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保亭縣甘什村村主任林道職每天很忙碌。今年七月,他在村頭的黎族風情旅游景區旁開了一家小食店,他的黎家土菜頗受游客歡迎。
甘什村是一個有五百年歷史的黎族村落,二十多戶人家依山而居。林道職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他們掀倒茅草屋建起平房,兩年前因地質滑坡隱患,政府出資為每家新建一百平方米的住房。本社記者在他家看到,新房里電視機、煤氣灶等俱全。
海南黎族是全國十八個超百萬人口的少數民族之一。全國有一百三十萬黎族人,其中約一百二十萬居住在海南。新中國六十年來海南黎族社會的變化是中國少數民族發展的縮影。
海南黎族在歷史進程上有其獨特之處。
黎族在海南島上的歷史逾三千年,古代的黎族史是一部黎族百姓和統治者抗爭、爭取基本生存環境的反抗史。封建歷朝對“治黎”頗為頭痛,虐稱其為“暴黎”。
一九四三年,在日本軍隊侵瓊掠奪資源和國民黨政權岐視性政策的雙重壓力下,海南黎族爆發了“白沙起義”,黎族主動尋找共產黨謀求民族出路。
建國初期,海南大部分黎族地區“四塞之崮,舟車不通”,農業生產處于刀耕火種、牛踩田、手捻稻的原始狀態,五指山腹地的黎族還在原始社會末期的“合畝制”時期。
“海南黎族從原始社會一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一甲子的發展變化幾乎穿越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海南省民族學會會長、原海南副省長王學萍稱說。
王學萍是一名黎族子弟。十五歲小學畢業時獲薦擔任黎族地區白沙縣團委干事。今年七十一歲的他笑言自己當初是被“拔苗助長”,“國家急需黎族人才”,后來他又被送到暨南大學學習。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擔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長。
王學萍認為,六十年來海南黎族發生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政治制度實現歷史性飛躍。一九五二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是全國第一個成立的民族自治地區,標志著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真正實施。黎民成為國家、民族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經濟建設、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從廢除“合畝制”,到如今熱帶農業、新興工業、民黎風情生態旅游業全面發展。黎族有語言無文字,民族教育從六十年前的刻木、結繩記事,如今高學歷人才輩出。一批知識化、專業化的黎族人才擔當重任。黎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淳樸溫順的民族性格展現。
近十年來,海南黎族發展尤為加快。
海南大學周偉民教授十多年前到黎族地區白沙縣田野調查,因為偏僻,“一路上不知趟過多少條溪河,過一條河撿一個小石子,到目的地黎村時兩個口袋沉甸甸的!”
三年前,海南黎族地區行政村通路率、通信率已達到九成以上。同時,“教育移民”從昌江黎族自治縣率先而起,貧困山區學生轉入縣城就讀,政府包學生吃住。目前該模式推廣全省施行。今年底全省黎族地區完成茅草屋改造磚瓦房。
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程昭星處長十多年來研究黎族發展史。他稱,六十年來,中共黨和政府給予海南黎族發展人財物全力支持。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共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海南黎族地區視察,傾聽黎族群眾呼聲。
迄今,黎族地區享有全國最多的優惠政策,包括經濟特區、革命老區、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等四大優惠政策。
程昭星坦言,海南黎族地區與全省發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黎族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民族素養。而優惠政策使黎族未來發展有優勢。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三月三”節、黎錦、打柴舞等十項黎族傳統文化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000年以來,島內外一批有識之士反思黎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適應,尋求黎族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兩全之策。
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組成專家組調查海南黎族社會,首次提出“黎學”概念。海南省民宗廳王建成處長對本社記者透露,海南“黎學”將來要建立學科體系和人才隊伍,搭起刊物、網絡、論壇多層次的研究平臺。
林道職七十二歲的老母親每天都在黎族旅游風情景區向游客展示織黎錦,他希望同在景區工作的兒子“不要將黎族文化丟掉,他的將來比我這輩子好”。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