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博鰲老房子,感受博鰲數百年間的風情與民俗。
瓊海龍壽洋
■ 本報記者 蔡倩
2015年即將過去,歷數今年以來我省旅游界最熱話題,“鄉村游”是當之無愧的亮點,并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今年,在國家旅游局組織開展的鄉村旅游“千千萬萬”品牌推介行動中,我省一批村莊、農戶、農家樂和鄉村旅游帶頭人分別獲得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戶、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中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稱號。
這幾年,海南在規劃發展鄉村游時,為其注入文化與靈魂,拓展其多樣性和豐富性,逐步推動鄉村旅游走向成熟,構建了海南鄉村游的“不可復制”。
農業文化推陳出新
提到瓊海龍壽洋田野公園,多數游客會想起絢爛的花海、盛放的荷花、七彩的水稻……這個冬天龍壽洋再添新看點,萬國瓜園中各類好吃好看的瓜,讓一眾游客大飽眼福。“我活了大半輩子,這里面90%的瓜我都沒聽過呢,這次開眼界啦。”來自重慶的游客林田與老伴游覽了龍壽洋萬國瓜園,對這里新奇的瓜菜品種嘖嘖稱奇。
春天到鄉間踏青尋綠、夏日里往蓮塘掬一捧荷香、秋天瓜果采摘季正當時、冬季向農戶租賃一片菜園親自播灑希望……與一般的休閑農業項目不同,龍壽洋的新穎之處在于其為發展新型農業基地提供了平臺,促進了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在龍壽洋嘉積鎮禮都村片區,部分村民依托這一公園游客眾多的優勢,一改種植水稻的傳統,參與打造了45畝的蘭花基地、60畝的草莓基地、100多畝的蓮藕基地等,吸引游客觀光采摘。在公園主入口處,當地農戶還創新性地打造了“私家菜園”,吸引城市居民前來租種體驗。
“休閑農業游是海南旅游的新亮點,通過展示挖掘熱帶農業特色,完全能夠打造海南旅游新品牌。”瓊海市旅游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業文化成為了鄉村游的基礎。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推動傳統農業向休閑農業轉型,繼而形成鄉村游的亮點,游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樂。
民俗文化復興重建
“在老家的時候經常聽京劇、聽東北二人轉,如今聽瓊劇則是另外一番味道,感覺很不錯。”海南國際旅游島歡樂節的余韻未散,來自哈爾濱的游客曾修林提起在定安分會場看過的瓊劇表演依然津津樂道。
瓊劇作為特色鮮明的本土文化,在海南凡節慶、公期、紅白喜事必演必唱,這也給外來游客帶來了新鮮的體驗。
鄉土節慶攪動民俗游,用土味掙人氣,這同樣是海南鄉村旅游的亮點之一。春節過后的軍坡節是最具海南特色的文化習俗,每年都會引得許多自駕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往感受,同時帶動當地鄉村游的火熱。說起本地特色文化,海口市民李航認為,以軍坡節、換花節、三月三等為代表的海南本土民俗,富有地域特色,具有感召力。
軍坡節期間,海南家家戶戶殺雞、鴨、鵝、牛、羊等奉拜冼夫人,還有過火山、上刀梯等民俗活動,沉淀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來到海南各地的華僑村,總有歡快的歌舞相伴,身著鮮艷東南亞風情服飾的華僑們扭動著手腕、腰肢翩翩起舞,熱情又奔放;到黎鄉苗寨里,捧上山蘭酒五色飯后,黎族苗族同胞們便用歡快的竹竿舞攪熱了游客們的心……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曾經在山野鄉村頑強生長的民情民俗,正悄悄走進現代生活,而運用市場行為給民俗節日、民俗文化注入富有活力的元素,則是盡快提升和發展民俗旅游的有效途徑之一。
鄉土物件寄托鄉愁
破舊的陶缸與喂豬槽搖身一變,成為了花草繁盛的花盆;老藤椅和老船木改頭換面,在這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老照片、粗陶盤一一上陣,裝點著青磚老房……在瓊海“老房子”咖啡館里,不少游客都贊嘆,這里的海南鄉村味道。
椰雕、黎錦、制糖、制陶、竹編工藝、制鹽……海南島豐富的物資,經過古今歷代勤勞而聰慧的島民們創造性的利用,演變出眾多令人稱奇的精湛工藝。時至今天,在這個機械化盛行的年代,由于帶著某種質樸而遙遠的記憶,這些流傳于鄉間的手工藝技藝愈發顯得珍貴,散發著來自歷史深處的幽香,寄托著鄉土文化的靈魂。
“鄉村游逐漸成為海南旅游的重頭戲,但是在旅游商品方面卻十分薄弱,將手工業與鄉村旅游進行聯姻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出路。”在海南旅游文化專家陳海洋看來,海南所特有的椰雕、木雕、壁畫、黎錦苗繡、貝殼工藝品等手工藝品都散發著城市人鐘情的“懷舊情調”,鄉土的清新氣息在游客們看來甚是時尚。
“可將傳統手工藝和鄉村游結合。”業界人士建議,可以構建手工藝品加工參觀游覽景點與購物景點,“比如我們可以建立椰雕工藝品、黎錦工藝品加工參觀游覽景點,組織游客參觀游覽,將手工藝推廣宣傳與旅游購物結合起來。”手作的體驗無疑會延長游客在當地的逗留時間,進一步推動鄉村旅游由觀光游向休閑游的轉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