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的人文遺跡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的人文遺跡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李夢瑤    2020-09-11

  探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的人文遺跡

  雨林無言寫青史

  ■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包羅萬象的森林生態系統,向來被譽為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

  從鉆木取火到刀耕火種,再到開山修路、結廬興學,海南熱帶雨林源源不斷地為人類提供衣食住行的各類資源,滋養瓊島先民蹣跚前行之余,留下大量珍貴的人文遺跡,譜寫出一部跨越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人與自然關系史。

  日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采訪團走進霸王嶺、黎母山、尖峰嶺等地探訪部分遺址遺跡,從明清近代一路回溯至舊石器時期,感受歷史風云變幻與歲月滄桑變遷。

俯瞰瓊中什運鄉便文村。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霸王嶺腹地 2萬年前已有人類居住

  洞穴是人類童年時期的居所,當昌化江綿延至霸王嶺腹地的深山峭壁,附近一處處靠近水源、能遮風擋雨的洞穴,自然成了瓊島先民最初的家園之一。

  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錢鐵村旁,一處高約12米、寬約20米的洞口,隱匿于莽莽青山間。2012 年,考古專家們對該洞穴進行考古發掘時,采集到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1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石針、刮削器、砍砸器、燒骨和動物化石碎骨等。

  這是海南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意味著海南島至少在兩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由此也勾勒出一幅霸王嶺腹地的遠古場景:茂密雨林,猛獸環伺,古人類為了爭奪大自然的生存權,采集來厚石片,大力敲擊打制狩獵工具……

  或許是烹食獸肉時,一塊偶然跌入火堆中的土器被燒成了堅硬的器物,先民們獲取到燒制陶器的靈感,自此完成人類文明的一次偉大跳躍。

  位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及周邊的昌江皇帝洞遺址、白沙阜龍新村遺址、白沙印妹嶺遺址等地,均曾發掘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陶器殘片,經過修復后發現其紋飾包括米字紋、雷紋、網格紋、繩紋等,可見史前人類正從采集狩獵中騰出精力,投入到更富美感的藝術創造中。

  這一時期的人類開始告別茹毛飲血、衣不蔽體的蠻荒年代,由依賴天然賞賜過渡至原始生產階段。在海南中部山區,先民們從擇洞穴巢居,到捶木皮為衣、制土陶為器,再到刳木為舟、葫蘆為鳧,住進形似覆舟的船形草屋,他們就地取材,將石、土、木、竹、草、藤鑿制編織成工具,不斷讓自己更好地適應自然,也在廣袤而復雜的雨林世界留下一個個人類進步的足跡。

翻修的水會所城古井。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黎母山腹地曾建 海南中部中心城市

  人類的基本生存需求得以滿足后,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交流與互動。哪怕是在青山連綿的熱帶雨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從未中斷。

  黎母山腹地,幾條不起眼的小土坡隨意橫亙于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水上市村的橡膠林中。當村中孩童迎著風一路奔跑時,或許不會想到腳下踩著的是海南目前唯一有完整輪廓的古城遺址——水會所城。

  因扼守交通要道,又是黎族聚居的核心地區,明朝廷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在此設置“水會守御所”并修筑城池,水會所城由此誕生。彼時,周邊市縣的學童跋涉幾十里山路前來求學,南腔北調的異地客商也紛紛匯聚,讓這里一度成為海南中部的政治、軍事、經濟貿易和文化教育中心。

  古城藏在深山,自然要有路來連接。行至瓊中和平鎮新興黎村東北方向200米處,兩山對峙如門戶,一條狹長古道蜿蜒逡巡,時而直抵山崖,時而面朝深淵,這是古時軍隊進入五指山腹地的秘密通道,是為牛脰廊古道。

  古道全長12公里,最狹窄處0.8米寬,僅能容一人通過。相傳,曾有兩頭牛在這里迎面相遇,兩頭牛互斗,只有活著的那頭牛走了出去,故得名牛斗廊,后又演變成為牛脰廊。

  尋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古城、古道、古村、古廟并不鮮見,它們濃縮著歷史上山民的生活記憶,也為迷人的雨林風光更添一份人文的歷史感與厚重感。

?

瓊中仕階摩崖石刻。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摩崖石刻見證 十字路貫通五指山

  以海南中部山區主要山體為骨架的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幾乎囊括了瓊島絕大多數的名山大川。這里是少數民族同胞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也吸引著一代代軍旅將士、文人騷客為之駐足。

  五指山東南麓,瓊中上安鄉仕階村畔,跨過編號為“26”的國家公園界碑后,耳畔忽地傳來嘩啦啦的流水聲。再往前走數百米,一座小橋乍現,撥開橋邊叢林小徑的荊棘,攀著亂石下至溪澗,“手辟南荒”“一手撐天”“百越鎖鑰”“巨手擎天”等摩崖石刻群頓時躍入眼簾。

  從石刻內容可知,這是清代名將馮子材及屬僚開通以五指山為中心的“十字路”后的題書志慶。字大如斗,入石五分,山石的粗礪與筆畫的粗獷相得益彰,將鐫刻者彼時的豪邁之情展露無遺,不禁讓人聯想:當年慶功的歡呼聲是不是曾響徹山谷?

瓊中仕階摩崖石刻群位于五指山腳下的溪谷中。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或清秀挺拔,或圓潤遒媚,或纖細柔婉,或雄渾豪放,位于國家公園范圍內的許多摩崖石刻不僅是一難得的書法寶庫和珍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彰顯海南歷史的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資料,起到幫助考證和補充史闕,以及辨別舊說訛誤之處的作用。

  樂東尖峰嶺的一片柚木林中,一塊半圓錐形大石上隸書陰刻“大元軍馬下營”,便是元軍曾征戰到此的歷史見證。這一事件在《元史》中沒有記載,僅在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有提及,石刻內容剛好與之相佐證。

  功勛浮名隨風消散,唯有這巖石上殘存的一行行刻字,與蘇軾的“奇峰望黎母,何異嵩與邙”、丘濬的“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等詩篇一起,傳頌、品咂至今。(海南日報營根9月10日電)


責任編輯: 陳賢玉
相關推薦
最熱評論
驗證碼:發表評論
熱新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99精品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嫩草久久久久|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不卡| 亚洲综合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av天堂毛片久久久| 久久机热re这里只有精品15|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香港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9久热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资源一区二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制服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二二区|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蜜臀|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百度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