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區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紀實
游客在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的玻璃觀景平臺上感受熱帶雨林美景。
2019年國慶前夕,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首批71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其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榜上有名。
對于保亭來說,這份成績和榮譽來之不易。近3年來,保亭全縣上下齊發力,大家統一思想,以“一天也不耽擱”“一天當三天用”的精神,領導帶頭垂范,經常放棄周末,加班加點,深入景區景點、美麗鄉村指導工作,建驛站、修公廁、設標識牌……完善各類旅游基礎設施。在全縣干部群眾以及各旅游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保亭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扎實推進,得到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的高度肯定。
“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評審非常嚴格,在各地初審驗收的基礎上,綜合會議評審、現場檢查結果以及多次暗訪,并經過公示,最終公布入選名單,海南只有三亞市吉陽區和保亭通過評審,進入最后公布名單中。”保亭縣政協副主席、旅文局黨組書記林孟地對保亭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如數家珍,他對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考核標準爛熟于心,保亭根據自身實際條件,嚴格按照考核要求逐一對標落實。
來自法國、比利時等國家的旅游經銷商,在檳榔谷景區體驗少數民族特色活動。
高度重視 健全體制機制作保障
保亭地處海南省中南部,是生態核心區,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發展工業先天條件不足,再加上限制房地產開發,重點發展旅游業是保亭縣委、縣政府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選擇。
2016年1月,海南省被確定為全國首個全域旅游創建省,保亭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市縣名單。保亭搶抓機遇,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高水平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和政策優勢,將推進全域旅游作為促進該縣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國際化進程和提升城市品質的有效途徑,立足黎苗文化特色、依托雨林溫泉資源,全力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
保亭正加快“一城一園兩基地”(國際熱帶山地旅游城;雨林溫泉謐境、國際養生家園;黎苗文化展示體驗基地、熱帶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我們要堅持‘點、線、面’結合,以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推進全域旅游建設。”保亭縣委書記王昱正要求,繼續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加快美國探索發現(Discovery)旅游度假綜合體、甘工鳥文化旅游區等一批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同時,加快美麗鄉村、風情小鎮建設,促進全域產業融合與創新,優化和提升旅游服務保障水平。
保亭采取“黨政統籌,部門聯動”辦法,全面深化旅游領導體制改革,實現旅游業從“部門推動”向“黨政推動”的轉變。成立以王昱正為組長的百鎮千村工作領導小組、共享農莊工作領導小組、重點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等,明確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形成了統一協作的工作機制。全面深化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旅游業從“單部門推動”向“多部門聯動”的轉變。相繼成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稽查大隊、工商旅游市場管理分局、旅游與環境資源警察分局,“1+3”旅游綜合執法機構建成,綜合監管機制不斷完善。
“縣委書記掛帥,有了體制機制保障,很多工作推動起來就順暢一些。”林孟地說,縣委、縣政府在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中所需資金,也是全力支持,譬如建驛站、公廁、觀景臺以及旅游營銷經費等,這些資金都予以充分保障。
