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南日報記者 李艷玫
國潮從2018年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概念初立,到如今層出不窮的“破壁”創意,“國潮”這一概念站在了“消費升級”的風口上。
旅游中的“國潮”已經撲面而來,傳統文化正以全新方式在旅游行業激起火花,爆發出蓬勃力量。海南日報記者梳理了國內擁有極佳口碑的“國潮”文旅項目,或許我們能從中收獲些啟發,運用到本土旅游的開發中。
案例一:
國潮文創產品增添新活力
用傳統文化打造爆款產品的典型案例,故宮博物院占有重要一席。作為國潮經濟中最突出的弄潮者,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文具、杯具以及飾品、化妝品等,都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追捧。
有人說,故宮出品,必是爆款。2018年底故宮文創和華熙生物出品的故宮口紅,曾一夜之間占據了各大互聯網平臺的熱門話題地位,成為網紅爆款賣到斷貨。2019年11月,故宮推出的“初雪罐”系列廚房調味罐產品也成功登上微博熱搜,又再次“吸粉”無數。
故宮博物院還與北京電視臺推出創新節目《上新了·故宮》,收視率不斷爆棚,頻頻“出圈”。在節目中出品文創產品,全民大開腦洞,征集各類設計想法,挖掘每個人心目中的“故宮”,用年輕的力量賦予故宮新生的文化活力。
故宮成功的探索也讓各大城市博物館加入商業化大潮,憑借古老而又沉穩的國風IP紛紛與商業品牌融合發展,推陳出新。2020年底,河南博物院推出“考古盲盒”大獲成功,“考古盲盒”的開箱視頻在社交平臺被大量轉發,河南博物院的網購平臺一度被擠爆。
南山景區的非遺文化表演。 海南日報特約記者 陳文武 攝
案例二:
以漢服為美,景區開啟新玩法
傳統文化不斷回歸,社交平臺推波助瀾,個性消費時代的崛起,讓漢服越來越為大眾所接受。漢服“打卡”、傳統節日招募漢服愛好者、穿漢服減免門票等,已是“景區+”的通用玩法,各類以漢服為主題的活動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
早在2019年,浙江西塘古鎮、湖南長沙石燕湖等景區舉辦的漢服文化節就吸引了四面八方趕來的漢服愛好者。北京歡樂谷、清涼谷、西山國家森林公園也推出各自的漢服文化節。
在杭州西湖景區,許多穿著漢服的年輕人拍照留念。2020年至2021年,西湖景區舉行了兩屆西湖漢服文化節,成為漢服愛好者追捧的節慶活動,來自上海、南京、嘉興、寧波等杭州周邊城市的漢服愛好者紛紛前來參與。
西塘是較早與漢服進行聯動的景區,也是眾多漢服愛好者的“打卡”勝地。無論是開場的朝代嘉年華,還是水上傳統婚禮,歷史文化的魅力搭配上粉墻黛瓦的江南水鄉,不僅增加了視覺效果,還增強了游客參與感和現場互動性。
原標題:國潮引領文旅項目頻頻“出圈”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