坐下,旅途的新奇、疲憊、樂趣,盡在那一低頭的咖啡品味之中緩緩升騰。
被譽為“中國一絕,世界少有”的臨高人偶戲,人偶同演,精彩紛呈。漁歌“哩哩美”和人偶戲,被收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哩呀哩哩個美,哩哩個美雷愛,如今臨高百姓的生活美啊,美像哩哩美,臨高漁鄉哩哩美……”漁歌海上來,深深地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洋浦千年古鹽田、儋州峨蔓鹽田群、樂東鶯歌海鹽場等鹽田文化,是海南西海岸旅游資源不可不提的濃重一筆。據史載,從唐宋代開始,瓊西鹽田就已發軔。有道是,“海是海鹽的故鄉”。因為,海鹽的生命,脫胎于視野不可窮盡的大海!“往事越千年”,探源鹽田的時代變遷,無論是專業曬制海鹽,抑或轉產,人既是主體也是客體。西諺說,“人是大地的鹽”。那么,人與自然,誰才是世間況味的“調味高手”?此情此景此思,你只有到此一游才能感悟人生的真諦。
儋州調聲躋身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而樂東崖州民歌,被確定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此外,樂東大安鎮、黃流鎮因剪紙、花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千家鎮、志仲鎮被文化部定為“海南黎族傳統綿紡、麻紡工藝保護工程試點單位”。西海岸如此厚重的民間文化,與臨海的開放性不無關系。游人到此,不經意間就會受到文化氣息的熏陶和感染。
“新西岸,更海南。”當年蘇東坡先生一句“茲游奇絕冠平生”,應用在今天在海南續寫“西游記”游客,也定會讓你不虛此行、流連忘返……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