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我們正以昂揚奮進的新姿邁向小康新征程。回溯歷史的長河,在奔向小康的路上,總有一些故事和瞬間讓人銘記和感動。近日,由海南省委宣傳部主辦,各市縣黨委宣傳部協辦,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承辦的“我們的小康路”作品征集活動正式啟動,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將依據作品線索深度探訪,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敬請關注。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17日消息(記者 鐘圓圓)“做記者30多年,我應該是小康路最直接的見證者。”老記者劉云早已從海口電視臺退休,但他的鏡頭卻一直沒有歇息,“我們的小康路”作品征集活動啟動后,他分享了《大橋跨海文 小島變通途》、《小蘑菇圓了農民致富夢》系列組照,敏銳捕捉時代變遷給普通百姓的生活帶來的改變。
2014年,臺風后的北港島。劉云 攝
據村民介紹,從前,北港島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400多年前的一個午夜,北港島突發地震。島上72個村莊的村民遭受天災,最終,69個村莊被海水淹沒,只剩下3個村莊。隨著時間推移,存活下來的村民以及后來逃出后又返回的村民世代發展,如今島上有2000多人。島上居民口口相傳,地震前,北港島與陸地間只有一條小海溝,人可以邁腿跳過去,出行也方便,但是地震后,沿海的許多村莊被淹沒,這里成了孤島,出行要靠船。
2014年,愛心物資通過船運上北港島。劉云 攝
2014年,臺風“威馬遜”襲來,北港島的居民被洪水圍困,支援隊伍從四面八方涌來,劉云作為記者,登上了前往北港島的船舶,記錄愛心匯聚和島民自救的故事。
2014年,北港島居民在碼頭上領取物資。劉云 攝
“木船很小,上面放滿了愛心物資,很多人關注這里的受災情況。”劉云回憶道,臺風過后,海口一片狼藉,北港島變成了一座孤島,愛心物資只能通過船運上島。劉云跟隨送物資的人員輾轉走陸路和水路,終于來到島上。此時的北港島幾乎被泡在水里,八寶粥、大米等物資堆放在碼頭上,居民們有序領取物資,重建家園。劉云拍下了北港島的受災情況和災后重建的畫面,也留下了對北港島的牽掛。
2021年2月,海文大橋北港島互通工程正式建成通車,徹底結束了北港島居民只能靠船出行的歷史。劉云 攝
2015年10月,海文大橋開工建設,北港島居民的生活有了盼頭。劉云多次前往北港島,一座臨時搭建的鐵橋方便了島民進出。2019年3月,海文大橋通車,北港島互通工程也進入到熱火朝天的建設中。2021年2月,海文大橋北港島互通工程正式建成通車,徹底結束了北港島居民只能靠船出行的歷史。
北港島一旁的海文大橋連接兩岸,連通海口和文昌。劉云 攝
今年6月,已經退休的劉云再次來到北港島時,這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島上的居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洋樓,島上有紅樹林、海景、海鮮等美食、美景,吸引了很多游客參觀,未來發展形勢一片大好。”開車半個小時左右就能登島,防洪堤又高又大,居民生活有了安全感。看到北港島居民生活的變化,劉云打心眼里高興。
?絕美北港島。劉云 攝
如今,北港島因其獨特的美食和美景,已經逐漸成為“網紅打卡點”。島上有200多畝的防風林以及大片區的紅樹林保護區,有4.9公里長的環島硬化路面,游客能吹著海風賞美景。此外,島上還有神秘的海底村莊,退潮后,沙灘上會有很多海螺可供揀拾。已經有旅游開發公司“盯”上了這個旅游資源豐富且如今交通已經變得便利的小島。
劉云也期盼,未來,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小島未來的發展能夠越來越好,島上居民都能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他也將記錄北港島的變化。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