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地村民載歌載舞,迎接八方來客。記者劉孫謀 攝
“歡迎你到王下來……”行車至霸王嶺腹地,一陣悠揚的歌聲傳來,在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三派村,熱情的黎家人早早在村口等候陪他們一起過“三月三”的客人。
4月15日,在2021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昌江主會場,“中國第一黎鄉”王下鄉·黎花里旅游體驗活動舉行,這里優美的風景與熱情好客的黎家兒女,讓遠道而來的游客、網絡達人流連忘返。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鐘圓圓 姚傳偉
村民載歌載舞
“我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黎花一里·三派村是進入王下鄉的第一個黎族聚居村落。這里有秀麗奇險的深山,有潺潺流動的清溪,有郁郁蔥蔥的梯田,秀麗的自然風光,讓人如同置身詩里畫里般的黎鄉仙境。走進民居,一幅幅精美的墻繪映入眼簾,生動展現了黎族同胞生產生活場景,儼然“流動的黎族文化博物館”。村民通過“真人演示+技法講解” 的形式,展示了黎族釀酒技法、黎陶、牛皮凳等。
“以前,兒子在外打工,我在家種點菜、織錦。今年春節,我家的農家樂開張了,在外做廚師的兒子也回到了家鄉,日子越來越紅火。”在迎賓隊伍里,村民林愛花盡情歌唱,歡迎八方來客。
當地村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黎花里文旅項目的落地。2019年初,昌江以建設“中國第一黎鄉”為目標,創新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將王下鄉打造成“黎花里”文旅小鎮。同時以文化為魂,結合黎族傳統文化和考古文化的內涵,讓生態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助力當地生態旅游產業提檔升級,讓當地老百姓吃上 “旅游飯”。
在三派村“逐藝黎苗”非遺文創市集和山貨集市上,村民的特產變身文創產品。村民韓玉龍支起了一個攤位,銷售手工編制的黎族短裙、黎錦、蜂蜜等產品。“游客多了,東西也能賣出去了,老媽現在每個月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韓玉龍的女兒告訴記者。
另外,三派村還組建了一支文藝隊,讓參加表演的村民收入渠道更寬。
外國友人打卡梨花三里
“景色迷人村民熱情”
揮別三派村,記者來到黎花三里·浪論村,見到了一位外國友人、海南國際傳播中心的海外傳播官Tommy。今年“三月三”期間,他專程趕到浪論村,住進民居,身穿黎族傳統服飾,融入村民的活動中,感受黎族風情。“這里的景色迷人,村民熱情純樸,是一次非常特別的體驗,也讓我對海南的美麗鄉村更加了解。”Tommy興奮地說。
當天中午,熱情的黎家兒女準備了長桌宴,款待遠道而來的客人。飯桌上,村民劉桂芳帶領一眾姐妹載歌載舞,歡迎八方來客,也唱出了當下美好生活。
劉桂芳記得,自己剛嫁到浪論村時,住的是茅草土坯房,種的是橡膠、菠蘿,農產品賣不出去,一家人過的是苦日子。新居、水泥路、黎花里文旅項目……從前歌里的憧憬照進了現實,劉桂芳開起了農家樂,一間黎家私房菜館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嘗到了黎族佳肴,也讓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新的出路。
來到黎花二里·洪水村,這里有黎族文化的活化石金字型茅草屋。如今,茅草屋被逐步改造成了民宿,內設一個小型展覽館,展示黎族文化,讓沉寂多年的茅草屋煥發“新生命”。
集吃住娛購教于一體
未來王下鄉令人期待
如今,王下鄉·黎花里開發了探旅王下游 、親子田園游 、非遺研學游3條特色旅游線路,給游客提供獨特的旅游體驗。同時,助力“鄉村變舞臺、村民變服務員、百姓變演員、田園變市集、特產變文創”,讓王下鄉村民實現了吃旅游飯的愿景。
目前,王下鄉·黎花里二期項目正有序推進。據介紹,二期項目將完善旅游化配套設施,打造吃、住、娛、購、教于一體的“中國第一黎鄉”,增加互動性、參與性景觀設施,促進業態發展;增強文化氛圍的營造,充分展現“流動的黎族文化博物館”;合理利用現有環境資源,將村莊產業與旅游結合,做到在保護中開發。
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尋。王下,未來可期。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