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蘇靚
“這個包是在哪里買的呀?”“挺有特色的,小巧精致。”今年“雙十一”,孫茜網購了一個新包,朋友看到后連聲夸贊,讓孫茜“安利”購買店鋪的鏈接。
椰哥哥鈴鐺包。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供圖
孫茜的新包確有特色。椰殼制成的包底,搭配植鞣革和細鏈條,充滿熱帶風情兼具小巧實用。“之前在海南旅游時,在景區購買過同款,日常背著漂亮又實用,看到官方店鋪上新品就趁著活動又入手了。”孫茜說,她在旅途中喜歡購買伴手禮留念,這些年已經收藏了不少地方的旅游特色商品。
旅游商品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延伸旅游產業鏈、擴大旅游消費、推動旅游業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融入地方文化的知名品牌是地方旅游的靚麗名片。從三星堆“青銅味”雪糕、廈門張三瘋奶茶到北京故宮文創,創意商品走紅的背后是旅游消費需求的提質升級。
作為全國熱門旅游目的地,海南敏銳地嗅到旅游消費發展新趨勢,通過舉辦旅游商品大賽、開展旅游商品培訓班、發放扶持資金等方式,培育一批兼具品質、設計、特色和市場認可的旅游商品自主品牌。
現狀:海南旅游商品“百花齊放”
“傳統的旅游商品以食品為主,品類單一、款式簡單,現在海南旅游商品如雨后春筍,不乏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會長吳忠健告訴記者,在歷屆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上海南都獲得不錯成績。“今年在全國獲得8金17銀10銅,金獎總數名列全國第二,獲獎總數名列全國第三。”
在2021海南省第六屆旅游商品大賽上,不少參賽作品頗為“吸睛”。
陵水酸粉、海南粉、海南糟粕醋火鍋、清補涼有了方便速食裝,椰殼不只是工藝擺件,而是便攜實用的椰殼包或磁懸浮香爐,黎錦制成旗袍,典雅中富有時尚氣息,還有珍珠沐浴粉、沉香護發精油、旅行日拋用品等新興產品。
海南“椰格格”品牌推出的Jinglebell·鈴鐺包,是2020年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中唯一全票通過的金獎作品,推出后市場反響較好。“每年生產的椰殼包約幾萬件,遠銷全國各地,公司200款產品中,椰殼包和香爐銷量最好,一年大概銷售12萬-24萬件。”椰格格品牌創始人劉雅說。
海南錦繡織貝有限公司主營的黎錦周邊產品有2000多種,每年銷售額達500萬元-600萬元,其設計并制作的旗袍融入黎錦元素,吸引不少消費者前來。該公司負責人曲蓮介紹:“我們的旗袍是純手工制作,價格在6000元-10000元不等,主要是私人訂制或收藏,旗袍全年銷售額約80萬元-100萬元。”此外,還有黎錦制作成圍巾、絲巾、飾品、箱包、壁畫和旗袍等產品。
騎樓品牌的各類飲品。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供圖
旅游商品中,食品類開始“內卷”。南國、春光、品香園等知名品牌不斷推出新口味、新包裝,僅椰子粉就有十余種。“輕養控糖”理念盛行,品牌就趁勢推出無糖椰子粉、低脂椰子粉、脫脂椰子粉等迎合消費者。此外,以明星代言、開通網店、鋪設零售店等方式占領市場。
老品牌推陳出新,新品牌也奮起直追。品牌“騎樓”主打各類飲品,為區別于老品牌,便在包裝和產品定位方面下功夫,以多元口味、文藝風包裝、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吸引消費者,每年銷量達上百萬件。
此外,椰鄉牧雞、尚南堂·鷓鴣茶、椰語堂·清補涼、堯香堂·椰子妝化、香島沉香、騎樓咖啡等特色鮮明、市場認可的旅游商品自主品牌,紛紛涌出。
問題:旅游商品品牌小散弱 銷售渠道有限
海南旅游商品百花齊放,為何市場上難得一見?近日,記者走訪海口友誼陽光城、海口日月廣場、上邦百匯城、家樂福、大潤發等各大商圈及商超調查發現,海南旅游商品新品牌仍存在規模小、銷售散、產業弱等情況,尚未形成產業發展集群。
南國、春光、品香園等知名品牌較為常見,而椰語堂、椰格格、騎樓、堯香堂等新品牌則難得一見。此外,絕大多數旅游商品零售店,銷售品類較為單一,主要為椰子糖、茶葉、咖啡等食品。
海南旅游商品新品牌的銷售較為分散,主要集中在各大景區、銷售平臺及各類渠道。
海南旅游商品十分精巧。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供圖
銷售分散,產業基礎相對薄弱,造成大多數海南旅游商品新品牌缺乏品牌辨識度與知名度,有部分新品牌企業選擇入駐銷售平臺,這類平臺零售店分布較廣,其中不乏機場等人流量較大、租金高的黃金地段,而新品牌普遍為中小微企業,入駐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寬渠道。
