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將于11月17日舉行
又是一年秋色濃 金稻飄香待客來
■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11月,又迎來了一年金秋收成時。天賜良地,一顆米穿越了千百年,也書寫了屬于海南黎族的農耕歷史。
“美不過黎族三月三,甜不過黎家糯山蘭”,白沙黎族自治縣作為黎族山蘭稻的盛產地,將于11月17日舉辦2019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盛邀八方賓朋共享海南黎族同胞山蘭豐收的喜悅,親身體驗白沙“茶·陶”“錦·繡”“竹·藤”等非遺技藝的神奇魅力以及黎族農趣勞作等豐富活動。
白沙群眾村民喜收稻谷。(資料圖片)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白沙4000多畝山蘭稻喜迎豐收
10月底,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陣風吹過,成片的金黃稻浪此起彼伏,一串串飽滿的稻穗早已壓彎了稻桿。今年又是一個好豐年,海南黎族同胞也將迎來“啦奧門”豐收節慶。
“啦奧門”在黎語中是慶豐收、吃新米的意思。千百年來,在海南中西部北緯18度地區,勤勞的黎族先民堅持刀耕火種的方式,培植出適于旱地的旱稻品種——“山蘭稻”。
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擁處村山蘭稻迎來豐收季。(資料圖片)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早年間,每逢夏季6月份,住在深山里的海南黎族同胞就會選擇一片平緩坡地,將焚燒草木后的灰燼作為原始肥料,然后用镢頭在坡地上掘洞,每個洞里放入兩三粒山蘭稻種,再填埋踩實。
常年耕作于這片純凈沃土的海南黎族同胞在種植山蘭稻時不施肥料,不噴農藥,不殺蟲,也不澆水??共】瓜x能力極強的山蘭稻汲取著海南生態核心區里的雨露與營養,頑強地向陽生長,直至結成一串串金黃而又飽滿的稻穗。
山蘭米煮熟后芬芳撲鼻,令人難忘,海南民間至今流傳著“一家煮山蘭飯全村香”的俗語。而且山蘭米富含硒、鐵、鋅等適合人體吸收的微量元素,是普通大米的多倍,素來都是黎族百姓招待賓客的佳品。
目前,海南省內僅有白沙、五指山、瓊中、保亭、樂東等黎族、苗族聚居地種植山蘭稻,全省種植面積約8000畝。其中,白沙的山蘭稻種植面積為4600畝,而2019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舉辦地所在的白沙青松鄉約占4100畝。據青松鄉鄉長王旭介紹,當地共有300多戶村民參與種植山蘭稻,其中七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啦奧門”邀你分享豐收喜悅
青松鄉位于白沙西南部,地處霸王嶺東側,是南渡江、昌化江和松濤水庫的水源地,氣候溫暖多雨,土地肥沃,物種豐富。
經初步考證,“青松”之名源于當地隨處可見的參天松樹。當地風光優美,峰谷山澗,泉流潺潺,熱帶雨林中偶有猿猴啼鳴。尤為讓人驚喜的是,在疊翠群山山腳下,金黃的山蘭稻田錯落鋪開,形成一幅美輪美奐的豐收畫面。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2019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將沿襲往年傳統習俗,定于青松鄉擁處村舉辦。屆時,當地將舉行海南黎族最傳統最古樸的開山儀式,如祭拜山神、喊山以及祈福等。
開山儀式結束后,在剛建成的青松鄉擁處村山蘭文化園,將上演《稻鄉飛歌》《山蘭園》《捕魚歌》等具有黎族地域風情的歌舞,這也是黎族同胞特有的待客禮俗。此外,為了讓遠道而來的賓朋不虛此行,活動主辦方還設置了“啦奧門”猜酒古令、古榕長桌盛宴、傳統文化禮俗展示、特色創意美食品鑒、非遺印象、黎族農趣耕作體驗等活動,可謂體驗感十足。
(海南日報牙叉10月31日電)
?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