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記者 李艷玫
編者按
俄國詩人普希金曾寫下偉大的詩篇《致凱恩》,詩人那飽含激情的筆觸不僅感動了凱恩女士,也感動了無數讀者,以至于他們曾漫步過的密林小道,如今已成為一處名叫“凱恩小道”的旅游景點,吸引著無數詩迷來此追隨詩人的腳步。
旅行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目的。就像我們讀了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赤壁賦》,會想要瞻仰赤壁古戰場。很多人會因為一部電影、一本書、一首歌,從而記住一座城市的美。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會為了一場音樂節,奔赴一座城市。
樂迷們來參加音樂節就像赴一場詩與遠方的約會,而近年來頻頻舉辦各大音樂節的海南,或許已然是人們心中的愛樂之城。
音樂節現場氣氛熱烈。由受訪者供圖
今年元旦小長假,你有被在海南舉辦的音樂節刷屏嗎?
跨年之夜,你有為選擇迷笛音樂節還是草莓音樂節左右為難嗎?
新年伊始,首屆三亞海島音樂季“跨年·迷笛之夜”、2021海南·草莓音樂節等在我省多地激情開唱。樂迷們從全國各地涌來, 他們或是近距離觀看心儀已久的樂隊演出,或是親身感受激情澎湃的現場氛圍,又或是探索旅行中的新鮮玩法,大大小小的音樂節正釋放出無窮的魅力,激發人們的出游熱情,也重新定義了旅行的意義。
樂迷用手機記錄音樂節的精彩瞬間。由受訪者供圖
“網紅”音樂節來到家門口
“你問我何時歸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當齊秦在三亞唱起《大約在冬季》,將樂迷陳宇飛的思緒帶回高中時期。“那時學業繁重,娛樂活動少,聽歌是少有放松方式,齊秦的歌總是在我的音樂播放清單中。”陳宇飛說。
元旦假期,在三亞工作的陳宇飛給自己安排了兩場音樂節,2021年12月31日參加家門口舉辦的三亞海島音樂季“跨年·迷笛之夜”,1月1日與朋友開車到萬寧日月灣參加2021海南·草莓音樂節,行程雖然緊湊,但卻樂在其中。
據了解,音樂節一詞源于英國,18世紀40年代清唱劇演出在倫敦舉行,此后成為一年一度的節慶活動,音樂節概念就此產生。音樂節引進國內后,吸引了眾多樂隊和樂迷的關注。2000年,在北京迷笛音樂學校舉辦的學生畢業匯演,開創了我國戶外音樂節的先河。此后,摩登天空音樂節、草莓音樂節、麥田音樂節等不斷涌現,中國音樂節步入快速發展時期,并融入城市生活和旅游活動中。
當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唱起,成千上萬名觀眾大聲跟唱,肆意搖擺,沉浸于這片音樂海洋當中。“現場所帶來的震撼,是獨自一人戴著耳機聽音樂感受不到的。音樂節是一種全身心沉浸式體驗,你的嘴巴會跟著唱,你的身體會跟著搖晃,你的雙手會跟著揮舞。”陳宇飛說。
現在,越來越多的樂隊和唱作人也加入音樂節的表演,不僅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參與和喜愛,還讓音樂節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風格。據了解,早期音樂節多為某一垂直領域的單類型音樂節。比如2000年舉辦的第一屆迷笛音樂節,更像是屬于搖滾樂迷之間的一場聚會。
數十年的發展,迷笛音樂節的舞臺上出現了電子音樂、民謠、嘻哈等多種音樂形式。在三亞海島音樂季“跨年·迷笛之夜”現場,兩大舞臺同時開唱,其中主舞臺以搖滾樂為主,上演“永遠少年—跨年夜”和“迷笛之夜”兩大主題演出,電子舞臺則在兩天時間內,為觀眾帶來主打EDM曲風(編者注:Electronic Dance Music的縮寫,意為電子舞曲)和TECHNO曲風(編者注:高科技舞曲的意思)的電子樂現場。
“跨年·迷笛之夜”,有不少樂迷是為了某支樂隊而來。由受訪者供圖
因為音樂愛上一座城
音樂節不止音樂,樂迷們除了盡情感受精彩的音樂現場外,還可以逛市集、游園區、吃美食,睡帳篷,解鎖音樂節的花樣玩法。首屆三亞海島音樂季“跨年·迷笛之夜”通過主題演出加上現場規劃的特色餐飲街、潮流集市、藝術互動等休閑娛樂區,讓樂迷在享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感受不一樣的三亞。
“音樂季活動以音樂為載體,融合表演、藝術、文化,為三亞旅文市場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打造三亞旅游、休閑度假城市新形象,以吸引更多高質量旅游消費人群,助力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首屆三亞海島音樂季“跨年·迷笛之夜”主辦方有關負責人李潔說。
