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火山口古村落博學村的民宿。 本報記者 張杰 攝
保亭三道鎮布隆賽鄉村文化旅游區的民宿。本報記者 武威 攝
■ 本報記者 許春媚
現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已經變得很容易,只要你有時間,約上朋友帶上家庭,開著自己的愛車就可以隨時出發。想要遠離喧囂的城市,短暫地忘記煩惱,最好的目的地就是大自然。正因如此,周邊游火了,民宿火了。民宿,已經成為旅游住宿個性化發展的方向,成為鄉村旅游品質化提升的產物,某種程度上也成為旅游業維系“鄉愁”的寄托。
但是,由于我國現行法規中的一些障礙,民宿也一直處于一個灰色地帶,這在一定程度上滯后了這一產業的發展。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首次點名“積極發展客棧民宿、短租公寓、長租公寓等細分業態”,并將其定性為生活性服務業,將在多維度給予政策支持。這一指導意見的出臺,引起了省內旅游業界人士尤其是一直致力于推動民宿旅游產業發展的業內人士的關注和熱議。《旅游周刊》記者在走訪省內相關旅游專家及民宿旅游行業從業人員時了解到,大家普遍認為,這是國家釋放的一個積極的信號,將推動政府部門出臺扶持政策,同時,在法規上有了明確“身份”后,也將激發更多有意于此的人士投身民宿旅游產業,推動海南民宿旅游的發展。
返鄉者先行 促產業萌芽
在海南,提到民宿就必須提及一個人——陳統奎。1980年出生于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雷虎村委會博學村的陳統奎,大學畢業后到廣州媒體行業供職。“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國家戰略讓海南迎來又一次大的發展機遇。2009年我到臺灣訪問時體驗了當地的民宿后,覺得旅游要真正‘惠’民就要讓更多的民眾參與進來,而鄉土民宿旅游就是一條很好的道路。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我回到老家和家人一起做起了民宿。”
陳統奎的民宿旅游產業夢想里,“平臺”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他首先的動作并不是蓋民宿,而是引領村民們將博學村打造成一個生態村。2011年,陳統奎在當年和父親挖樹坑的那片荔枝園蓋了一套民宿,叫“花梨之家”。
在花梨之家主人的帶領下,一起去火山濕地坐船釣魚摘野生空心菜,去火山口爬山下溶洞,去火山古村落逛村落砍椰子,玩累了回到民宿吃火山野雞野鴨黑山羊黑豬肉農家菜清補涼……如今,在陳統奎二弟陳統夸一家人的經營下,“人情”和“趣味”兼具的“花梨之家”已經成為周末許多市民和游客休閑的理想去處。
從家庭旅館轉向 有故事的民宿
《旅游周刊》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不少返鄉者紛紛加入到民宿旅游這個行業中來,云永悅這位文昌馮坡鎮人就是其中之一。大學畢業后在深圳工作了7年的云永悅回到文昌創業,先是做起了旅行社的生意,在經營狀況不理想的情況下,臺灣興盛的民宿旅游激發了他的靈感,2013年又轉而投入創辦“南洋兄弟”民宿,今年再接再厲,又新開辦起了“足球的理想”民宿。
省資深旅游專家陳耀將這些返鄉者稱為“新農人”,民宿旅游的示范者、引導者。“民宿最大的特色是主人,它是一個專項的旅游產品,與酒店、旅館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此,民宿主人可以向客人分享他的趣味和理想,成為游客在當地旅游的參謀與向導。但是,農民要轉變為民宿這種新型的旅游經營者,要學會管理、服務、導游等知識,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這時候,有文化、有市場、有水準的返鄉者、城市人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經營精品型民宿,可以給農民介紹經驗,當好示范,當好領頭人,引導傳統農民向新農人轉化,讓他們分享到旅游產業發展的好處。”
亟待政府 提供配套政策
“海南現在真正意義上的民宿不超過10家,剛剛處于萌芽階段,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保障非常重要。而目前政府對于民宿旅游的規劃、管理這一塊空白很多。”高高今年剛剛通過申請在瓊中成立了民宿行業協會。
高高坦言,對于很多有意向投身于民宿旅游行業的城市“新農人”來說,目前最大的擔心是“安全”。高高所說的“安全”,指的是房屋的產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問題。
按照我國的《合同法》規定,房屋土地租賃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0年。“很多民宿主人經營民宿都是將它當做一個家來打造,時間一到‘家’就可能因為租金、續約等問題而失去。”
同時,《旅游周刊》記者了解到,按照國內《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旅館經營者需要獲得公安部門的《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消防部門的《消防檢查合格證》、衛生部門的《衛生許可證》、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和稅務部門的《稅務登記證》等證件。對于個體的民宿經營者來說,這無疑是很難達到的要求。“希望有關部門能參考別的地區的經驗,盡快出臺相關管理規定。”高高說。
陳耀認為,海南應該按照國家政策要求,主動規劃、引導和管理產業,并大力推進和鼓勵民宿發展。指導意見的出臺,將促進海南民宿旅游業的發展,這對海南今后旅游產品的多樣化,打造百姓的幸福家園,旅游扶貧致富都有良好積極的推動作用,“以后的民宿不僅僅是一個旅游產品,它應作為一種專項的旅游產品發展成為海南的旅游吸引物,提升海南旅游的品質與個性。”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