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五指,古木參天,青青草坪,席地而坐。
11月22日上午,載著冬日的暖陽,由五指山市委、市政府舉辦的熱帶雨林音樂會在五指山市亞泰雨林酒店的草坪上如期而至,吸引了不少音樂愛好者和市民到場觀看。
上午9點不到,草坪上好不熱鬧,觀眾們經過測溫消毒后有序入場,三三兩兩席地而坐,期盼著音樂會的開始。
“從朋友圈里看到五指山要在熱帶雨林里舉辦音樂會,我和幾個朋友特意請假過來,想感受一下在大自然里舉辦音樂會的魅力。”王悅茹是海口一家企業的員工,一直很喜歡音樂,在她看來,在熱帶雨林里的露天草坪上聽音樂,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伴著花草的芬芳,更有一番詩意悠閑的意境。
11月22日,海南大學輕音樂團的樂手們傾情演奏。方山 攝
《久久相見才有味》《搖籃曲》《森林狂想曲》《我愛五指山 我愛萬泉河》……音樂會以熱帶雨林為自然大背景,藝術家的彈奏與大自然的蟲鳴鳥叫、蛙聲蟬鳴深度融合,一首首熟悉的旋律飄揚在雨林山澗。
“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見過還想見……”黎族竹木器樂技藝傳承人黃海林用鼻簫演奏的開場曲《久久相見才有味》帶著現場觀眾進入五指山濃厚的民俗氛圍里。
臺上是樂器彈奏的美妙旋律,臺下是觀眾醉心傾聽的恣意。
沉浸在音樂里的人們,時而閉目傾聽,時而哼起音調。“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大學時代,大家就這樣坐在草地上,整個人特別放松。”黎偉特意從五指山的家里趕來享受這場視聽盛宴。俞夢羚第一次參加在大自然環境里的音樂會,她高興地說,“現場的氛圍很舒服,樂曲也選的很有特色,讓人忍不住跟著哼唱起來。”
為了將這場雨林音樂會辦好,五指山市邀請了高校樂團、音樂家協會專業人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組成了演出陣容,以獨奏、樂器合奏相結合的表演形式,將黎族苗族音樂、傳統民樂、西洋交響樂結合起來。
“在《久久相見才有味》這首曲目里,小提琴和大提琴相伴奏,我再用鼻簫進行演奏,這也是我第一回體驗與鼻簫結合的新的音樂形式。”演奏人員黃海林說。
整場音樂會分為三個篇章,以舒緩輕柔的輕音樂作品為主,分別為雨林天籟、黎苗情懷、和諧共生,精選與熱帶雨林、五指山有關的,令人難忘的歌曲和配樂。如《森林狂想曲》《我愛五指山 我愛萬泉河》等,既有回味無窮的曲目,也有淡泊寧靜,與大自然貼近的輕音樂。
11月22日,五指山之聲·雨林音樂會在莽莽雨林中舉行。方山 攝
“能喚起大眾無限情懷的,讓大家產生共鳴的曲目。”組織活動的五指山市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整場音樂會曲目的挑選,也遵循這一原則。通過特邀音樂家的重新編配,以著名音樂曲目為基礎,以獨奏和合奏的形式,民族管弦樂、大提琴、小提琴等表現手法,再現經典樂章,讓現場觀眾充分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
現場觀看音樂會的觀眾們說,在音樂會現場聽到原本只能在電視中聽到、看到的音樂作品,腦海中還跟隨著音樂浮現了優美的畫面,溫暖和正能量的源泉在心靈中激蕩。
“水滿鄉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的入口處,這里有海南的最高峰,舉辦這樣有特色的音樂會,可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增添新的文化內涵和新的文化景觀。”五指山市委書記朱宏凌說,音樂是人們溝通心靈和情感交流的一座橋梁,通過音樂會的形式,暨體現國家公園周邊的優美自然環境,也能拉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距離,助力五指山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發展優勢。
為更好融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和創造濃厚民族文化氛圍,今年以來,五指山市正不斷創新,努力打造新業態和新動力,讓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活力點,熱帶雨林音樂會、熱帶雨林服裝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的舉辦不僅凸顯了五指山特色資源,也將吸引更多人前來參觀游玩。
?11月22日,黎族竹木器樂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海林演奏鼻蕭。方山 攝
“音樂會結束之后,我們將把音樂會所有演奏的曲目進行全新包裝,并以此為契機,逐漸打造小而精的民族文化精品。”五指山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將深入挖掘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與五指山地區的自然與人文故事,培養大眾生態文明價值觀,著力提升五指山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8日,五指山還將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舉辦一場五指山熱帶雨林黎族苗族服裝秀,邀請重量級嘉賓模特和本土文化企業一同為五指山黎族苗族文化喝彩。
五指山之聲·熱帶雨林音樂會演奏曲目
第一篇章——雨林天籟
