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市龍塘鎮仁三村一望無際的田洋,在絲路海口有許多這樣生機盎然的美麗田洋。 本報記者 李幸璜 攝
現場展示十大品牌農產品。 本報記者 袁琛 攝
嘉賓興致勃勃觀看展品。 本報記者 袁琛 攝
碼上讀 掃二維碼看發布會現場視頻 視頻拍攝:袁琛 視頻剪輯:王詩童
海口,一座知名的熱帶海島城市,一顆海上絲路的璀璨明珠。“絲路海口 都市田洋”,作為海口十大農業品牌的品牌定位,以“絲路海口”承載海口作為交通、文化交流紐帶的厚重歷史,積極響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戰略。古與今的對話,道不盡海口的魅力。以“都市田洋”表達海口“現代都市農業發達,產品行銷全國各大都市”的現實,終將打造成為富足海南農民、服務全國人民餐桌的一張王牌,更蘊含著將海口優質產品通過絲路推向海內外的美好愿景。“絲路海口 都市田洋”,承載的是千百年文明的厚重文化底蘊,連結的是從漢至今的歷史紐帶,展望的是一幅“產自田洋,面向都市,行銷海外”的農業發展藍圖。綠色、幸福、小康、共享,海口現代農業縱筆駿書的畫卷,終將刻錄于南中國濃墨重彩的歷史時空。
■ 本報記者 況昌勛 杜穎
品牌的力量,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是“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的倍增效應。
那么,品牌又是什么?它是一種底蘊、一種胸懷、一種思維、一種承諾。
海口,這座位于北緯19度的熱帶濱海城市,這顆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縱觀歷史長河,在國家戰略中尋位點穴,創建農業品牌,打出了“絲路海口 都市田洋”的旗幟。
“絲路海口”,承載的是海口千年歷史的底蘊、開放的胸懷;“都市田洋”,展現的是海口共享的思維、綠色的承諾。
A
| 歷史的底蘊
數萬年前,平靜的海南島北部,地下在翻滾著,終于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沖擊力,巖漿破開山頂,噴涌而出,為后人留下了富含硒等礦物元素的肥沃土地;而在海南東北部,演州河、三江河、演豐東河和演豐西河,攜著年產7萬立方米的水量,分別從東、南、西匯集到東寨港出海,日復一日,淡水與海水的交融,在潮漲潮落間,形成了2.4萬多畝紅樹林生態系統。
海口土地資源豐富,特殊的氣候及土質,成為作物生長的絕佳環境,品牌農業開發潛力巨大。東部、南部和西部三大農業黃金板塊,具有發展農業和培育農業品牌的天然資源和條件。
其中,海口西部有萬年火山土壤,富含硒、鈉、鎂、硅、鈣、鐵等幾十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成就了獨特的火山富硒產品,包括永興的荔枝、黃皮,新坡、石山的石斛、黑豆;海口南部也有一碧千頃的富硒、富鍺土壤,生產出品質極佳的優質產品,包括云龍淮山、云龍蓮霧、紅旗蜜柚、大坡胡椒、甲子牛大力;海口東部連綿50公里的萬畝紅樹林,生態環境優美,能生產出生態健康的優質農產品,包括美蘭三角寧地瓜、三江蓮霧等。
這片古老而優質的土地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海口人;而勤勞的海口人也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為世人奉獻珍品。
“雷虎荔枝——荔染三臺”。海口雷虎嶺,土壤來自火山多次噴發過程中的熔巖和火山碎屑,在這片山嶺中生長的荔枝,自古有名。明代正統年間,瓊山詩人邢宥在詩中寫道,“匝花海上瓊芝秀,含液枝頭錦荔嘉”。明代正德六年成書的唐胄《瓊臺志》記載:“荔枝出瓊山西南界宅念都者,多且佳,有紫紅、青黃數種……”。
時至今日,羊山地區依然擁有世界罕見的野生荔枝母本群。在這里,選育出了我國第一個無核荔枝品種——南島無核荔枝,選育出我國最大果形荔枝品種——紫娘喜荔枝王。
時至今日,海南農產品也一直備受消費者喜愛。永興荔枝,種植面積1.3萬畝,居全省之首;大坡胡椒,經過34年發展出全國規模最大胡椒生產基地,全國人民的餐桌上,每10粒胡椒就有4粒是大坡胡椒;云龍淮山,全省消費者餐桌上95%的淮山來自這里;甲子牛大力種植千畝,每畝平均收益12萬元。
B
| 開放的胸懷
每年冬春,海口秀英港區車輛往來繁忙,一車車冬季瓜果菜在這里登船跨越瓊州海峽,送到南北方各大城市,乃至香港、澳門、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海口港的今天,是歷史的延續。宋代的開埠、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清代的瓊州口……海口一直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口岸,是我國與東南亞、南亞諸國海上通商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對外貿易港口和中轉站。
于省內來說,海口既處南渡江尾,又據海南島龍頭。溯江而上,公鐵相連,統起省內兄弟市縣;龍頭北望,牽手華夏九州,連接五洲四洋。
如今,國家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海口又成為新“絲路”上的重要支點城市。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發布的“2015中國一帶一路最具競爭力城市排行榜”,海口進入前10位。海口的競爭力,就是源自自古以來的“開放胸懷”。
