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媒行的記者編輯觀看獨居特色的表演。南海網見習記者劉洋攝
南海網臨高3月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高鵬)3月8日上午,臨高縣表演者們在新盈鎮郊區彩橋紅樹林前的“彩橋記憶”漁家樂前,用臨高特有的漁歌“哩哩美”、木偶戲等傳統歌舞歡迎來自全國各地15家重點網絡媒體的記者與編輯們。
臨高擁有優質的岸線資源和堅實的漁業發展基礎,有全國規模最大的網箱養殖基地,漁業產量連續十四年位居全省第一。綿延114.4公里的海岸線上,眾多的優良港口點綴其間。臨高還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這里流淌著悠遠豐富的鄉土文化,古地臨邑唱千年,聞歌起舞皆童叟,漁歌“哩哩美”和人偶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據考證,“哩哩美”漁歌起源于南宋紹興年間,當時的臨高縣令謝渥,體恤民眾,重視漁業,漁業生產連年豐收,漁村處處回蕩著漁姑賣魚的甜甜的叫賣聲。據專家考證,漁姑的叫賣聲成了“哩哩美”漁歌的最初旋律,后來,漁民在生活和勞動中,如趕海、織網、婚嫁等,仍以該旋律為音樂主題,并不斷完善,形成了優美動聽的“哩哩妹”漁歌調。哩哩美主要的曲調為唱吉、情歌、猜謎歌、諷刺歌和怨歌等5種。
臨高人偶戲是一種海南省的漢族民間藝術。系從民間用佛像祭祀的宗教活動演變而來,故亦稱佛子戲。其表演特點為幕臺不設布幛,演員手擎木偶化裝登臺,人與偶在臺上共同扮演角色,以人的表演彌補木偶感情的不足。人偶戲以本地的民歌調為主要唱腔,優美動聽。臨高人偶戲是全國惟海南獨有、世界少見的稀有劇種。
活動現場,網媒記者、編輯們跟著歡快的節奏哼唱,臨高“哩哩美”、人偶戲等傳統歌舞讓看慣了車水馬龍、聽煩了汽笛喧囂的網媒記者、編輯們感受到臨高特有文化的魅力。央視網何川說,他曾經在網上見過有關臨高“哩哩美”、木偶戲的相關資料和報道,但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兩種藝術感覺非常新穎、獨特。“臨高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有利文化傳承,還有利文化推廣。”
欣賞完臨高“哩哩美”、人偶戲后,網媒記者編輯還在漁家樂內參觀,整個漁家樂建設精致,隨處可見的船舵、燈塔等裝飾,隨處都給人粗獷大氣的的感覺,大家還乘坐游船,在漁家樂后面的湖內欣賞濕地景觀。
據了解,“彩橋記憶”漁家樂于今年春節期間試營業,漁家樂可以品嘗臨高特色的土窯海鮮,喝“老鹽咖啡”,還可以在湖邊垂釣,參觀“哩哩美”珍貴的照片等。漁家樂目前還在建設20多間客房,待建好后將正式營業。將推出以田園風光為主的鄉村觀光型產品、以農事活動為主的鄉村體驗型產品、以民俗活動為主的鄉村風情型產品、以中醫藥養生和運動健身為主的鄉村度假型產品、以農家樂為主的綜合型產品。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