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國都市報11月4日訊(記者田春宇/文 汪承賢/圖)11月1日開幕的2018第三屆海南美食文化節4日落下帷幕。美食文化節連續4天奉送各類美食,各大美食展位每天門庭若市,尤其每天夜場更是熱鬧非凡。此次美食文化節在為市民游客打造美食盛宴的同時,豐富了海南旅游的內涵,傳遞特色美食文化,推動海南美食品牌建設,也為海南打造“美食天堂”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70余家單位呈現近百種美食
黎族長桌宴傳遞海南美食文化
海南部分市縣、旅游餐飲企業、國內特色美食企業等70余家單位參加此次美食文化節,匯聚了省內外近百種特色美食,既有米爛、擂茶、粽子、清補涼、椰子凍等海南本土特色美食,也有叫花雞、蒙古大串、咖喱魚蛋、章魚小丸子等國內著名小吃,還有牛糞糖、鱷魚烤串、冒煙冰淇淋等另類美食,從11月1日開始,每天上午10點到晚上10點,為期4天的美食盛宴,令眾“吃貨”直呼過癮。
與往屆相比,今年美食文化節更加注重互動性和群眾參與性,連續兩天晚上推出主題“夜宴”。
11月2日晚的黎族特色長桌宴最有特色,當晚座無虛席,黎族阿哥阿妹唱黎歌,獻美酒,搭配黎族特色美食,令“吃貨”們流連忘返。9歲的陳宏韜是地道的黎族美食粉絲,6歲曾赴白沙吃長桌宴,得知長桌宴要在海口出現,他再次來感受黎族美食風情,上臺表演竹竿舞,跟著唱黎歌。“美食文化節做到了讓美食帶有深度,文化內涵豐富,這種傳遞海南文化的美食活動期待多舉辦。”陳先生看著兒子開心地滿場跑,點贊美食文化節。
11月3日晚的主題“夜宴”組織吃貨“擼串”大比拼,此活動最為得人心,數百人現場同時“擼串”,場面壯觀。此外,川劇變臉、花式調酒再次將美食文化節氛圍推向高潮。
原生態純手工最營養
海南特色美食受熱捧
今年美食文化節最受歡迎的當屬海南本地特色美食。今年參展的海南市縣主要是儋州、保亭和五指山,儋州帶來了純手工制作的各類饃,香軟可口,色彩豐富。今年5月,儋州利康食品有限公司注冊了自己的品牌——“二姑婆”,該品牌象征著一種技術和生產方式上的傳承。“想要讓本地美食走得更遠走得更久,必須要形成自己的品牌,并注入文化特色。”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品牌的推廣需要途徑和平臺,而美食文化節正是這樣一個平臺,可以幫助更多的企業走出去。
椰子油、山蘭酒、土蜂蜜、茶葉餅、靈芝及各種苗藥,隨處可見頗具黎族苗族風味的特色產品,洋溢著黎族、苗族人民的勤勞與樸實。“我們這里的酒最大的特點就是原生態、不勾兌、無添加。”海南黎軒釀酒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牛文洲正在給顧客介紹公司生產的山蘭酒。據介紹,山蘭酒采用的是山蘭旱糯稻為原料釀制而成。
“參加美食文化節,有利于推廣保亭的美食文化,讓深藏在海南島中部山區里的特色產品走出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商務局副局長陳玲表示,希望通過美食文化節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保亭美食,提高海南特色美食的社會知名度,感受到黎族、苗族的風土人情。
五指山展區的美食注重提升美食文化的內涵。“憂遁草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可以泡茶,可以入藥,還可以做成酵素。此次參展的美食涵蓋了地域和文化特色,目前五指山市正著力推動地方標識化和質量標準化建設,同時加大宣傳,完善購買流通渠道,將美食和旅游相結合,注重品種、品質、品牌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從五指山當前的美食產品來講,茶葉是獲得地理標志認證的產品。”談到茶葉,五指山美食展館負責人十分有成就感。
搭建平臺擴大美食影響力
弘揚美食文化打造品牌化
今年美食文化節令眾“吃貨”喜品近百種特色美食,而參展商也收獲了口碑,得到認可和推廣。
初到海南的呼和浩特游客馮梓靜出發前在大眾點評上做了許多“功課”,海南有什么美食是她此次旅行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對海南文化不熟悉,所以很擔心吃不到正宗的美食,而且時間有限,不可能走遍所有地方。”10月31日,馮梓靜得知海南美食文化節要開幕便躍躍欲試,“這樣的美食文化節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海南美食的渠道。”
此次活動主辦方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南既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勝地,也是世人向往的美食天堂。文昌雞、儋州紅魚、臨高乳豬、五指山野菜……這些以地域命名的美食,成為海南各市縣一張張響亮的名片。
為深入挖掘和弘揚海南美食文化、豐富海南旅游的內涵,助力海南打造“美食天堂”及消費結構升級,2016年,海南日報報業集團開始策劃舉辦海南美食文化節,致力于打造海南美食文化交流、美食展示品嘗和品牌塑造的平臺。連續舉辦三屆美食文化節得到省直有關部門、各市縣商務部門、省內主要餐飲企業的廣泛支持和認可,“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海南美食文化節,共同為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貢獻力量。”該負責人表示。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