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王慶凱)今天是農歷九月初九,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前后,北方多地降溫達10℃,“候鳥老人”也陸續(xù)開啟了避寒的“年度南北大遷徙”。
得益于中國疫情防控成效顯著,8月中下旬,中國老年游客已經開始出游。中國在線旅游平臺去哪兒網的數據顯示,10月9日至21日,老年游客量已經超過去年同期八成以上。
?
資料圖:天涯區(qū)三亞灣一帶風光旖旎。 王曉斌 攝
幾乎每位避寒旅客,都夢想北緯18°線以南的暖冬。而海南省三亞市仍舊是最熱目的地。除了三亞,攜程數據顯示,昆明、北海、廈門、珠海、海口、桂林、成都、重慶、南寧等,也是2020“候鳥老人”避寒熱選目的地。
相比年輕人,“銀發(fā)族”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旅游。攜程數據顯示,跨省游恢復以來,“50后”“60后”度假人群占比高達35%。“銀發(fā)族”更看重舒適度和性價比,但也呈現(xiàn)出旅游消費升級現(xiàn)象。
老年旅客的旅游消費升級主要體現(xiàn)在對新玩法的接納。定制旅游、私家團、主題游等成為“網紅”。攜程定制游人群中,55歲以上者占比17%,人均消費達3800元(人民幣,下同),五星航空、行程舒適、特殊飲食成老年人關注焦點。
從重陽節(jié)前后“候鳥老人”出游人群上看,北京人打了“頭陣”。攜程數據顯示,北京、哈爾濱、上海、沈陽、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候鳥老人”,成避寒游主力群體;在重陽節(jié)奔赴海南“避寒”的客群中,北京人占11%,廣東人占比10%,上海人占比9%。黑龍江、遼寧旅客,占比約8%。
“10月末在三亞避寒的人,每10人就有一人帶京腔”。一位三亞酒店老板表示,北京避寒族群比去年來得更早。2019年,“候鳥老人”往往11月上旬才出發(fā)。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人憋了大半年沒旅行,10月末就開始有人過來。
“疫情之后,沒有一個大姨不想在海邊揮舞絲巾。”去哪兒平臺研究發(fā)現(xiàn),比起翻山越嶺,老年游客顯然更喜歡大海。今年,超六成的赴海南旅客仍舊選擇三亞,超七成的老年游客出游不帶子女,他們更喜歡和老伴或者姐妹一起旅行。
8月份以來,中國民眾出游消費信心顯著增強,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中國出游人數、旅行消費規(guī)模都達到高峰。出游時間增加、平均消費增長的背后,是旅游信心的全面恢復。業(yè)內人士認為,國內旅游市場已逐漸走出疫情陰霾進入全新發(fā)展階段。
全球疫情尚未“退燒”,中國旅游復蘇數據令世界驚嘆。“旅游復蘇將有助于促進中國國內消費,并使中國國內外的相關品牌和酒店集團等受益。目前,很多經濟體仍在努力從疫情影響中恢復,中國強勁的內需意味著更強勁的進口需求,這也將有助于全球經濟復蘇。”英國智庫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胡東安說。(完)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jiān)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