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金融業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設海綿城市
三亞:書寫宜居宜業宜游城市新篇章
■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實習生 符巧飛
一年多來,三亞努力在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打造標桿,通過優化營商環境與制度創新培育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把產業培育方向聚焦到高新技術產業,三亞正不斷織就“海、陸、空”新興產業體系;旅游產業不斷提質升級,文化、體育、會展等產業活力涌現,海綿城市建設成效不斷顯現。
從鄉村到城市,從市民生活到產業發展,從旅游度假到投資興業,如今的三亞,正朝著“宜居宜業宜游”的目標書寫新的篇章。
多措并舉優化營商環境
“進一扇門,‘一條龍’辦完所有事項!”11月25日上午,在三亞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的某外貿企業的經辦人王期燕為該中心的優質服務點贊。
近年來,三亞堅持以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為導向,將招商引資當作重新梳理產業格局的重要舉措,多點推動稅務、金融、海關、“多規合一”行政審批制度等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對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建設項目審批等方面進行優化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
組建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服務專班,對外提供辦證、報建、完善項目前期手續等優質服務;大企業落戶三亞,各部門嚴格落實“五個一”的項目落地工作機制,主動服務,上門服務;著力解決項目存在的用地、規劃等問題,確保項目按計劃投資建設……今年5月,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德勤的評估報告顯示,三亞營商環境得分為73.43分,在全球綜合模擬排名約為49位。
“三亞海關在海南率先對進境郵輪實施電訊檢疫,相比傳統模式節約通關時間2小時以上?!比齺喓jP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關還率先在全國將關稅保證保險制度應用于境外游艇入境關稅擔保領域,大幅降低境外游艇入境成本,該項措施已入選第二批海南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
今年前三季度,三亞外貿進出口規模達60億元,同比增長44.45%;三亞離島免稅品銷售總金額69.93億元,同比增長了27.98%。
良好的營商環境不斷引“鳳”來巢,一大批全國500強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紛紛落戶三亞。在省商務廳公布的2018年度海南省招商項目考核結果中,三亞市招商項目考核結果位居省內第一。
三亞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三亞各相關部門正積極跳出傳統思維,拓寬視野,多措并舉,從工作內容優化創新,提升到體制機制的改革和營商環境的優化上,不斷為三亞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標準推動金融業發展
在11月1日舉辦的三亞市第一屆自貿港金融博覽會上,三亞發布了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金融業快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培育引進上市公司行動計劃和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金融業發展扶持獎勵暫行辦法。根據文件,三亞將以推動金融制度和金融業務創新為核心,以加快金融業態聚集、壯大金融產業規模為重點,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為底線,高標準高質量發展金融業,使三亞成為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試驗平臺,爭創新時代金融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標桿。
中國國際經濟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萍認為,“三年行動計劃”作為指導性、綱領性的文件,提出未來3年金融發展將全力推動金融制度創新、全力壯大金融產業規模、全力夯實金融發展基礎。
去年4月以來,三亞市在金融領域不斷深化改革。今年2月,三亞組織召開該市金融業發展大會;與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設立了海南自貿區開放發展基金;出臺了《“金融+旅游”助力三亞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成立了三亞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三亞國際交易集團,拓展金融領域的投資和交易場所建設。在推進自貿領域金融創新方面,金融機構發放了全國首筆政府信用擔保的游艇保函、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了知識產權抵押貸款產品;7家銀行累計開立海南FT賬戶人民幣主子賬戶3939個。
近年來,三亞金融機構數量逐年增長,大家投控、光大興隴信托海南自貿區區域中心、千合資本、招商銀行、中東信投資等一批機構進入三亞;截至本月初,亞太金融(基金)小鎮入駐基金企業達到128家,金融業已經成為該市支柱產業之一,金融業占全市GDP比重超過10%,三亞作為金融聚集區的效果開始顯露雛形。
探索打造宜居海綿城市
“公園環境好,不僅能散步鍛煉,還能欣賞花草和鳥……我幾乎每天傍晚都來?!?1月16日傍晚,家住三亞東岸濕地公園附近的居民胡奶奶推著一歲的孫子在公園內散步。
今年5月,三亞東岸濕地公園項目通過竣工驗收,該公園占地面積66.7公頃,其中陸地面積39.2公頃,水域面積27.5公頃,是三亞市區內面積最大的淡水濕地。鳶尾、美人蕉、再力花等100多種本地植物肆意生長,30多種鳥類在此棲息繁衍。
近年來,三亞以國家“海綿城市”試點為契機,遵循山水格局、傳承理水智慧、精細造園營城,留住天上水,用好自來水,治好污染水,穩妥處理人與城市、人與自然、城市與自然的關系。
點面結合,著力化解突出的水環境難題。在治理措施上,三亞從點源污染控制出發,采取構建雨污分流體系、新建污水管網和污水廠提標等措施,減少污水對三亞河水質影響;從面源污染控制出發,源頭削減,在建項目與小區、綠地、道路等配置“海綿”設施,可消除地塊、道路35%至45%的徑流污染。在過程控制上,采取初期雨水截流、完善污水管道、建設初雨調蓄設施等,末端處理則主要通過建設東岸濕地、抱坡溪濕地等延緩水流、降低洪峰。
此外,三亞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注重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系:合理布置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植草溝等低影響開發措施,構建綠色道路系統;實施河湖水系改造、水系連通以及綠道體系等生態系統工程。
此外,三亞積極重塑三亞河“河清白鷺飛”的勝景。城市綠道慢行系統建設成效顯著,已建成三亞灣生態綠道、市民果園生態綠道等項目,初步形成結構合理、配套完善、交通便捷、功能豐富的綠道網體系,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海濱之城,正奮力在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中打造標桿。
產業升級培育投資沃土
11月28日,亞沙會開幕倒計時一周年之際,三亞市體育中心迎來體育場首層首段頂板混凝土澆筑,現場機器聲轟鳴作響,工程車往來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該項目是今年3月第三批集中開工的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之一。
自2018年11月28日起,三亞已順利舉辦7批集中開工項目建設活動,集中開工項目共156個,計劃總投資約864.60億元。開工項目主要集中于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及民生發展等領域,表明了三亞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
11月27日上午,三亞與中國農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農業大學將在三亞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教育、科研體系,加強南繁育種和熱帶農業領域研究生培養,為海南發展輸送急需的高水平創新人才。“海陸空”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成為三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中船重工、中船工業、中科院深海所、中科院南海所已入駐深海科技城,上海交大、中國海洋大學已明確入駐大學城。
而三亞的主要產業旅游業,也正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豐富旅游消費業態、培育旅游消費熱點,釋放了消費潛能,正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三亞國際免稅城不少品牌門店里游客絡繹不絕,三亞灣上游客乘著游艇感受碧海藍天,海昌夢幻不夜城里游客暢快游玩……
此外,互聯網正逐漸激發三亞經濟發展新活力。騰訊云、京東、酷秀集團等知名互聯網企業及國際離岸創新中心、三亞國際人才工作站等組織先后入駐三亞市高新技術產業園互聯網信息產業基地,高增值、高附加值企業聚集地正在形成。
三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三亞市正積極在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中打造標桿,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三亞正積極破解項目落地和建設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問題,全力推動項目投資落地,歡迎更多朋友到三亞投資興業。(本報三亞11月28日電)
?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