絲路上,海口農產品通達四海。海口南部的荔枝,2016年5月口岸辦數據顯示,已有16批總計23.71噸、貨值超86萬美元的鮮荔枝通過海運和空運方式出口到美國、加拿大、西班牙、英國;海口東部農產品,也持續出口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海口五一洋、馬坡洋、新坡洋等萬畝田洋,早在10年前就已經成為供港澳蔬菜基地。
面對國家戰略機遇,海口再次以開放的胸懷打造農業品牌,依托著西部火山富硒帶、南部農業金絲帶及東部萬畝紅樹林生態核心區等三大農業黃金板塊,將產自美麗田洋中的優質農產品推向全國各大城市,推向海內外,為世界奉上來自海口的熱帶珍品,逐漸形成“近覆東南亞,遠覆美歐”的海外農產品版圖,契合“絲路海口”定位。
C
| 共享的思維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發展成果共享,是“都市田洋”的題中應有之義。
借助“雙創”的強勁東風,海口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努力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基本權力平等化等“三化”,構建“主城區-衛星城-生態樂居小鎮-新型農村社區-美麗鄉村”五級城鎮化體系。產業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核心,推進品牌農業發展,就是夯實農村產業基礎。
“都市田洋”也蘊含著海口品牌農業推進的具體路徑,通過都市帶動農村,促進農業與二產三產融合,最終實現在經濟上、視覺上形成城鄉融合。海口將以建設海口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抓手,以本地熱帶特色資源為依托,大力實施農業品牌建設工程,計劃利用3年-5年時間持續培育知名農業品牌,提升全市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和效益。
海口將通過“文創+”拉伸農旅融合產業鏈條,推進全域旅游創建。對區一級政府正在規劃之中的荔枝、黃皮、石斛、黑豆、胡椒等特色農產品進行觀光園、莊園化扶持打造,并進行文創性改造,設計推廣海口“農業文化精品旅游線路”。
海口將不斷推動合作社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推動農業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搭上“互聯網+”發展快車,推進線上線下銷售,讓品牌銷售沒有邊界。完善海口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搭建海口農業品牌公眾號與網店,形成完善的農業互聯網生態圈。
而在區域協調發展上,海口把農業品牌創建放到“海澄文一體化”的戰略布局中去思考和謀劃,加強與周邊市縣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實現互利互惠、協調發展、合作共贏。
D
| 綠色的承諾
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的慢行道,穿過田洋的木棧道,蜿蜒前行,連接三江鎮13個村莊,滿眼的綠色,讓人沉醉。海口的“都市田洋”,不僅“綠”在眼簾,也“綠”到骨子里。
目前,海口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面積達5.2萬畝,“三品一標”(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111個,農產品出口備案注冊基地5個,面積8800畝。
綠色路上,海口仍在前行。據悉,海口將推進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新建海口市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構建市級綜合中心為主體,區級、鎮級監管站為支撐,批發市場、收購點和村級質量安全檢測站為基礎,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流動服務站為補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立健全監測結果通報制度和質量誠信體系;加快建立產銷區一體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
同時,海口不斷完善各級品牌的推薦申報機制,形成政府領導、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社會團體和行業協會共同參與的品牌認定和評估機制;定期向全社會公布農產品品牌名錄,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形成優勝劣汰的品牌動態管理機制。
目前,海口全市農產品有效注冊商標達1111件,其中,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和證明商標2件,中國馳名商標5件,省著名商標64件,省名牌產品32件,省名牌農產品6件,知名農業品牌持有量約占全省的40%。
(本報海口9月4日訊)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