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那大3月23日電(記者曹馬志)人過馬路,可以走人行橫道,可大自然中的動物,怎樣才能安全地通過馬路呢?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儋州段項目給出了自己的答案:3月23日,設在該路段的“蛙行道”實現主體結構完工,成為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首條專門給兩棲動物通行的生態通道。
海南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項目DZK116+380處已鋪上黑色瀝青,路面之下,“蛙行道”這一特殊的涵洞已經貫通,洞口呈正方形,寬度、高度都是2米,全長22.5米。涵洞內左側是一座不到1米高的混凝土階梯,右側則散落著200多顆石塊。
“平時,青蛙可以沿著石塊在涵洞內穿行。碰到雨季水位較高,石塊都被淹沒,青蛙可從另一側較高的階梯通過涵洞。”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儋州段項目施工方——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咨集團)項目工程師邱鵬飛介紹,他們還根據青蛙的生活習性,在濕地補種浮萍等水生植物,用碎石塊等鋪設了一條500多米長、最大程度貼近自然的引導遷徙走廊,為青蛙“指路”。
去年5月,中咨集團的施工隊伍來到這里,意外發現項目周邊有一片青蛙棲息地,常年生活著樹蛙、沼蛙、澤蛙和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虎紋蛙等蛙類。如果繼續施工,可能會改變棲息地的環境,不利于青蛙的遷徙和繁衍生息。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儋州項目部副總工程師夏彬說,經過參建單位會商,大家決定將該項目相關路段的地下工程暫停,尋找兼顧青蛙棲息地保護的更優方案。
隨后,儋州段項目部組織開展專家實地踏勘、田野調查、聯合評審等工作,前后歷時4個多月,3次調整優化設計方案,最終在去年9月敲定修建“蛙行道”的保護方案,并于次月啟動施工。
“建設‘蛙行道’,施工費用需要增加30多萬元。”在中咨集團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項目黨總支書記王健看來,這筆錢“花得值”。他表示,一直以來,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項目都在遵循造價服從生態的原則,堅持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建設全過程,“我們不吝惜工程造價上的‘小錢’,算的是生態保護的‘大賬’。”
作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的標志性工程、海南自由貿易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展示窗口,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全長988公里,其中儋州段長約118公里,預計今年6月底實現主要路段通車。
王健說,屆時,游客們可以駕車行駛在公路上,欣賞迷人的濱海風光,也可以停在路邊,悠閑地“聽取蛙聲一片”。
原標題: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建設全過程——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開辟“蛙行道”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