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亞9道“緊箍咒”整治海鮮排檔
這個黃金周,商家自覺,游客滿意——
“還想再來三亞吃海鮮,放心”
游客選購海鮮。南國都市報記者賀立樊攝
南國都市報10月7日訊(記者利聲富 賀立樊)今年“十一”黃金周,青島一海鮮排檔菜單上蒜蓉大蝦38元1份結賬時變成38元1只的新聞見諸報端后,海鮮排檔宰客引發網友熱議。前些年,海鮮排檔“宰客”風波也曾將三亞推至風口浪尖。但南國都市報記者發現,今年“十一”黃金周,三亞海鮮排檔市場規范多了,游客點贊的也多了。除了得益于三亞先后推出9條措施外,關鍵還是各職能部門加強日常巡查。
游客:市場管得好海鮮更好吃
7日下午5點,三亞灣海坡村附近的海鮮排檔逐漸迎來客人。來自廣東的張女士夫婦,訂好了晚上的機票,登機之前,決定再吃一頓海鮮。“這幾天已經吃了好多海鮮,還是覺得沒有吃夠。來三亞必須吃海鮮,一吃就停不下來。”張女士說,這幾天里,他們吃過了第一市場、三亞灣等多家海鮮排檔。張女士說,“以前都是聽說負面消息,親自來過之后,覺得總體還是不錯的。”張女士介紹,她吃過的幾家海鮮排檔,都能夠明碼標價,點完之后與客人進行確認,最讓她感到滿意的,是相關部門做出的承諾。“很多宣傳冊上都有說明,一經投訴,馬上出動到場處理。有政府監管,吃起來也放心。”
來自山東的王女士一家,國慶黃金周有三天時間待在了三亞。“海鮮當然必不可少,好多年前來過一次,現在再回來,感覺變化很大。”王女士說,最顯著的變化是,商家的自覺性提高了。“會主動報價格,主動跟你確認點的菜品,幾乎每一家都這么做。”王女士笑著說,以后等孩子長大一些,還會帶她來三亞。
商家:按規定經營規范經營
受臺風“彩虹”影響,黃金周期間,三亞下起了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鮮排檔的生意。“以前國慶七天一般賺個三四萬元,今年只有一兩萬元。”即便如此,三亞灣海洋之家海鮮店的老板李先生卻十分坦然:“照政府的規定經營,掙得每一筆錢都很坦蕩。”李先生稱,自從接手該店后,近兩年內,沒有一起關于海鮮價格的投訴。
“海鮮池里每一類海鮮,都按物價部門的價格銷售;客人選好后,放在質監部門提供的公平秤上稱量;點單時,使用政府規定的四聯點菜單,一份給客人,一份給我們,一份給廚房,一份給傳菜員;點完單后,與客人核對,核對無誤,客人在點菜單上簽字確認。四步做完了,雙方一般都不會再有什么異議。”對于三亞海鮮市場的維護,李先生表示,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除了依照規定經營,一些較大的海鮮廣場甚至在部門規定的基礎上,又制訂了一份更為嚴苛的規定手冊。三亞火車頭萬人海鮮廣場自己制定了《海鮮零售管理制度》和《海鮮加工攤位管理制度》,用以規范廣場內海鮮零售商和排檔方。“兩份制度里,規定嚴厲處罰的行為有很多,比如缺斤短兩,規定少一兩賠一斤,再補100元,而且由責任方,零售商或排檔方為顧客買單,不接受的,開除出海鮮廣場……”三亞火車頭萬人海鮮廣場總經理盧定華介紹,自9月19日試營業以來,該海鮮廣場已接待顧客8萬多人次,國慶期間平均每天4000多人用餐,沒有一起投訴。
治理:9道“緊箍咒”監管嚴
據悉,為整治海鮮排檔,三亞市先后推出一物一圖案明碼標價、實施平均價差率管理、所有海鮮排檔簽訂責任狀、欺客宰客一次性死亡、節假日一人一店近距離監管、電子點菜單、推行信用商家、一次性扣除信用保證金、海鮮排檔分級管理共9條措施。
早在2010年9月,三亞市就實施規范海鮮排檔的明碼標價工作,對全市海鮮排檔重新設計、制作了規范的價格標識牌。
2011年1月,針對海鮮價格虛高現象,三亞首次提出“平均差價率”概念,海鮮價格實行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指導下的經營者自主定價。
隨后,三亞又相繼推出與海鮮排檔簽訂責任狀、欺客宰客一次性死亡等監管措施。根據要求,所有海鮮排檔經營者分別與轄區工商所簽訂誠信守法經營責任狀,規定海鮮排檔必須使用統一四聯點菜單。消費者點菜后,經營者必須填寫海鮮的品名、數量、價格,并算好消費總額,在“四聯點菜單”上完整填寫后,交給消費者簽名確認后才能下單加工。
