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日報記者 李艷玫
對于熱愛美食的游客而言,一次旅行,舌尖上的美味所帶來的愜意享受,絲毫不遜于途中看到的美景。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美食不僅是簡單的味覺感受,也是一種精神享受。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味道,不同的美食和小吃,投射著鮮明的地緣文化,體現著迥然的地域差異。尋味三亞,很多地道的美食,藏匿于街頭巷尾的小店中。這些店面大多樸素簡陋,憑借著不變的配方、可口的味道、優惠的價格,俘獲大量食客的心。
在三亞,美味又聚集于某一街巷或社區,交溢互融。傳統小吃集中的群眾街、以炸雞一炮而紅的漁村、主打牛肉美食的回輝村一帶……讓我們循著當地“老字號”小店,品味蘊藏在味道中的三亞。
?亞親姩港門粉。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群眾街 海南特色小吃云集
午后的群眾街,因為食客的涌入,變得更加熱鬧。
“老板,來一碗黑芝麻糊。”“三碗雞屎藤,打包。”……位于群眾街47號的海南特色小吃店鋪,食客絡繹不絕。十余平方米的店面中,擺著二三十種海南特色小吃,既有糖水類,也有糕點類,五顏六色,讓人目不暇接。
來自長沙的游客李欣彤尋味而來,撒上蔥花和蒜末的白色米糕引起她的好奇心。“這是酸糕,味道酸酸甜甜的。”店主吳愛玉介紹。“來一份,嘗嘗鮮。”話音剛落,吳愛玉用小鐵鏟刮下菱形狀酸糕,盛在餐盒中,淋上特制酸水,遞給李欣彤。“口感爽滑,味道酸甜,特別開胃。”李欣彤品嘗后如是評價。
群眾街不長,卻匯集了三亞幾乎所有的傳統小吃,能一次性滿足食客們的味蕾。附近的街坊鄰居也早已形成習慣,時常光顧小店,點上喜歡的小吃,與家人朋友相聚閑聊,悠閑地度過午后時光。
醬爆蝦餅。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對于“老三亞人”來說,他們更習慣稱群眾街為巴黎街。“很多年前,東方、儋州、臨高等地的漁民來到三亞,大多居住在三亞河河灘附近,而后逐步搬至群眾街扎根,由于東方北黎地區的人居多,群眾街便有了‘北黎街’的叫法,三亞方言中‘北’與‘巴’發音相似,‘巴黎街’的叫法由此而來。”三亞市民王裕姜介紹。
最開始,群眾街內只有一兩戶人家制作傳統小吃,但因為好吃又實惠,很快就吸引了附近的居民過來品嘗。隨著食客不斷增加,群眾街上的小吃攤也越來越多,一眼望去滿是各色傳統美食和歡聲笑語的食客,凝聚成三亞最具市井氣息的場景之一。
“群眾街好吃的東西太多了,吃上一天都不會重樣。”三亞市民董陽杰說,現在雖然足不出戶點外賣就能品嘗到各種美食,但他還是喜歡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到群眾街喝茶,吃地道的傳統小吃。
群眾街上的這些傳統美食,食材或許不昂貴,做法也不十分精致,但食客們能找到記憶中的味道。幾十年不變的秘密配方和味道,加上傳統的做法,這或許是群眾街小吃店經久不衰的原因。
三亞群眾街小吃店的小吃。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回輝村一帶 牛肉味香飄四溢
盡管是一天當中相對閑的時段,下午3點,位于三亞市天涯區回輝村附近的大眾牛骨湯店依然陸續有零散的客人到來。若是到了飯點,不少食客從市區專程驅車前來,只為喝上一口鮮美濃郁的牛骨湯。
廚房里一口熬制牛骨湯的大鍋,冒著熱氣,香味撲鼻。店家二十多年經久不衰的秘訣主要藏在這口鍋中:新鮮的牛骨洗凈放入,細火慢熬,骨質里的味道和精華隨著時間滲入湯汁中。廚師掀開蓋子,用大鏟子翻動鍋內的骨頭,“好東西都在骨頭里,必須慢慢讓它熬出來。”