在2021海南·草莓音樂節,強大的音樂陣容、炫麗的舞臺設計、活力四射的演唱,讓這個沖浪勝地激起一道音樂巨浪。現場除特色攤位展出特賣產品外,還舉行了沖浪心享會、龍板激情接力賽等精彩活動。不少觀眾表示,在享受音樂的同時,感受沖浪文化魅力,這一趟來得很值。
如今,音樂節越來越多地和旅游結合在一起,正成為旅游城市打造城市品牌和聚攬人氣的方式。樂迷在現場體驗音樂節,也會關注和了解到舉辦城市的風土人情和特色風貌,嘗嘗當地的特色菜,逛逛當地的著名景點等,從而提升城市影響力和帶動經濟發展。
2021年五一假期,海南·萬寧日月灣M_DSK音樂節在萬寧日月灣舉辦。全陣容強勢集結眾多實力派HIP-HOP(嘻哈文化)音樂人,連續兩天的演出,掀起新玩法的狂想浪潮,讓萬寧成為許多游客五一假期的目的地。
據去哪兒網數據顯示,在萬寧日月灣M_DSK音樂節期間,萬寧酒店的預訂量較2019年增長1.47倍、較2020年增長2.6倍,景區門票較2020年同期增長2.3倍。這表明,將音樂節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新地標,“音樂節+旅游”的模式初具成效。
音樂節的舉辦,也豐富了當地及周邊城市居民的生活,讓忙碌的都市人從工作中抽身出來,在狂歡吶喊中放松身心。“這是迷笛音樂節首次在三亞舉辦,不僅傳遞了迷笛文化內涵,實現城市文化的多元融合,還拓展了旅游方式和消費行為。過去,當地市民喜歡前往外地旅游度假,而音樂節的舉辦吸引了他們留下來,在家門口嘗試新的玩法。”北京迷笛音樂傳媒有限公司CEO尹龍說。
“跨年·迷笛之夜”,有不少樂迷是為了某支樂隊而來。由受訪者供圖
音樂節何以鐘情海南
1月的北方,早已銀裝素裹,海南依舊風和日暖。迷笛、草莓兩大音樂節不約而同地將舞臺搭建在沙灘上,將大海、沙灘、椰樹等海南元素的自然美景融入舞美設計中,處處彰顯瓊島風光特色。
今年1月1日,海南草莓音樂節在萬寧日月灣舉行。海邊的草莓音樂節吸引了很多年輕人,他們邊看海景,邊享受音樂。首屆三亞海島音樂季“跨年·迷笛之夜”也在三亞天涯海角游覽區舉辦,讓樂迷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能游覽美景。
“海南舉辦音樂節的優勢主要在于,可以把自然風光和人文藝術這兩個方面的旅游目的地需求重疊在一起,游客一舉兩得,既可以來聽音樂會,又可以感受熱帶海島的自然風光。也可以給本地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生活,激發城市生活的活躍度。”海南大學教授、海南省戲劇節協會副主席鄧菡彬說。
三亞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院長柴勇也有著相似的見解。他認為得益于區位優勢和氣候條件,海南具有四季皆可在戶外舉辦音樂節的優勢,尤其在冬天表現得更加突出。“進入冬季后,我國北方地區氣溫驟降,許多游客開始前往溫暖的地方度假,海南是熱門旅游目的地。龐大的游客群體和優越的氣候條件,讓音樂節主辦方將目光瞄向了海南。”柴勇說。
近年來,由于一線城市市場飽和,音樂節“下沉”趨勢日益明顯,省會城市和較大城市也在選擇之列。“作為主辦方,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來自當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政策、資金、場地條件等,都需要進行綜合考量。”尹龍說。
音樂節的舉辦,也為海南帶來了較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來海南參加音樂節的樂迷們,通過各個社交平臺分享感受,無形之中傳播了海南文化。”柴勇認為,品牌音樂節落戶海南也會邀請本地音樂人參加演出,也為本土音樂人提供了展示舞臺,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海南本土文化。
鄧菡彬建議,海南可學習廈門鼓浪嶼,將音樂節打造成為海南的文化名片,讓人一提到海南島就能聯想到這是一座愛樂之城。 “一屆兩屆音樂節對海南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我更期待音樂節成為一種常態,成為長期性、持續性的活動,給海南帶來一種文化生態上的積淀。”
原標題:音樂重新定義旅行的意義 愛樂之島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