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瓊島的中心,山水之交融,交通之樞紐,便是“醉美”之瓊中。(瓊中縣委宣傳部供圖)
萬泉河、南渡江、昌化江三江之流發源于此,五指山、黎母山、鶯歌嶺矗立于此,海南“田”字高速,將交匯于此。瓊島的中心,山水之交融,交通之樞紐,便是“醉美”之瓊中。
“奔格內”鄉村旅游紅紅火火
從海口出發,沿著中線高速行駛,1小時的車程便能抵達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這個位于海南生態核心區的小縣城。一路上是不曾間斷的郁郁蔥蔥的莽林,仿佛“綠野仙蹤”般美妙,前方是那只可愛的吉祥物“小奔奔”熱情地笑道:“奔格內!”
“奔格內”是黎話“歡迎你到這里來”的意思,如今,這句音譯的黎話已經成為瓊中鄉村旅游的代名詞。
目前發展得最成熟的莫過于瓊中紅毛鎮什寒村,“天上什寒,醉美瓊中”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成為省內外游客前往瓊中感受“奔格內”的首選。看黎苗歌舞、吃黎苗農家飯、賞黎錦苗繡、逛黎苗村寨……在什寒村這個黎族、苗族聚居村,能同時領略大自然的優美環境以及海南璀璨的黎苗文化,如何容得錯過?
如今,瓊中成功推出了“奔格內”——什寒線、百花線、黎母線、朝參線、和平線、番文線、金妙朗線、仕階線8條線路,每條線都有獨到風景。
便文村——鸚哥嶺下梯田美。依山平整出的梯田,汪汪清水映出斜斜青山,美哉妙哉。什運鄉的便文村還是瓊崖縱隊司令部舊址,紅色革命的印記讓它更加煥發出別樣的美麗。隨著村里露營基地建成后,光顧便文村的自駕游、背包客越來越多了。
大叢村——禪宗叢林似桃源。坐落在吊羅山腳下的大叢村,一棟棟古老黎族船型屋樣式的房屋,甘工鳥雕塑裝飾的屋頂,黎族大力神圖騰圖案修飾的墻壁,充滿了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村中農家既是民居,又是客房,配備了液晶電視、空調、席夢思床、熱水器、冰箱、抽油煙機等。如今的大叢村成為一個集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度假、黎族風情體驗、野外森林探險于一體的黎族風情村生態公園。
…… “九分山、半分水、半份田”一直以來是作為調侃瓊中作為典型山區的俗語,如今竟成了指引瓊中“靠山吃山”的路標。在生態旅游業的拉動下,2014年全縣旅游經濟年收入達1.4億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生態旅游業成為瓊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如今,數不完的山巒疊嶂,看不盡的“奔格內”風情,盡在瓊中等你“奔格內”!
“富美鄉村”遍地開花
在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國家首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在新的形勢下,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縣政府抓住機遇,提出了打造“富美鄉村”新概念,強調鄉村不僅要做到環境優美,而且要帶動農民致富。決定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富美鄉村建設的核心,實施“產業富民工程”,提升綠色農業,做優綠色產業,做強生態旅游業,讓綠色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實現黎苗群眾生活富裕奔小康的目標。
于是,因地制宜的特色種養業在瓊中村鎮“百花齊放”。
竹朗村——鄉間庭院桑田翠。竹朗村是瓊中第一批發展桑蠶產業的村莊之一。碧海桑田和美麗鄉村公園之間,只隔著一條彎曲別致的觀光棧道;而公園的一側,排著嶄新而富有民族特色的蠶房,涼亭、小橋、荷塘、農家相映成趣。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嘗試,桑蠶產業目前已成了全村30多戶農家的主要收入來源。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8750元,同比增長20%。
羅馬村——百花叢中甜蜜出。“養蜂投資少,見效快,去年我家養蜂25箱,就有1萬多元的收入。”茂密的橡膠林里,瓊中灣嶺鎮羅馬村的林丁民正忙著整理蜂箱,他告訴記者。去年,羅馬村民共養蜂210箱,產值收入達10萬元,全村人均純收入達8382元,同比增長15%。在產業發展的同時,瓊中縣委、縣政府在羅馬村投入建設資金200多萬元,為該村修建休閑廣場、改造民房住宿等,如今該村成了屯瓊高速公路沿線上一道富有古驛風情的靚麗風景。
深湴村——林下雞群嬉趣歡。在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深湴村的養雞事業從2013年開始。去年,在開展“富美鄉村”建設中,深湴村利用產業項目資金,進一步壯大了養雞產業,已有12農戶養雞6000多只,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9800元。目前,村內環境明顯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改觀,休閑廣場、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有了錢,許多村民也紛紛拓寬增收渠道,蓋起了9棟具有少數民族特色鄉村旅游“客棧”樓房,房屋設計帶有招待的客房,可供旅游者住宿,深湴村這個“富美鄉村”辦得有聲有色。
自全縣“富美鄉村”建設實施以來,綠色產業成為試點村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民收入節節攀升。2014年,全縣農業完成增加值15.96億元,同比增長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3元,同比增長15%,增幅全省排名第一。其中,“富美鄉村”試點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縣平均水平,達8297元。瓊中的“富美鄉村”正越來越名副其實。
民生投入暖人心
不僅老百姓兜里的錢多了,政府花在老百姓身上的錢也多了。近年來,瓊中民生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2年以來,全縣投入民生的資金達35.6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0%。
保障性安居工程連續三年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累計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7310套(戶),完成率達112%。
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取得新成績,新增城鎮就業5840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5萬人,連續9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榮獲“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2011-2013年度優質服務窗口”稱號。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2012年至2014年,瓊中累計投入教育資金近13億元,占地方財政總支出的20%。新建瓊中民族思源實驗學校和12所鎮、村幼兒園,按照教育規劃撤并10所布局不合理的學校,新增和提升中小學優質學位7100個。這3年,瓊中實現中招考試綜合評價指數全省排名“三連跳”,從2011年全省排名第17位提升到2014年的第9位,3年共提升8個位次,提升幅度全省第一。文體事業連創佳績。羽毛球館建成運營,文體演藝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鄉鎮文化站和農村書屋建設走在全省前列,“鄉村大舞臺”被列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黎母山文化站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基層單位。
“法治瓊中”建設榮獲全國先進。全縣10個鄉鎮的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和村級便民服務中心投入使用,“海島型”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進展順利,流動人口居住證、社會管理網格化和訴調對接等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被評為“全國法治城市、法治市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六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
…… 如今的瓊中,依托海南中部綠色崛起試驗示范區發展戰略,以“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為總體思路和“一心一園一帶八區”為總體發展布局,做強生態旅游業、提升綠色農業、做優綠色工業,加快產業的優化升級,朝著建設成為海南中部綠色崛起試驗示范區和全縣各族人民的美麗幸福家園的發展戰略,闊步向前。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