從大鍋中舀出精心熬煮的湯汁,再配上幾塊隨湯熬制的牛排骨和白蘿卜,撒上蔥花和香菜,一碗熱氣騰騰的牛骨湯便可以端上桌。牛骨湯搭配椰子飯或粉、面,樣式雖然簡單,卻足以讓食客垂涎三尺。
哈玄仁牛腩玉米面。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店內的一名服務員介紹,趁熱吃口感最佳,一口肉,一口主食,就著一口湯,一同下肚,香濃的湯汁包裹著軟嫩的牛肉,蔥香、胡椒香味交融,口味極佳。“一碗牛肉湯喝下去,胃里暖暖的,消解了辛苦工作的疲憊。”這里的常客、三亞市民陳敏說道。
距離大眾牛骨湯店不遠的哈玄仁牛腩面霸,也是陳敏的“心頭愛”,每次經過都忍不住點一碗解饞。這里雖不處鬧市,店面也不大,但慕名而來的客人絡繹不絕,生意十分火爆。牛肉面是店里的招牌,凡來的客人都會點上一碗。
牛肉面的制作工藝雖講究卻不復雜:選用當地健壯的黃牛,牛骨牛肉熬出醇湯,牛肉煮至不老不嫩,加上軟滑適中的面條,佐以蔥、蒜、辣椒油、香菜等調味,足以讓人味蕾全開、食欲大動。
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上桌,碗中赤紅色的湯汁配上淡黃色的面條,上面點綴著深棕色的牛肉和青翠的蔥花香菜,令人垂涎欲滴。深深吸一口氣,就能聞到湯汁的濃香、面條的芳香、牛肉的鮮香,“哧溜哧溜”一嘬一吸間享受著它的美味。
香酥嫩滑的漁村炸雞。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南邊海漁村 酥脆炸雞搭配清爽冷飲
一口炸雞,一口啤酒,5月的一個夜晚,來自海口的王倩茹在南邊海漁村市井風情中,體驗了一回浪漫韓劇中的經典橋段。她是漁村炸雞的忠實粉絲,每一次來三亞,都會抽時間滿足自己的味蕾。
炸雞,讓南邊海漁村聲名遠揚。有人說,到這里的人,80%是奔著炸雞來的。街道兩旁,分布著數家炸雞店,其中三亞農商銀行對面的漁村炸雞店名氣最大。店鋪外,總有等位的食客。20余年的堅守與傳承,讓漁村炸雞成為三亞代表性美食之一。
廚房里,鮮嫩的雞肉裹上調制的面糊,放進滾燙的油鍋中,“呲啦呲啦”的聲音縈繞于耳。廚師左手長筷,右手漏勺,輕輕撥動雞塊,等到雞塊變為焦糖色,撈起、濾油、裝盤,一氣呵成。
廚房外,食客早就倒上店家秘制的醬料,一邊聊天,一邊等待美食。“炸雞,來咯。”伴隨阿姐清脆的聲音,堆成“小山”狀、還冒著熱氣的炸雞擺在食客眼前,一些食客即使知道燙嘴也忍不住馬上嘗兩塊。
相比美式快餐店的炸雞塊和韓國餐廳的甜辣炸雞,漁村炸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漁村炸雞外焦里嫩,尤其是蘸過醬料后,減少了因油炸而產生的油膩感,又沒有失去雞肉本身的鮮嫩。”王倩茹說。
如果說,炸雞配啤酒,是韓國人中意的吃法;那么,對海南人而言,清補涼、炒冰才是炸雞的標配。在南邊海漁村的冷飲店內,清補涼與炒冰十分暢銷。
三亞群眾街的海南特色小吃店。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相隔漁村炸雞店三五米的一棟民宅,一樓門廊內擺起炒冰機、貨架、冰箱,搖身一變成為冷飲攤。攤位內擺放了十余種水果,以熱帶水果居多。客人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想吃的口味,可以是單一的口味,如芒果炒冰;也可以是混合口味,如芒果百香果冰沙等。如果拿不定主意,也可讓老板娘幫忙挑選。
“在炎熱的夏天,吃上一份涼涼的炒冰,有一種透心涼的感覺。”王倩茹說,炒冰入口后,在嘴里慢慢化開,暑意全消。
相關鏈接:
三亞隱于市井的美味小店
