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是陶淵明筆下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在海口,越來越多人熱衷于在都市繁忙工作之余,選擇到近郊尋訪一處采摘之地,享受田園生活,體驗鄉村樂趣。
從春天的草莓到桑葚,從盛夏的荔枝、龍眼到蓮霧、黃皮,從秋季的瓜果到冬季的大棚蔬菜……海口憑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大棚種植等,實現了幾乎貫穿全年的豐收場面。采摘體驗讓這些原本只屬于農業生產的活動,與蓬勃發展的鄉村旅游業碰撞,擦出了農旅融合的火花,打造出海口鄉村旅游市場新的增收亮點,也凸顯出海口農旅融合發展模式下“乘數效應”的經濟底色。
3月13日,位于海口市美蘭區白駒大道旁的草莓采摘園里,一位小朋友正在體驗采摘草莓的樂趣。
田園采摘
樂享親子好時光
3月26日上午10點,靠近椰海大道的一片草莓采摘園區,已經熱鬧了起來,許多人趁著周末時光帶著孩童前來體驗采摘樂趣。
和煦陽光下,一顆顆紅彤彤的草莓在綠葉映襯下,掛滿田壟,煞是好看。“媽媽,你看這顆小草莓,好漂亮啊!”5歲的符浩然手提紅色小筐,沿著壟溝仔細搜尋熟透的草莓。
“浩然,你要認真觀察哦,找成熟的果!”媽媽柳琳在孩子旁邊說,這種親手摘下來的新鮮草莓最好吃,雖然價格比水果店的貴一點,但口感好、果味更濃。她周末時常帶小朋友去體驗各種采摘,并認真給兒子拍照,在微信朋友圈里記錄下歡樂的親子時光。記者現場看到,前來采摘草莓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一家老小或三五知己,大家一邊采摘草莓,一邊飽覽田園風光。
3月13日,位于海口市美蘭區白駒大道旁的草莓采摘園里,家長正在給采摘草莓的小朋友拍照留念。
位于椰海大道的海口有機草莓采摘園負責人介紹,附近種植的草莓品種多為奶油草莓,個頭不大,但味道香甜,草莓收獲期有4個月左右,價格根據市場的行情會變動,平均30元至50元一斤。平時一天有六七撥人采摘,周末和節假日,每天會有數百位市民游客前來采摘。
春季以來,海口多個特色果園陸續進入采摘游旺季,以采摘為主題的出行路線受到市民游客熱捧。“我這里的青棗香脆甘甜,從春節掛果一直持續到3月20日左右,目前園區剛采摘結束。”海口市瓊山區譚永村世外桃源四季觀光果園負責人張女士告訴記者,平時周末都有不少游客專門到果園里采摘游玩,果園還要給水果市場和批發零售市場供貨。青棗產量可觀,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種植的積極性。
2月25日,在瓊山區世外桃源四季觀光果園內,農戶正在采摘青棗。
“如今可以供游客采摘的瓜果品種越來越豐富了。”市民朱琳琳感嘆道,家人或朋友空閑時常組織一起到近郊采摘草莓、桑葚等,有時還會去挖地瓜,大家圖的就是新鮮和熱鬧。“我們家人除了喜歡摘果子,還經常一起到周邊踏青、拍照,有時還住一晚,吃吃當地農家菜,享受田園樂趣的同時也增進了家人感情。”
采摘作為近年來迅速興起的新型休閑業態,不僅以參與性、趣味性、娛樂性強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還能帶動當地瓜果蔬菜的銷售以及餐飲、住宿等消費,成為近年來海口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亮點。
農旅融合
村民吃上“旅游飯”
隨著采摘經濟的不斷升溫,海口成立了不少專業戶外活動組織機構。“米爸親子戶外”有關負責人介紹,最近他們組織了采摘草莓、圣女果、桑葚,以及摘桑葉喂蠶寶寶等活動,讓大家近距離接觸到鄉村氣息,體驗農事活動,還結合采摘內容組織一些鄉村游、紅色旅游等,增進親子互動交流。
專注于兒童戶外活動,名為“蝸牛營地”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采摘經濟火熱,他們每周都會組織適齡兒童去各處采摘、研學等。但目前單純的采摘觀光已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采摘經濟紅火的同時,也暴露出內容單一、配套不完善、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希望海口能打造一批高質量的采摘游打卡地。
為延長采摘經濟產業鏈條,在海口江東新區演豐鎮山尾頭村,連理枝漁家風情度假村的種植體驗、采摘體驗、制作體驗等多種活動內容,實現了休閑旅游與多產業融合的聯動效益。這里種植著多種蔬菜,是采摘達人必備打卡之地。在水果樂園,市民游客更是可以品嘗到多種多樣的水果。村民范春美前些年一直外出打工,得益于農旅融合發展,現在已回村工作,顧家工作兩不誤,日子越過越紅火。“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穩定工作,每個月有3500元的收入,‘旅游飯’越吃越香。”范春美說。
