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出旅游本是件開心的事,要是遇到導游中途“甩團”,那可就有點糟心了。10月28日,來自山東的30名游客在三亞就被一名導游“甩團”3小時,最終在旅游部門介入下,才繼續行程。游客們介紹,“被甩團”是因為沒有答應導游的加點要求。但導游卻說,是因為兩家旅行社關于團費尾款導致。(10月29日南海網)
事件發生后,游客第一時間向南海網《海南旅游投訴直通車》進行投訴,記者隨即將該情況反映給三亞市旅游質監局,該局也第一時間介入調查。據三亞旅游質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經對海口民間旅行社導游杜某的導游證進行暫扣,具體情況還在調查之中。經現場與組團社、接地社溝通,海口民間旅行社已更換了一名導游,于28日下午2點開始出團。
問題算是得到了初步的解決,游客的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但是,由海口民間旅行社導游“甩團”撕開了旅行社亂象的口子卻遠沒有堵上。表面上看,“甩團”的只是導游,被曝光的也只是海口民間旅行社,但不代表在海南旅行社這個行業不存在同類問題。日前,中消協發布報告說,中消協組織的196名志愿者擔任體驗員,以普通消費者身份報團參加了覆蓋國內27個省區市的96條線路,無論行程前、行程中還是行程后,各個環節均存在問題,其中74%以上的線路存在相對嚴重問題。
中消協的報告是可信的,也是客觀的,真正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的是,其組織志愿者體驗暗訪的做法。在海南,有多少旅行社、多少條旅游線路經得起這樣的暗訪調查?就此而言,我們期望,海南省旅游管理部門能夠以海口民間旅行社“甩團”為契機,加大對全行業的暗訪調查,看看還有哪些旅行社在“甩團”,哪些旅行社、導游在宰客欺客,進一步凈化行業風氣。
某種程度上說,三亞在整治旅游環境的做法可圈可點,也值得海南省旅游部門的學習借鑒,比如設立旅游警察、完善立法等等,強化了旅游亂象的監督和執法。對于“甩團”的旅行社,我們也期望海口和海南省兩級旅游管理部門能夠在殺一儆百的同時,從根本上強化行業監管,強化對旅游環境的治理,確保把類似“甩團”等亂象扼殺在搖籃,縫上旅游亂象的口子,別再讓旅行社、導游坑害外來游客。(肖時平)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