“吃住行游購娛”旅行六要素中“吃”位居首位,尋找美食是旅游的一大目的和動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需求的不斷提升,對于飲食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飽腹,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味蕾享受和精神文化享受,跟著“舌尖”去旅游漸成趨勢。
“酒香不怕巷子深”,美食也一樣。就算隱藏得再深,店鋪再不起眼,也阻擋不了吃貨尋找美味的步伐。海南日報記者整理了三亞幾家隱于市井的美味小店,它們雖然裝修樸實無華,但是味道十分正宗,不僅吸引著周邊居民前來光顧,還成為不少“老饕”游客的打卡點。
亞親姩港門粉
★招牌美食:港門粉
★地址:儋州社區三巷50號一樓
海南很多地方,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碗粉。而港門粉,就是三亞的“粉派”代表。
亞親姩港門粉是當地人認為比較正宗的港門粉店。這家店沿襲手工炮制傳統,講究食材新鮮,用新鮮的海魚、海螺和豬大骨熬出濃郁高湯,入口清甜,配料有酸菜、豆芽菜、魚餅片和炸花生,再撒入嫩綠色的蔥花,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港門粉溫暖食客的胃。
疍家人黃記海鮮燒烤
★招牌美食:魚湯、烤魚丸
★地址:勝利路鴻港市場內
夜幕降臨,燒烤出攤了。在紀錄片《人生一串》中,各地獨具特色的燒烤勾住了無數人的胃,而三亞的燒烤特色,非海鮮莫屬。想在三亞吃一頓正宗的海鮮燒烤,請把機會交給最會和海鮮打交道的疍家人。
疍家人黃記海鮮燒烤位于勝利路鴻港市場內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依舊抵擋不住食客的熱情。真材實料的魚丸是該店招牌之一,沒有摻雜過多添加物,能吃得到實實在在的鮮美。
酸魚湯也是必點的菜肴之一。將新鮮捕撈的海魚放入砂鍋中,倒入用番茄、楊桃來提味的酸湯汁,大火煮開,小火細燉,冒著熱氣端上桌。肉質細膩的魚肉,蘸上秘制的酸甜口醬料,再喝上鮮甜的魚湯,讓人的味蕾得到極大的滿足。
阿公燒烤
★招牌美食:烤雞翅、烤牛肉、烤韭菜等
★地址:勝利路明珠花園
阿公燒烤是一家開了30余年的海南風味燒烤店,藏匿于小區的居民樓中。每天只供應當天新鮮食材,售完即止。相比外地的燒烤,海南燒烤更注重醬料與燒烤的配合。燒烤時,需要反復刷上自制的醬料,讓醬香浸透烤串,所以口味上會偏甜咸。
阿公燒烤每天下午三點開始營業,晚上八點半左右停止接單。食客可以通過電話、微信預約下單,而如果現場下單,可能需要等上一個多小時。
榭香林溫泉醉鵝
★招牌美食:醉鵝
★地點:勝利路鴻港市場門口右側
這家溫泉醉鵝是三亞人吃醉鵝的首選,尤其到晚上,食客絡繹不絕。醉鵝的做法是先將鵝肉倒進鍋里翻炒,再倒入順德產的紅米酒,燜一會后,等鍋的溫度升高后就點火,火苗立即從鍋蓋縫隙間鉆出來。火苗滅后十幾分鐘就可以開吃,掀開鍋蓋后,濃濃的酒香和肉香撲鼻而來,鵝肉非常入味,肉質也比較耐嚼。鍋里還可以下其他的配菜,最推薦放撈葉,能增添不一樣的風味。
阿菊冷飲店
★招牌美食:榴蓮炒冰、芒果炒冰、清補涼炒冰
★地點:紅旗街一巷19號
位于三亞第一市場附近的阿菊冷飲店是一家網紅冷飲店,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由于人太多,炒冰需要等上1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里用鮮果榨汁,混合椰奶,在冷凝盤上迅速翻炒成冰。炒出來的冰質地細滑,入口即化,較之冷凍機制出的冷飲,別有一番美味。
原標題:走街串巷尋味三亞“煙火氣”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