然而,銷售平臺與商家的代銷合作,也讓部分品牌企業有所顧慮。“銷售平臺雖然零售門店多,但每家門店規模大小不同,陳列的商品、品類都有限。”有海南旅游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疫情期間,平臺結款普遍延遲,而中小微企業需要資金周轉,如果商品銷售情況差則會被下架。“有些平臺的運營公司也生產商品,門店自然會賣自家商品多一些。”該人士說道。
快節奏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接受采訪的企業均表示,多數商品可實現量產,銷售渠道少是一大難題。
“景區流動性大,產品放在景區消費者難以二次回購,之前原創產品還被抄襲。”劉雅想方設法“自宣”品牌解決銷售問題,她在每一件產品上雕刻品牌標識,標簽上印著企業二維碼,方便消費者掃碼回購。曲蓮則計劃與天貓合作開設官方旗艦店,解決銷售問題。
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副會長楊明哲透露,全國旅游商品零售店大多是“百家店賣百家貨”,而海南的旅游商品零售店大多數品牌自營,排斥同類商品進駐,旅游商品新品牌缺乏集中銷售的平臺和區域。
在楊明哲看來,旅游商品新品牌自主經營線下門店存在實際困難:機場、商圈人流量大,租金高;冷門街區或商圈租金便宜,客流量卻小,不利于旅游商品新品牌的推廣。“我們的會員單位有120多家,年銷售額過千萬元的企業屈指可數,很多小品牌還需要政府扶持。”
此外,海南旅游商品網紅“爆款”少,部分參賽作品雖有創意但價格昂貴、生產成本高,不適合量產,都是海南旅游商品發展的實際問題。
建議:打造網紅旅游商品街區拓寬渠道
海南旅游商品該如何“破圈”?企業代表、業內人士、專家各有見解。
“海南的網紅爆款少,亟須培養一批可實現產業化運營的品牌,產品實現量產才能滿足市場供應,否則光有創意而無性價比,還是會被淘汰。”吳忠健坦言,為避免個別企業為獎金而參賽,今年海南旅游商品大賽專門設置了市場銷售環節的準入門檻,參賽商品須在市場上流通,且銷售額滿5萬元以上(含5萬元)。
“提出這個規定,主要是希望實現精準扶持,培育一批有創新、接地氣,可以實現產業化發展的品牌。” 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會長吳忠健說,海南省旅文廳還對在全國大賽中獲獎的企業予以產業發展資金獎補、鼓勵和扶持。扶持方式包括貸款貼息、股權投資、上市獎勵、保險產品購買、創優評級獎勵、代理費補貼等。
旅游日用品。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供圖
此外,海南省旅文廳還支持行業協會舉辦旅游商品培訓班,邀請專家為企業代表授課,組織企業參加各種全國旅游商品展會,增加海南旅游商品亮相機會,促進交流合作。
除了資金扶持、專家培訓、以賽促產,海南還計劃打造沉浸式旅游商品購物街區。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周安偉說:“通過打造沉浸式旅游商品購物街區、產業園等,做到好吃、好玩、好看‘一條龍’,才能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吸引游客前來消費。”
“廈門、北京、麗江、成都等旅游城市都有較為知名的旅游購物街區,游客可集中購買當地網紅品牌,目前海南還沒有形成網紅旅游街區。” 楊明哲認為,打造網紅旅游購物街區,可以擴大海南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促進旅游消費升級,還能成為海南旅游地方名片吸引消費者前來“打卡”。
不少企業寄希望于“直播”帶貨,擴大品牌知名度。劉雅建議由政府邀請頭部主播為海南旅游商品帶貨,以此提高知名度。“產品知名度小,中小流量的主播都不愿意跟商家合作,如果頭部主播愿意推介,其他主播自然也愿意跟風帶貨。”劉雅直言道。
“旅游商品需要市場認可,要跳出旅游做商品。”中國旅游協會商品與裝備分會秘書長陳斌在接受采訪時說,好的旅游商品必是“叫好又叫座”,旅游商品并不是簡單的“文化+商品”。
對此,劉雅深有感觸。該公司生產的前三代椰殼包產品,都投放在旅游景區,特色鮮明卻使用場景有限,因此復購率較低。“旅游商品一旦脫離景區景點使用,讓人難以適應,商品要想實現市場化,首先要貼近日常,要跳出旅游框架,不然就會壓箱積灰。”劉雅直言道。
“利用特色物產資源深度開發旅游商品是旅游商品的發展趨勢,特色物產資源開發不是簡單的土特產加工,而是深加工。”此外,陳斌認為,當下消費者在旅游中購物,不僅是購買商品,旅游商品若想獲得長期青睞,還需要不斷推陳出新。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