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仙半島是普吉看日落最佳地。 本版圖片均由本報特派記者 蔡瀟 況昌勛 岳嵬 攝
普吉老街上的特色咖啡館。
普吉海南會館內景。
普吉海南會館。
■ 本報特派記者 況昌勛 蔡瀟 岳嵬
“我們希望和海南通過交換實習生、旅游業工作人員互換等多種形式加強旅游人才的培養,海南島與普吉島也可以一起開拓新的客源。”今天,泰國普吉府府尹尼席·詹宋文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反復說道。
的確,同為國際旅游島的海南島與普吉島,旅游產品相似、客源市場相似、發展速度相似,在旅游人才的需求上也相似,兩島可以加強人才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均處在古老海上絲綢之路要沖的海南島與普吉島,自古以來兩地人民往來頻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過程中,兩島仍將攜手共進。
多元文化混搭的“國際范”
在普吉島,最困難的不是沒有選擇,而是可選擇的太多。
在這個570平方公里的島嶼上,可以住海景高檔酒店,也可以在特色民宿小憩;可以吃到地道的泰式飯菜,也可以隨時選擇中餐、日餐、韓餐、西餐等不同的味道;可以去寺廟沉淀心靈,也可以在酒吧買醉忘憂;可以沖浪、潛水或泛舟海上,也可以走在騎樓老街感受多元文化的融合……
尼席·詹宋文說,多元文化、多樣選擇,是普吉吸引國際游客的重要原因。普吉島每年接待的1300多萬人次游客中,國外游客有900多萬人次,他們有著不同的需求,而普吉島多種業態的旅游產品能滿足他們的多樣性需求。
成熟且混搭,可謂是普吉島的一大魅力。與海南一樣,大自然賦予了普吉島優美的生態環境,陽光、沙灘和海水、森林是其最重要的旅游資源,而多元文化也是普吉島吸引不同膚色游客的原因之一。地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上,東、西方文化在普吉島碰撞,馬來西亞人、華人、歐洲人等移民至此而形成的多種文化,在融合中傳承。
“微笑國度”的軟實力
“我們不僅擁有自然的美麗風景,還有人這一美麗風景。”泰國旅游總局東盟、南太平洋事務司司長鄭碧文說,泰國人非常熱情好客,喜歡和外國人交朋友,讓游客有家的親切感。
在泰國我們感受到了“微笑”的力量。無論是在街頭小攤,還是在酒店景區,工作人員無一不向遇到的客人雙手合掌,面露微笑,問候一聲“薩瓦迪卡”。更有酒店服務員進入房間時,脫鞋而入,以示對客人的尊重。
除了“微笑”,泰國也竭力為國際游客做好基礎性服務,讓國際游客自由行無障礙。“這幾年散客自由行占普吉島接待游客量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在普吉島一待就是一兩個月。”尼席·詹宋文說,普吉島小到街頭攤販,大到酒店工作人員都能夠用英語和游客對話。
一下飛機,就可以看到普吉機場指示牌上使用泰文、英文、中文三種文字;在機場出口處,擺放了大量介紹景區景點的宣傳冊,也分別使用了泰文、英文、中文和俄文等。在普吉街頭的商鋪,餐廳里的菜單均是用多種文字標識。
干凈,可謂是泰國旅游的另一軟實力。無論是在景區、酒店,哪怕是大排檔里的廁所,均是打掃干凈、噴灑精油香水。老街上的建筑雖然破舊,但在街道找不到垃圾和污水,干凈整潔。
兩島加強旅游人才交流
“這幾年中國游客數量增長很快,2013年是100萬人次,去年達到了120萬人次。”尼席·詹宋文說,普吉島的導游和擁有服務中國游客知識的旅游工作人員跟不上中國游客的增長速度,缺口很大。
尼席·詹宋文說,海南和普吉結好10年,雙方通過交換大學生等方式加強了人才培養的合作,有海南大學生來普吉,也有普吉大學生到海南。“下個月,海南至普吉的直航航班開通,為人員交流和游客往來提供更便利的條件。希望合作開展語言教育和導游培訓,通過人員交往增強服務海外游客的能力,并增進旅游發展經驗的交流學習。”
從2005年9月海南省與泰國普吉府正式締結友好省份關系以來,雙方幾乎每年都進行多層次寬領域的友好交流,朝著合作共贏的健康方向發展。2010年,在海南省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普吉府正式成為“島嶼觀光政策論壇”(ITOP論壇)成員,并于2010年和2013年,分別派團出席在海南舉辦的第14屆和第17屆“島嶼觀光政策論壇”。
2014年8月,在普吉舉辦的第18屆“島嶼觀光政策論壇”上,海南代表團提出了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成員地區國際海洋旅游合作機制、成員地區之間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的區域海洋生態旅游網絡和加強區域經濟與和平發展的國際海洋人文旅游交流合作等幾點倡議,得到包括普吉在內的十幾個成員地區的積極回應。
泰國普吉府戰略與發展部部長Narong Qnintr認為,海南與普吉可以建立更多的合作平臺,促進雙方學校、旅行社、景區的交流與學習,提高旅游服務質量,雙方也可以一起開拓更多的國際市場。(本報泰國普吉6月29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