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亞蜈支洲島景區潛水員堅持每天下水排查、清潔海底
呵護海底牧場打造生態名片
海南日報記者林詩婷通訊員韋尚婷
穿上厚重潛水服及設備,背上特殊材質的垃圾袋,拿上剪刀、鑷子等工具,潛入10多米水中排查海底環境,清潔海面水下垃圾——5月1日9時許,三亞蜈支洲島景區潛導鮑政飛與同事并沒有享受悠閑假期,而是如往常一樣開展每日固定的水下清潔工作,“海洋是海島型景區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對于我們海洋旅游工作者來說,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義務,更是責任。”
出生于山東沿海城市的鮑政飛,從小便向往大海、喜歡游泳。自2017年來到三亞蜈支洲島景區工作后,與這片蔚藍大海產生了更深的聯結,“我在景區工作3年來,幾乎每天都要潛入海底進行清潔。每當遇到節假日,游客量增多,更要加班加點,加強海底排查工作,呵護海洋生態環境。”
清潔海底,并非簡單潛入水下,撿撿垃圾而已,這項工作還考驗著強大的耐力與毅力。鮑政飛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每天他和同事早上9時便開始清潔工作,有時候在海里一待就是五六個小時,中途一般休息半小時左右,便又很快潛入海中。由于長時間潛水,海水的壓力使鮑政飛的耳膜、肺部器官有強烈的壓迫感,在海里時有呼吸困難等情況發生,要強忍著身體的不適開展水下作業。面對這樣常人難以想象的工作環境,他總笑稱“這種壓迫感早就習慣了,不潛水反而不適應”。
同時,清潔海底還需要非常認真仔細。海洋生物復雜、形態各異,鮑政飛除了撿拾海中的水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外,還需要將纏繞在珊瑚上細小的漁網,用剪刀、鑷子等工具小心翼翼地清除干凈,全方位呵護珊瑚等海洋生物的生長環境。有一次,有一個長達十幾米的漁網密密麻麻纏繞在珊瑚上,為了保護珊瑚形態,鮑政飛和同事一絲絲清理漁網,花了好幾天才清理完。
雖然辛苦,但鮑政飛收獲滿滿,“近年來,景區積極修復‘海底世界’,打造海底牧場,投放人工魚礁、修復珊瑚,專人負責珊瑚礁保護片區的潛水巡視、實況影像拍攝比對、海域垃圾清理、巡邏管控等工作,海洋生物健康成長,我還看到了海兔等好多之前沒見過的海洋生物,一系列保護修復海洋生態工程初顯成效。”
如今,在鮑政飛等工作人員日復一日的努力下,蜈支洲島海水清了,魚兒多了,美麗的珊瑚礁“扎根生長”,海星、海膽、海葵、小丑魚等各種海底生物環繞其中,猶如一個生機勃勃的“水下王國”,盡顯瓊島海洋生態之美,景區海島游、親水游等特色產品受到青睞。
“現在,除了當海底清潔員,我們還是環保傳播大使,每天向游客講解海洋環保知識,引導志愿者參與水下清潔工作,共同呵護美麗的海洋家園。”鮑政飛說。
(本報三亞5月2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