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年來,瓊海市彬村山華僑農場印尼村作為瓊海乃至海南旅游富礦,頻頻被慧目者賞識、被捷足者先登。特別是近年來,瓊海市提出打造田園城市發展戰略,充滿異域風情的印尼村更是備受熱捧。印尼村將以什么樣的姿態,何時成為田園城市的一朵奇葩?
異域風情特色突出
印尼村的特色,就是至今保留傳承的印尼風情。彬村山華僑經濟區(農場)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先后安置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國華僑2000多人。
印尼村也就是農場五隊,是印尼歸僑居住比較集中的村子,現有140戶400多人。這里曾集中安置了160多名印尼歸僑。半個世紀以來,他們較好地保持著印尼當地的生活習慣,如用印尼話進行日常交流,烹制印尼飯菜,制作豐富的印尼糕點,唱印尼話歌,跳印尼舞以及保留婚喪、宗教習俗等。原印尼雅加達中華中學校長、全國僑聯原名譽主席張國基先生,曾于1990年蒞臨考察該村,為該村揮毫賜“海南印尼村”墨寶。
印尼村除了印尼歌舞、印尼美食,還有火紅的木棉、金色的教堂。婆娑的樹木掩映著村莊,花紅草綠,林木成蔭,村邊周圍,歸僑們種植許多東南亞特色的樹木、香料和水果等,來到這里仿佛置身于一個熱帶植物園。
自2013年底印尼村開始創建文明生態村以來,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保留原有自然景觀基礎上,對村環境進行景觀化改造,注入印尼風情元素,打造特色印尼文化村,極具印尼特色的村門、特色農家樂、觀景庭、文化展覽館、小吃街等景觀及設施相繼完工并開門迎客,印尼村已成為了瓊海旅游的特色景點。
美麗的彬村山,多彩的印尼村。去年12月29日,彬村山華僑經濟區隆重舉行“東南亞風情僑村(印尼村)行”活動啟動儀式,盛情迎客,更是把印尼特色風情游推向前臺。彬村山華僑經濟區工委書記謝金元表示,將以此為契機,努力把風情僑村打造成為彬村山特色品牌,發展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僑村。
村民鼎力共建共享
印尼村民非常珍重傳統的風情習俗,幾十年來秉持異域生活習慣,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時,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經濟,充分體現歸僑愛國愛場、興村富民精神情懷。
2014年國務院僑辦表彰了一批全國華僑農場建功立業模范人物,印尼村印尼歸僑楊江華獲此殊榮。楊江華是一名普通的割膠工人,中學畢業后,扎根農場膠園,愛崗敬業,精心管理膠園,刻苦鉆研割膠技術,不斷提高干膠產量。即使在膠園遭受2005年強臺風襲擊,膠樹損毀嚴重,割膠的經濟收入明顯減少的情況下,他不為外出務工的優厚待遇所動,深情地守候著那片自己拋灑青春與汗水的綠色膠園,為華僑農場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成為廣大歸僑的榜樣。
在印尼村土生土長的廖立功,年輕時一直在外打拼。從印尼村開始創建文明生態村,廖立功便毅然選擇回鄉投資。2014年7月,廖立功租用村里的60畝土地,出資300萬元打造印尼特色餐廳及配套景觀區,發展特色鄉村旅游。目前第一期景觀區已經基本完成,特色餐廳在春節前試運營。
廖立功告訴記者,自己回鄉投資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鄉土情結。兒時被當成籬笆的木棉樹現在已長成參天大樹,其中也承載了村民很多的生活記憶。現在的印尼村在保留異域風情的基礎上,完善了基礎設施,總長4公里的硬板化道路環繞村莊,新水塔的修建也讓村民用上了方便干凈的自來水。這良好的創業環境,不僅激發他的創業熱情,而且更重要的是催生他感恩鄉情及回報之心。廖立功對印尼村投資創業充滿信心。
社會熱望擴大影響
印尼村是瓊海市的一張特色名片,以其獨特的東南亞風情文化,吸引著大批文化人、游客前往參觀訪問。
去年11月9日,瓊海市音樂協會會員走進印尼村進行采風創作。印尼老歸僑陳良定熱情地給大家講解了她們一家從國外返回海南的始末,向大家展示了印尼的傳統服裝,還唱起了印尼民謠、跳起了印尼傳統舞蹈。老奶奶忘情的表演贏得了音協會員一致的掌聲。
在村里的廣場旁,熱情好客的村民給音協會員一行準備了豐盛的晚餐,有咖喱飯、印尼膏、烤串等等,每一種菜都是印尼的傳統美食,這極富特色的美食包含著這個印尼村村民對客人濃濃的情意。(瓊海市旅游委供稿)
(審核:蔡云 編輯:黃慧)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