2021年11月19日,道統蜜橙特色產業扶貧基地內,市民游客向記者展示采摘的蜜橙。
與此同時,海南荔海共享農莊依托海口火山荔枝的品牌支撐,結合當地特色,開發了休閑旅游。“市民游客來了可以摘荔枝、火龍果,吃農家雞、購農產品,還可以進行研學、團建、住宿等深度體驗旅行。”共享農莊董事長羅永強介紹,自2018年農莊開園以來,客流逐年上升,農莊主打海口火山荔枝,有效融合了熱帶高效農業種植、鄉村休閑旅游、海口火山荔枝產品研發、文化體驗,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海口采摘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應繼續夯實采摘品牌,做出特色。”海南省農業休閑協會會長黃文斌指出,采摘活動可以有效增加農戶收入,提升農產品知名度。他告訴記者,這幾天,抖音平臺涉農帶貨的麗江“石榴哥”在海南一家果園通過短視頻帶貨,銷量巨大。他建議,海口采摘活動可結合一些目前流行的新媒體傳播手段開展,這對地方也是一種推介宣傳。另外,要結合區域特色做好長遠規劃發展,融合果園周邊農莊和景點,設計采摘精品線路,讓市民游客的體驗感增強。
挖掘特色
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每年的5月,海口的荔枝、火龍果、龍眼、黃皮、紅毛丹等誘人水果進入盛產季。采摘季活動讓市民游客在工作忙碌之余,可以充分體驗鄉村自然風光以及豐收的樂趣,同時也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2021年7月11日,在瓊山區紅旗鎮馮莊龍眼采摘園內,小朋友正忙著采摘龍眼。
海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了一批集種植、采摘、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生態農業項目,并以采摘經濟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在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上蹚出一條新路子。
“我是退役軍人,之前在外打拼,但一直有回家創業的想法,老家有不少閑置土地,有戰友向我推介種植百香果,于是我萌生了種植百香果的想法。”海口市云龍鎮云嶺村退役軍人占達程便動員了幾個戰友,在村里創辦了海口碩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精心培育,這兩年,他種植的百香果大獲豐收,帶領鄉親們一起走上致富路。
隨著鄉村旅游內涵不斷豐富、更新,不僅有“土味”,也有時尚和品位,在芳園國際藝術村內游客絡繹不絕,棲藝術民宿還可以享受時令季節水果采摘;閑暇之余看看中美協畫家的書畫藝術展;還可以逛藝術田園、嘗演豐美食。
海口市瓊山區旅文局局長林先鋒說,通過組織開展家庭親子游、自駕游、采摘體驗等休閑旅游推介活動,瓊山區策劃民宿旅游“行、購、宿、娛”體驗線路,包裝推出多條鄉村體驗休閑旅游線路,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旅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擴大。
海口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口將加強示范引導,圍繞“十大”特色品牌,重點發展瓜菜和荔枝、蓮霧、蜜柚等熱帶水果,以及淮山、地瓜等地方特色農產品,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科技化、組織化和精細化水平,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高端化的產品。
據介紹,2021年5月,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就嘗試開啟海口夏季采摘游,將綠色生態、火山文化、美麗鄉村等元素相融合,推出多條采摘旅游線路,讓游客體驗從枝頭到舌尖的新鮮甜美,感受海口的風土人情。該局有關負責人指出,海口在“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過程中,為鄉村旅游產品進行提檔升級,著重挖掘諸如采摘游、特色玩樂等“美麗鄉村小而美”的新一代旅游產品,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在鄉村旅游中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全域發展態勢,助力鄉村振興。
原標題:自貿港丨海口:“采摘經濟”讓村民吃上“旅游飯”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