2011年5月,三亞市以海鮮排檔日常經營活動中的守法或違法記錄為基礎,將海鮮排檔分為不同的監管類別(A、B、C、D),每季度公布一次,并采用“9分倒扣退市整頓機制”。
2012年5月,海鮮排檔實行電子點菜系統,如果商家收費高于政府指導價,將自動報警或開不了發票,一旦出現價格糾紛或者舉報投訴,物價部門可以通過監管后臺進行監督和查處。
2013年初,三亞海鮮排檔理事會通過《三亞市海鮮排檔協會信用保證金管理辦法》。如果協會會員出現欺客宰客的一次性扣除全部信用保證金。
2015年8月,三亞出臺《三亞市海鮮排檔星級劃分及評定標準》,通過分級管理,引導經營者誠信經營。
部門:執法合力日常巡查常態化
過去,三亞海鮮排檔市場監管存在多頭管理等問題,難以形成執法合力。為扭轉這種狀況,工商部門利用海鮮排檔電子信息化系統搭建12315消費維權綜合平臺,一旦發現經營行為有異常,12315后臺監管系統第一時間發出警示,再由轄區執法人員對發生異常經營行為的海鮮排檔進行重點檢查,變被動監管為主動作為。
今年“十一”黃金周,為維護節日市場秩序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亞市工商局全員上崗,開展包含網絡旅游市場監管在內的各類執法檢查,并成立公消局、旅游局市場監管專案行動組,全天候24小時開機待命。“節假日要嚴查,平時也要巡查。”據了解,正因為日常巡查已經形成常態化,三亞海鮮排檔市場比此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觀。
相關新聞>>
人民日報調查黃金周三亞治宰客:為游客爭取理賠63.4萬元
10月6日,走進三亞游客中心,12301旅游熱線電話響個不停。
每名接線員面前都擺著兩臺電腦,一臺用于記錄投訴輿情,一臺用于與相關部門溝通。墻上的工作須知用鮮明的異體字標示著:“投訴電話兩聲以后要接起。”
黃金周期間,海南三亞共接待游客50.6萬人次。黃金周首日國際游客接待數同比增長217%。游客不減,好評還提升了,一次性投訴辦結滿意率超過90%。
旅行體驗怎樣才能更舒心?旅游市場應該怎樣管理才有效?記者在三亞進行了調查。
游客中心發布各類信息,暢通投訴渠道
10月6日,在三亞游客中心參觀的游客劉小姐,留意著一樓電子顯示屏上今日海鮮排檔菜品的指導價。電子屏上顯示:尖翅蒸魚89元/斤,澳洲龍蝦188元/斤……“澳洲龍蝦到哪都貴,只要明碼實價不受騙就行了嘛,這個數據很有用。”劉小姐邊說邊用手機拍照,“一會兒去吃飯,就不怕被宰了。”
不僅如此,三亞每個區的酒店分布、入住情況、飯店位置等,都在電子屏上一目了然。
根據統計,2015年1—8月,三亞市旅游產業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全市接待過夜游客939.35萬人次,同比增長11.03%;旅游總收入204.63億元,同比增長12.14%。
如何讓旅游市場秩序向好?用好游客中心,是三亞在國慶期間的主要探索之一。在中心二層,是繁忙的12301旅游服務熱線受理平臺。從2014年底起,12301旅游服務熱線升級為三亞市12301旅游調度指揮中心,增加短信、微博、微信等服務平臺,服務功能得到強化,旅游咨詢投訴渠道空前暢通。
10月1日至7日中午12點,12301電話受理旅游咨詢820件,旅游投訴176件,旅游舉報2件。旅游投訴包括旅館業84件,旅行社15件,導游5件,景區25件,餐飲點1件,違法一日游1件,辦結率97.6%,為游客爭取理賠金額63.4萬元。
旅游警察支隊、旅游巡回法庭現場辦案
10月4日下午3點,旅游警察支隊籌備組負責人朱海亮出現在游客中心二樓。“剛和旅游法庭一起調解完一宗案件。”
旅游警察支隊9月30日才正式成立。僅4日一天,就抓獲涉嫌宰客的摩托艇駕駛者2人、散發一日游虛假廣告者9人、在景區倒賣門票者1人。“旅游警察的優勢,就在當場處理,省得拖久了沒人管。”朱海亮說。
為了盡快縮短維權環節與時間,旅游巡回法庭也沒閑著。
一名來自天津的游客在某酒店游泳池溺水,經搶救無效死亡。三亞城郊法院旅游審判庭派法官參與調解,在市民游客中心就近值班的羅嫵法官現場調解。經過長達10小時的調解,最終酒店、物業、旅行社與死者家屬達成了調解協議,共同向死者家屬賠償60萬元。
