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亞博后村立足區位優勢發展民宿產業
小村莊“長”出44家民宿
?
位于三亞市吉陽區博后村的“網紅”民宿翠隱居。 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 見習記者 高懿 海南日報記者 李艷玫
連日來,在三亞市吉陽區博后村,“山林博達”民宿主人蒲朝山與妻子忙著接待游客。今年國慶節,博后村接待了約3萬人次的客流,“山林博達”也迎來了客流高峰。接送游客進出、推薦游玩路線、打掃民宿衛生等成了蒲朝山的日常事務。
在村里生活了近半輩子,嘗試過多種謀生方式的蒲朝山過去不曾想過,改造自家房屋開辦民宿可以改變他的生活,不僅不用四處奔波打工,收入還很可觀。
從普通農民到民宿老板,蒲朝山并不是博后村的個例。近年來,乘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博后村將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的特色品牌進行塑造,逐漸形成規模效應,走出一條精品化民宿發展之路,村民們穩步增收脫貧致富。
“以前,我們博后村祖祖輩輩沒離開過田地,沿襲著‘種田吃飯,養豬過年,手工賺錢’生活模式。”蒲朝山說,20世紀90年代隨著亞龍灣旅游度假區的開發,村民們開始到附近的酒店打工賺錢。
1998年,剛滿18歲的蒲朝山就開始在亞龍灣一家酒店打工。“當時每月就掙500元,為了多掙錢,我選擇上夜班,上午開‘摩的’接送酒店客人,但收入也不高。”蒲朝山說。
家鄉的窮面貌,讓博后村許多村民嘗試走出農村,到大城市拼搏,村民譚中仙就是其中一位。“20多年前,村里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沒有自來水,沒有路燈,年紀大的在村里種田,年輕人去外面打工,我也不例外。”譚中仙說。
2016年,在外打拼了10年的譚中仙回到村里,下決心開民宿,成為村里最早辦民宿的人。在他看來,只有通過辦民宿把客流引到村里,才能帶動餐飲、零售等產業發展,鄉村旅游才能“活”起來,村民才能真正吃上“旅游飯”。
2017,博后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不但完善了“五網”基礎設施,而且全面整治了人居環境。“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家家戶戶清掃,用了好幾個月清理積存的垃圾。”博后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蘇少洪說。
也是2017年,譚中仙的民宿開業。“開業后民宿受到游客的歡迎,尤其節假日經常一房難求。營業的第二年,本金就賺回來了。”譚中仙說。譚中仙的成功,讓蒲朝山很受鼓舞。2018年,他改造了自己和妹妹的房子,辦起了“山林博達”民宿。
在蒲朝山夫婦的精心打理下,“山林博達”民宿有不錯的口碑和知名度,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去年收入有30多萬元,今年三亞旅游火熱,來博后村旅游的人更多,預計收入會更多。”蒲朝山說。
短短數年,博后村已開業和正在建設的民宿達44家,房間總數約1300間。民宿產業的繁榮,也為博后村村民提供了就業創業的機會,他們經營農家樂、小賣部,當店小二、服務員,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以博后村為代表,近年來,三亞立足資源稟賦,改善提升農村基礎設施,積極發展特色產業,不僅讓一個個山村完成蝶變,還吸引了許多外出務工者返鄉就業創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海南日報三亞10月25日電)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