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鄭彤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2015奔格內綠橙旅游季”啟動以來,大批游客到當地的綠橙果園進行采摘,但是采摘過程中的浪費現象卻讓果農們傷心不已。據不完全統計,近段時間瓊中的綠橙果園日均浪費量達2000多公斤,游客人均浪費1.5公斤。(11月18日《海南日報》)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無論哪個行業,無論哪個地區,當自己辛勤耕耘而得的勞動成果,被他人有意無意糟踐的時候,當事者難免心里不舒服。而不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不念一絲一縷萬物維艱的浪費行為,也為公序良俗所詬病。
以綠橙遭遇采摘浪費為例,此舉不僅讓本想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農業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摘下豐碩成果的農戶,綠了臉,傷了心,也讓坊間輿論再次對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開起炮,打起槍”。畢竟,鄉村游不僅是助力建設美麗鄉村、傳承農耕文明、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城鄉一體化等諸多發展項目的有效載體,能讓久居城鎮的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多一份返璞歸真的愜意,也為農民兄弟就業增收、強農興農拓寬了渠道。
但需看到,旅游連起你我他,文明快樂靠大家,旅游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既有“甲方”之責任,也有“乙方”之義務。鄉村游遭遇不文明,需要我們通過強化公民道德建設、完善旅游法治保障,念好文明出游的緊箍咒,來對癥下藥,但也反映出一些地方、一些鄉村游項目亟需從粗放經營,向綠色發展,實現精細化管理。
筆者今年就有過兩次印象不佳的鄉村采摘經歷。一次是某天下午,慕名前往某果園采摘紅毛丹,結果在按人頭花了入園采摘“門票費”后,發現既沒有人員講述采摘注意事項,成熟的果子也不多,而且熟果的口感也算不上佳,價格還比市面上高出不少。再三詢問,果農方告知,當天上午,他們已經接待了好幾個采摘團,把好果子摘得差不多了,而且他們也“早把采摘浪費算在成本里了,不擔心虧本”。一次是看了西部某地微信宣傳后,驅車百余公里慕名前往某果園采摘柚子,結果對方告知,果園實行訂單農業,只有極少部分可供采摘,已經“售罄”謝客。
當然,這兩次不算愉快的采摘游只是個例。不過對于鉚足干勁發展鄉村旅游的鄉鎮和農民朋友來說,在對游客提出文明采摘要求的同時,也需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從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市場參與等多個著力點入手,實現規劃先行、資源整合、特色塑造、品牌培育、配套保障等多輪驅動,內外兼修地推進鄉村旅游的標準化、產業化建設。具體到瓊中綠橙遭遇的采摘浪費,便需要我們在保證綠橙質量、調控采摘人數、制定采摘規矩、教授采摘技巧等方面多下功夫。也只有對這些環節進行精細把控,讓職能部門、農戶和游客都“有備而來”,備好了產品、備好了規矩、備好了文明,鄉村旅游的發展才能“百戰不殆”。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