1.《久久相見才有味》
《久久相見才有味》是由謝文經創作,唱出了海南黎族人民的好客豪爽,唱出了海南兒女對未來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森林狂想曲》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里,流水潺潺、鳥鳴啁啾,古木參天,《森林狂想曲》能讓人感知自然的厚重與靜謐、生命的勃發與狂想。
3.《清晨》
五指山的清晨,寧靜空靈,令人神往。粉紅的朝霞,遍野的蟲唱……那醉人的天籟,圍裹著浪漫的小城,在山水田園上空,盤旋激蕩。
4.《山海約》
令人如癡如醉的海南民歌《山海約》,表達了黎家兒女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對愛人的綿綿思念,如高山深情厚重,如大海悠遠綿長。
第二篇章——黎苗情懷
5.《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素有“海南屋脊”之稱的五指山,猶如一顆晶瑩潤潔的翡翠,鑲嵌在大海之南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隨物賦形的萬泉河水,在瓊島山間奔流激蕩。
6.《我是五指山人》
由謝文經創作的《我是五指山人》,抒發了黎苗兒女對美麗家鄉的摯愛,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7.《水滿吟》
水滿,在黎語中的意思是“古老端莊,至高無上”。一曲黎族民歌《水滿吟》,讓人沉醉水滿的自然環境,醉心于美好的愛情,夢想著詩和遠方。
8.《五指山歌》
世代生息于五指山的黎族、苗族兒女,能歌善舞,《五指山歌》以原生態的曲調,婉轉悠揚的旋律,禮贊著人們幸福的生活。
第三篇章——和諧共生
9.《搖籃曲》
月光下的黎寨,搖籃中的嬰兒,輕柔哼唱的母親。溫馨的《搖籃曲》同樣滋潤著一代又一代黎家兒女的心魂。
10.《寂靜的森林》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在寂靜的森林里,傾聽世間最美的聲音,會給予人們無限遐想。
11.《梁祝》
作為中國傳統民樂的代表作——《梁祝》,以美妙的華彩旋律,歌頌了世間忠貞不渝的愛情。
12.《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旋律親切自然,舒展流暢,奏出了新時代每一位華夏兒女心系祖國的深情。
為什么舉辦熱帶雨林音樂會?
五指山“六園”發展目標之一
“六園”發展目標即:瓊崖革命初心悟園、黎苗文化精神家園、底蘊厚重州府故園、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農旅融合富美田園、四季宜居康養樂園
積極打造黎苗文化精神家園
五指山是海南島中南部黎族苗族聚居地,黎峒文化園是每年“三月三”袍隆扣祭祀大典的固定場所,是全省黎族同胞祭祖的圣地,將重點圍繞黎族苗族優秀文化“六個一批”工作,緊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全力打造黎苗文化精神家園,努力形成融合式、沉浸式、有參與感的文化氛圍。
1.要建設一批特色民族村寨
在保護好村寨原生態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突出少數民族特色,加快建設初保村等一批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村寨。
2.要出版一批圖書文獻和文化研究類書籍
要出版一批圖書文獻和文化研究類書籍。要深入挖掘和收集黎族苗族特色文化精髓,出版一批充分展示黎族苗族發展歷史、傳統習俗、技藝傳承、飲食特色等文化成果的文獻圖書、通俗繪本,讓更多人更好地了解黎苗文化。
3.要推進一批民族文化項目
要突出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精心謀劃策劃,打造一批嵌入式、沉浸式的實景演出。著力把省民族博物館、黎峒文化園打造成為國家4A、5A級景區景點,推動一批大型文化項目成為海南少數民族文化的標志性項目。
4.要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產品
建設眾創空間和孵化場所,將黎錦、黎陶、苗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少數民族文化產品和商品,帶動文化消費,保護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要做大做強節慶文化、民俗展示、歌舞演藝、民族樂器、黎錦服裝等民族文化品牌。要注重民族文化產品宣傳與包裝,不斷提升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5.要發展一批以黎藥苗藥為基礎的南藥康養項目
五指山的熱帶雨林不僅是植物基因寶庫,也是一座發展南藥的寶庫,可入藥的植物有1000多種,被《藥典》收載常用藥有500多種,南藥有50多種。要積極引進醫藥研發企業,加強黎藥苗藥傳統醫藥資源的保護和研發,進一步深化醫藥康養融合,努力培育和發展以黎藥苗藥為基礎的南藥康養項目。
6.要形成一批民族文化生態
文化生態主要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把民族服飾、民族歌舞、民族飲食等民族文化融入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原標題:五指山市舉行熱帶雨林音樂會 走進熱帶雨林 聆聽天籟之音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