10月6日,記者在南山景區,看到了有三亞特色的旅游審判庭巡回審判點。一輛車、幾張桌椅,隨時處理案件。
自開展旅游巡回審判以來,截至2015年3月,旅游巡回法庭共處理旅游咨詢、調處非訴糾紛和審理訴訟案件1.1萬件,其中調處非訴和旅游訴訟案件2595件,審限內結案率達100%,旅游巡回辦案調解率達100%。
旅游巡回法庭黃澤賢庭長介紹,目前三亞形成了“一心、兩線、四點”的審判運行模式。“一心”,即以旅游審判庭為指揮中心;“兩線”,即兩臺巡回審判車不定時地沿著大東海、三亞灣兩條旅游線路巡回辦案;“四點”,即合理設置4個巡回辦案點,實行“定時、定點、定人”的審理模式,及時有效化解旅游矛盾糾紛。
三亞市旅游委調研員唐嗣銑介紹,2015年1—9月,市旅游部門共立案26起,涉及違法違規旅行社13家,違法酒店1家,違法違規人員20人,罰款67.4萬元。
此外,所有典型案例及時總結,編制成《三亞市旅游市場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典型案例匯編》,以案說法。
應急小組可半小時到場,有聯合執法等機制
“旅游市場不好管理,九龍治水確實是個原因。”三亞市旅游質監局工作人員趙江薇坦言。12301接受投訴但無權管理,一項具體投訴可能涉及工商、物價、公安、城管等多個管理執法部門,需要調查、取證、溝通、協調等多個城區。加上部門之間又有職能交叉的地方,有時容易耽誤事兒。
可是游客等不了。這就需要建立快速協調反應機制、明確責任歸屬。
按照要求,在三亞接到群眾舉報線索,12301旅游調度指揮中心立即響應,按照相關職能部門職責,當即轉辦。出現投訴或舉報,應急處理小組迅速反應,半小時內可完成集結、趕赴現場,能當場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在法定時限內及時妥善處置。
旅游業綜合性強,涉及多部門監管。三亞市為加強旅游市場整治力度,形成整治合力,建立“政府主導、懲防并舉”的旅游市場綜合治理機制,成立了12301市旅游調度指揮中心,市委書記張琦任組長,市長吳巖峻任常務副組長。整合全市執法力量,以市屬四區、各重點涉旅企業為基礎,建立全市“網—線—點”立體式旅游監管機制,明確各區政府負有屬地主體管理責任,責任對接由區到單位、到人。
在三亞市旅游市場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由工商、旅游、交通、海洋等主要監管部門牽頭制定了8個規范旅游市場的常態化機制:制度建設、暗訪機制、舉報機制、檢查機制、聯合執法機制、督辦機制、曝光機制及旅游警察協助機制。
唐嗣銑覺得,目前三亞有3項機制很有效:一是建立旅游市場綜合整治工作機制。出臺《三亞市旅游市場違法違規經營行為舉報獎勵辦法》,鼓勵社會公眾對涉及旅行社、旅游景區景點、海鮮排檔、水果攤、海上旅游等10類易發高發問題進行舉報。《辦法》實施至今,市旅游舉報平臺共受理旅游舉報30件,處罰款102.9萬元,兩家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發放獎勵資金11.3萬元。
二是建立海上聯合執法工作機制。由市海洋部門牽頭,持續開展海上聯合執法,切實規范海上旅游經營行為。繼續做好海上游綜合整治,加快碼頭建設,做好船只收購和人員安置收尾工作,引導新成立的天嶺公司規范運營,從根本上解決該區域非法海上游和居民生產生活問題。
三是建立與媒體的對接合作機制。每次整治行動都邀請新聞媒體參加,及時予以報道;主動把整治工作開展情況向媒體通報,請媒體及時向社會公布典型案例,主動邀請媒體幫忙尋找問題,為旅游市場 “問診”,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國慶、春節客流量大,正是鍛煉我們管理水平的時候。”三亞市旅游質量監督管理局局長張理勛說,“不推不拖,發現一個問題處理一個問題,旅游市場就肯定能治好。”丁汀/人民日報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