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再次踏上微山島,依舊是那美妙的模樣,不一樣的是景色更美了,游客更多了。休閑度假、紅色研學、鄉村體驗,靠著島上的資源,靠著半數人參與旅游服務的熱情,微山島走出了一條旅游致富的路子。

紅色漁鄉 度假綠島
去微山島,必要的一環便是乘船。盛夏未至,大大小小的車輛停滿了碼頭,三五成群的游客正陸續登船,現代化的設置、活力滿滿的游客讓這座古老的小島有了年輕的味道。

登島上岸,鳥鳴風輕,便有了世外桃源般的舒適,站在島上最高處眺望,目之所及翠島點綴,水陸相連。再過幾天這里將再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之景,十萬畝荷花連片盛開,千頃蘆葦蕩莽莽蒼蒼,蔚為壯觀。凡是看過此盛景的人都會在“黃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觀水”后加上“微山湖歸來不賞荷”作為贊譽。

微山島還是著名的紅色之湖,這里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如今,島上的鐵道游擊隊紀念碑、紀念館再現了歷史,微山島也成為中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之一。

“島上還有許多歷史文化遺跡,其中比較著名的是微子墓,由其衍生出來的姓氏有40多個,現在認祖的有14個。”微山島鎮武裝部部長於建說,現在還有很多人不遠千里前來認祖歸宗,姓氏文化已經成為當地一景,也豐富了島上的文旅資源。
居民參與度過半 旅游帶動增收
因地制宜發展旅游,十萬畝荷花蕩是最好的自然資源,為提升游客“游湖賞荷”的體驗度,微山縣增建了濱湖碼頭、觀荷長廊等設施,開放了微山湖荷園、微山湖漁家水街、微山湖生態濕地等深受游客歡迎的景點。


“我們還設計了幾條經典線路,將看荷、采蓮、欣賞魚鷹表演等活動串聯在一起,游客可以分體驗漁鄉風情,漁民也多了增收渠道”。於建表示,漁鄉風情是當地最能吸引人的旅游資源。

島內觀光車代替了私家車,不僅特色鮮明、方便游客出行,還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以島上一旅游公司的觀光車為例,180多輛觀光車可使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解決當地400多人的就業問題,當地居民,尤其是貧困人口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當年我們用來果腹的青蝦、黃花魚,如今都成了招財的寶貝,這是原來都不敢想的。”魚館的老板感慨的說。不僅如此,漁家傳統的魚鷹捕魚、咸鴨蛋、湖珍雜糧、荷葉茶如今也成了“搶手貨”,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在觀光游的帶動下,島上的餐飲、住宿也呈遍地開花之勢。魚館以當地特色菜為主,四鼻鯉魚、漂湯魚丸、咸鴨蛋……每一家魚館都使出了看家本領來招攬游客。

“島上大約有50%的人參與旅游服務,近兩年游客多了,外出務工的年輕勞力也有了返鄉的跡象,將來會有更多人因旅游受益。”於建介紹到。
由量到質 打造高品質旅游產品
微山島上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特色:楊村富有漁家特色的民宿、大官村熱鬧的民俗旅游綜合體、上莊村詩情畫意的寫生基地……文旅資源豐富,綠色生態環保,而游客來了,如何能“留下來、再回來”成了當地政府又要著手解決的一大難題。

為此,微山島鎮積極引進文旅企業投資綠色產業,積極發展文旅項目。交通、餐飲、住宿、購物,在“吃住行游購娛”鏈條上全面發力,輪渡、快艇、漁家、木屋、荷葉茶、咸鴨蛋……微山島初步實現了完整的旅游服務鏈。

提到住宿,微山島上的生態木屋不得不提。造型優雅,綠植環繞,設施齊全,適合親子度假。晚上漫步微山島,看星星,聽蛙鳴,十分愜意。“微山島度假”成了一塊響亮的招牌。

“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是大趨勢,如何能讓游客住下來、再回來靠的是過硬的產品、優質的服務。”於建表示,由量到質,微山島將借著漁家綠島自然資源、紅色資源進一步打造高質量旅游產品,打響“度假微山島”響亮招牌。(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紀法軍 韓靜靜)
責任編輯:陳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