游客在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游區參與踏瀑戲水拓展項目,歡樂消暑度假。
完善基礎配套 提高旅游服務能力
保亭是黎苗同胞聚居區,民風淳樸。該縣在全省率先創建成功“國家衛生縣城”,城市干凈整潔。保亭現有國家5A級旅游景區2個,4A級旅游景區1個,在大景區的帶動下,保亭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很多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
“在旅游基礎設施配套方面,凡是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考核有加分項的,保亭都盡最大努力去完善,一分一分爭取。”林孟地說,保亭建成大本驛站等6個旅游服務中心,建成一批旅游觀光亭,規劃建成覆蓋城鄉、景區的全域旅游標識牌、導覽圖。推進縣域內海榆中線、陵保線、七仙嶺公路等沿線景觀化改造,另外,保亭在水利設施、危房改造等項目建設中都充分考慮與旅游相融合。
據介紹,保亭通過“廁所革命”,實現城鄉覆蓋。2016年以來,全縣共完成63座旅游廁所建設。呀諾達景區采取被游客譽為“建筑藝術品”的木質亭臺式創新廁所,充分融入熱帶雨林環境中,在第四次全國廁所革命推進大會上,呀諾達景區榮獲“人文關懷獎”。保亭還創新服務構建“城市云公廁”。部門資源共享,設置“便民廁所”APP,開放二維碼,實現一張地圖找廁所、用廁所、評廁所,方便市民和游客如廁。
保亭不斷推進旅游服務步入信息化、智慧化。成立保亭旅游數據信息中心,開發智慧旅游指揮系統。重要涉旅場所均已實現免費WiFi、通信信號暢通、視頻監控全覆蓋。三大A級景區(呀諾達、檳榔谷、七仙嶺)均提供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實時信息推送,在線預訂、網上支付等服務。
根據實際,構建了“快進慢游”綜合旅游交通網絡。開通了6條跨縣城際旅游交通專線、2條網約旅游專線,三亞火車站以及市區重要站點的游客可以乘車直達保亭縣城。在建的五指山-保亭-海棠灣高速公路,預計明年可以通車。保亭縣城除了固定公交線路外,還有微型公交,乘客只需3元就可在縣城內乘坐,而且可以預約,隨叫隨到,滴滴快車也已進駐縣城。全縣行政村通班車率達90%,農村公路硬化覆蓋率達99.57%,打通了主要旅游景區、度假區主干道“最后一公里”。
檳榔谷景區推出超感5D沉浸式海島臺風體驗館《風雨情深》。
豐富旅游產品 給游客多樣化選擇
目前,保亭建成以熱帶雨林為主題的國家5A級呀諾達文化旅游區和以黎苗民俗風情為主題的5A級檳榔谷景區,建成4A級七仙嶺國家森林公園。除此之外,還有仙安石林、茶溪谷、神玉島、布隆賽等一批旅游點,深受游客青睞。
保亭以熱帶雨林、黎苗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產品核心吸引物獨具特色,神玉島是國家水利風景區,七仙嶺國家森林公園擁有熱帶雨林與溫泉組合。與此同時,保亭的鄉村旅游日趨成熟,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9個,建成1家五椰級鄉村旅游區、50多家農家樂,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榮譽稱號,其中,什進村被評定為“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產業融合不斷發展。“七仙溫泉嬉水節”被列為“中國十大著名節慶品牌”,并入選“中國最具人氣民間節會”;檳榔谷景區獲“國家級非物質遺產生產性保護展示基地”稱號,《檳榔·古韻》演藝項目被列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旅游新業態推陳出新。婚慶旅游、研學旅游、低空飛行等旅游新業態備受游客推崇,建成檳榔谷、呀諾達兩個港澳青少年內地游學基地。
旅游產品創新永無止境。“呀諾達景區在原有的雨林探秘、踏瀑戲水、高空滑索等經典旅游產品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產品,提升游客體驗度,近幾年,我們開發了雨林真人CS,懸崖秋千、玻璃平臺、萌寵樂園以及帳篷露營等旅游產品。”呀諾達景區營銷中心負責人曹傳佳說。
檳榔谷景區的旅游產品也不斷推陳出新,《檳榔·古韻》不斷進行改編,增加了一些羊、牛、鵝等實景演出元素,穿插到整個劇目中,讓觀眾能近距離感受黎族百姓日常生活場景。景區的蘭花客棧、悠黎客拓展項目、無人超市以及超感5D沉浸式海島臺風體驗館《風雨情深》等相繼投入使用,極大地增加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度。
有了好的旅游產品,旅游服務水平也需相應提升。保亭在加強市場監管,提升服務質量,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方面也下足功夫。加大執法力度,維護市場秩序,建立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近三年全縣旅游行業無重大安全事故,無嚴重的旅游投訴事件。完善旅游服務標準體系,提升服務質量。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七仙嶺主峰巍峨挺立。
實施系統營銷 塑造全域品牌
保亭以主題旅游季活動為載體,提升旅游吸引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每年定期舉辦紅毛丹采摘季、旅游婚慶季活動、高爾夫邀請賽、登山節、呀諾達雨林跑等主題活動。
