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舞蹈詩《黎族家園》劇照。 記者陳望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21日消息(記者 陳望) 10月19日晚,來自海南的精品原創舞蹈詩《黎族家園》在上海上音歌劇院精彩上演。《黎族家園》獨具特色的海南非遺文化、黎族文化,讓滬上觀眾大開眼界。
原創舞蹈詩《黎族家園》劇照。黃凱迪 攝
演出展現原汁原味黎族文化
作為“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十部重點扶持劇目”之一,《黎族家園》由序幕《印跡》、上篇《帕曼和拜扣》、中篇《山蘭與吉貝》、下篇《黎鄉三月三》、尾聲《啊!小帕曼》組成,通過青年男女帕曼和拜扣相遇、相知、相愛,展現海南黎族同胞幸福生活圖景。
蕉葉婆娑下,黎族船型屋前,黎族少女們手捧陶罐翩躚起舞;綠蔭掩映下,在海島的“熱帶雨林”中,黎族男人們手持弓箭勇敢狩獵;歡快節奏中,黎族少女們手中的織錦在燈光的投射下變幻圖案,映射出幸福生活下的歡快與雀躍。
獨特的黎族歌舞,豐富的非遺元素,深厚的歷史文化,絢麗的舞臺表演……《黎族家園》給滬上觀眾呈上一場特殊的精神文化盛宴。
據介紹,《黎族家園》一大亮點就是將獨具特色的海南非遺文化、黎族文化元素融入文藝演出之中。在獨具風情的黎族歌舞之中,觀眾可以聽到原生態歌曲《圍獵歌》,欣賞咚鈴伽,可以看到在曼妙婀娜的舞姿襯托下,黎族老阿婆制陶、織錦,一個個非遺項目被真實地搬上舞臺,在現代舞美、聲光以及藝術化的歌舞烘托下,為觀眾奉上原汁原味的黎族文化。
原創舞蹈詩《黎族家園》劇照。 記者陳望 攝
演出讓滬上觀眾大開眼界 感受黎族文化帶來沖擊力
以現代的舞蹈語言解讀,更凸顯了黎族文化的質樸和絢爛,也打動了上海觀眾。上海師范大學老師周洋說,“獨具特色的樂器和民族歌舞,絢麗的舞美和服飾,讓人大開眼界。《黎族家園》展現了豐富多彩的黎族特色元素,特別是把非遺文化融入劇情,讓我對海南文化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希望有機會能去海南看看。”
“觀看《黎族家園》是我第一次直觀感受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的沖擊力,從波瀾壯闊的舞美到精彩紛呈的劇情設置,都使我感受到遙遠黎族文化的可愛與魅力所在。”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盧佳樂稱,舞蹈詩《黎族家園》展現了黎族的風土人情,刻畫出黎族人民樂觀開朗的可愛形象。
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學生李文妍認為,演出中展現的黎族生活習俗、非遺文化都非常有特色,展現了海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他們來說很有沖擊力。“這也啟示我們,海南的歷史文化值得我們去認真了解。”
此次在滬演出,《黎族家園》也備受文藝界人士贊譽。上海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毛嵊嶸認為,《黎族家園》是一部大氣瑰麗的作品,其藝術性地展現了向著美好生活、民族復興方向前進的姿態,是一部實現了人民性、藝術性、未來性相統一的佳作。
原創舞蹈詩《黎族家園》劇照。 黃凱迪 攝
《黎族家園》上海創造奇跡 完成不可能完成任務
演出結束,《黎族家園》導演蒙麓光長舒一口氣,她說,海口市藝術團演出前5日才接到任務,海口市即刻幫助協調經費等事宜。盡管如此,自己從業這么多年來首次遇到如此緊張的演出籌備情況,壓力極大,一度認為自己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
“要不是在上海,有政府、劇場、專業團隊的配合,估計我們根本完不成這個任務。這是一個奇跡,上海創造了這個奇跡。”蒙麓光說。
原創舞蹈詩《黎族家園》劇照。黃凱迪 攝
上海觀眾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開放、包容,以及對不同的美的欣賞,也讓蒙麓光贊不絕口:“來之前我們擔心,文化差異比較大的上海市民能否接受這部作品。但他們熱情的掌聲,是對我們演員和整個創作團隊最好的鼓勵。”
據悉,為了讓更多滬上觀眾能到場感觸海南黎族文化、非遺文化,在上海有關方面支持下,11月4日、5日,《黎族家園》還將作為“演藝大世界,藝聚大上海”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季劇目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再次上演。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