保亭七仙溫泉嬉水節是保亭黎族、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慶,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市民游客歡聚一堂,嬉水狂歡共度“七夕”。嬉水節自2000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18屆。除了本地群眾,還吸引了大量游客紛紛來嬉水狂歡。從第一屆參與活動者2000人左右,到后來的數萬人,民眾參與度越來越高。嬉水節成了一個狂歡節,成了越做越大的民間節慶活動,隨著嬉水節知名度越來越大,品牌影響力逐漸加強,嬉水節的形式由單純的文藝演出變得更加多樣化。
近年來,保亭利用高層次活動開展“請進來走出去”宣傳,全面展示保亭特色旅游資源,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美在保亭”北京宣傳周活動;積極融入“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參加區域聯合營銷活動,分別到長沙、成都、重慶、昆明、貴陽、合肥等地開展旅游營銷活動,與三亞形成“山海互動,藍綠互補”的旅游格局。
“我們在海南衛視播放保亭旅游專題宣傳片,在香港、臺灣等境外媒體的報刊、網絡和新媒體頁面全年推廣保亭旅游,參加第32屆香港國際旅游展,并獲得‘2018海外游客最想去的內地旅游城市’榮譽。”保亭縣旅文局負責人告訴筆者,他們開通了保亭旅游微信公眾號,發布保亭旅游相關資訊。2016年至2018年保亭旅游微信公眾號關注用戶增長率達98.6%。
據了解, 呀諾達景區在北京、上海公交車上投放拉手廣告,在機場、動車站以及公交車站等公共場所,也能看到檳榔谷、呀諾達景區的宣傳廣告。他們自行組織到島外主要客源地城市進行宣傳,還會舉辦一些大型活動,譬如呀諾達的熱帶雨林跑、檳榔谷的七夕相親會等,既聚集了人氣,又宣傳了景區。
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歷時3年多,凝聚了保亭全縣干部群眾、涉旅企業以及關心支持保亭旅游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的心血,這份榮譽,實至名歸。創業難,守業更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考核就像A級景區一樣,有相應退出機制,3年后,還要進行考評,不達標將摘牌。“我們會珍惜榮譽,繼續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推進產業小鎮、美麗鄉村以及一些旅游項目建設,讓保亭旅游元素更豐富,旅游服務更優質。”林孟地表示。
創新給全域旅游創建添活力
保亭在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過程中,從體制機制建設、旅游產品開發以及旅游產品營銷等方面,創新無處不在。
創新體制機制
縣委書記親自掛帥擔任百鎮千村、重點項目、共享農莊領導小組組長,加強對全縣旅游工作的領導;縣四套班子領導兼任旅游部門負責人;創新將百鎮千村辦公室、共享農莊辦公室設在旅游部門,由旅游統籌全縣產業小鎮、美麗鄉村及共享農莊建設。
創新政策舉措
保亭縣總體規劃中明確旅游業為主導產業,產業用地80%以上保障旅游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共享農莊項目新增村集體建設用地;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用地按源類地性質管理。
創新業態融合
融合“旅游+城鎮化”,探索提出“大區小鎮新村”模式,為特色村鎮建設作出了示范;融合“旅游+水利”,打造“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融合“旅游+文化”,打造全國節慶品牌;融合“旅游+教育”,打造全國港澳青少年游學基地。
創新公共服務
對旅游連接線進行旅游化改造,并配套騎行綠道、觀景亭、標識標牌及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創新性地開通跨市縣城際旅游公交、網約公交和“微型公交”服務。
創新科技服務
率先建成全省第一批全光網建設達標市縣之一,開發多國語言語音導覽器,引進智能機器人等。
創新旅游環境保護
開展“綠色星期五”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優化區域旅游和人居環境,我縣連續12年保持“國家衛生縣城”榮譽稱號,并通過“國家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技術評估。
創新扶貧富民
創新性探索財政扶貧資金入股景區、景點等旅游扶貧模式,成功帶動貧困戶抱團發展。目前,全縣旅游產業有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90戶4398人吃上旅游飯,占建檔立卡戶脫貧人口的16.95%。檳榔谷景區獲得全國“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海南布隆塞綠心運營有限公司獲得“公司+農戶”旅游扶貧示范項目;神玉文化旅游區獲得海南省扶貧龍頭企業;
創新營銷方式
做“山村綠”的文章,主動融入“海城藍”的三亞,主動參與“大三亞”旅游經濟圈聯合營銷。
(本稿策劃/易建陽 撰稿/易建陽 圖/武昊 袁才)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