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記者 丁文文
如果到海南旅游,帶一件什么“伴手禮”回家最代表海南特色?
椰子粉、鷓鴣茶、椰格格·鈴鐺包、海邊拾貝長書簽、吉虹云裳·錦繡黎錦……日前,由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評選出的“海南100件最愛伴手禮”名單出爐,其中既有“椰”味十足的瓊味美食,也有傳統又新潮的文創產品,還有復古而時尚的旅游服飾紡織品。小小“伴手禮”的背后,其實是凝聚海南特色、象征地方文化的符號,又承載著一方熱土對八方來客的熱情。
100件伴手禮何以“出圈”?
過去,大家普遍認為海南沒有傳統意義上的伴手禮,“從海南帶什么回家”是一個難題。
如今,令人耳目一新的海南伴手禮新鮮出爐,它們身上展示著海南旅游商品的傳承與創新,助推海南伴手禮悄然迭代升級。
“極具海南特色!”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秘書長楊明哲坦言,入選“海南100件最愛伴手禮”的商品體現了海南的特色物產及文化。
騎樓·生椰拿鐵。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供圖
具體而言,椰子作為眾所周知的海南特色美食文化名片,“海南100件最愛伴手禮”中以“椰子”為原料制成的產品就有不少。比如,用椰奶和焦糖熬制的南國·特濃椰子糖;以椰子粉、椰子水粉和咖啡為原料制成的“騎樓·生椰拿鐵”;將椰奶和斑斕結合的甜品“斑斕司·斑斕椰乳小方”等,可謂“椰”味十足。
其次是新老結合,傳統加時尚。從品類看有傳統的椰子粉、清補涼、鷓鴣茶、豬肉赤燒、山蘭酒等,也有巧克力、椰奶凍、東坡悅禮、椰殼鈴鐺包、生椰拿鐵、南博鯨喜首飾系列等時尚新潮商品。
吉虹云裳·錦繡黎錦。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供圖
其中,吉虹云裳·錦繡黎錦從黎錦與旗袍文化中獲得靈感,為體現黎錦旗袍的精美與高雅,設計師以旗袍文化為根、黎錦文化為魂,將兩者的文化精華融為一體,使傳統與時尚結合,質樸而不失優雅貴氣。
椰格格·鈴鐺包。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供圖
椰格格·鈴鐺包融入椰殼與皮具的設計,底部是椰殼,雕刻的是黎錦甘工鳥圖騰,包面采用皮革制作,完美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工藝,造型精美別致,既復古又時尚。
?尚南堂·金鷓鴣禮盒。受訪者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南最愛100件伴手禮中,尚南堂·金鷓鴣禮盒讓人回味無窮。“尚南堂·金鷓鴣禮盒里面有兩款茶葉,一款是鷓鴣小青柑,采用萬寧的鷓鴣茶跟新會陳皮的鮮果小青柑做了拼配,是一款創新茶,其于2018年至2019年,連續兩年入選博鰲亞洲論壇國宴用茶;另一款是鷓鴣烏龍茶,采用烏龍茶的半發酵工藝,使得鷓鴣茶的香氣更加濃郁。”尚南堂老商號復號主理人郗志強說。
一款伴手禮不僅要有傳統地域特色,也要有吸引現代年輕人的高顏值。此次入選海南最愛100件伴手禮的“東坡悅禮·宋韻糕點禮盒”和“小島假日·繽紛酥餅禮盒”便找到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點,巧妙提煉蘇東坡和海島文化元素,讓傳統文化得到了年輕化的表達。
東坡悅禮·宋韻糕點禮盒。受訪者供圖
滋游記海南手信創始人林先凱介紹,“東坡悅禮”是一款由海南省蘇學研究會監制,精心打造宋韻糕點禮盒,以“悅”為名,以一幅蘇東坡在海南的原創情景插畫為背景,甄選海南食材,以9款烘焙糕點體現了蘇東坡在海南的足跡、詩詞書法的造詣以及對美食的喜愛。
小島假日·繽紛酥餅禮盒。受訪者供圖
“小島假日”主打愜意、輕松、自由的設計理念,以海島假日、休閑、旅游、度假為主題風格,采用8款海南島特色造型酥餅,結合使用椰子面粉、椰子油、熱帶水果等本地食材制作,呈現有滋有味、有顏有料的海島風情旅游手信。
“從獲獎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海南旅游商品呈現多元化、年輕化的趨勢,更注重實用性和文化屬性,代表著海南特色。”林先凱坦言。
海南伴手禮以何“破圈”?
細數海南100件最愛伴手禮名單,入選的旅游商品涵蓋旅游食品類、旅游茶品類、旅游文創紀念品類、旅游服飾紡織品類等9個品類。
“這體現海南旅游商品的品類日漸豐富,旅游商品行業規模也在逐步擴大。”楊明哲說,其中,黎錦、椰殼、珍珠、沉香、咖啡、山蘭酒、辣椒、老鹽等為代表具有本土元素的旅游商品不斷涌現,椰子粉組起了“CP”、黎錦做成了鴨舌帽、椰殼做成了手機架……表明海南旅游商品行業越來越關注海南獨特自然資源與傳統文化本身,并堅持有機融合,突顯適用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不斷進行創新研發,豐富旅游商品的品類與競爭力。
入選“海南100件最愛伴手禮”部分旅游商品在歡樂節海口主會場展出。海南省旅游商品與裝備協會供圖
對于海南旅游商品的變化,從事旅游新零售行業5年多的郗志強頗有感觸,海南旅游商品從剛起步時以椰子殼為主題,到比較工業化的貝殼類,再到椰子糖、椰子粉等椰元素為主要IP的產品……如今,旅游商品百家爭鳴,越來越多的海南文化、生態等資源優勢被不斷挖掘、提煉成旅游商品的元素和IP,這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
“旅游商品不單純是游客在游玩中購買的商品,它更是傳播交流海南文化的一個載體。”在郗志強看來,不斷發展中的海南旅游商品有一個隱性的使命:以旅游為抓手,大多數產品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游客。這也是旅游商品區別于其他普通商品不同的地方,“以史彰文、以文塑旅、以旅帶農”以旅游產業引導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最好范例。
“海南旅游商品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楊明哲認為,正在建設的海南國際旅游消費中心也將推動旅游商品行業向國際化、連鎖化、品牌化、多元化方向高質量發展,結合國內外游客的消費需求,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談及海南伴手禮何以“破圈”,郗志強認為,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海南應結合時代和消費者實際需求,把歷史、人文、自然、生態等資源提純并開發具有海南獨特優勢且有差異性的產品。
“與時俱進,做小而精、小而美的海南特色旅游商品。”他表示,可以學習借鑒中國澳門、韓國濟州島、日本等地的先進經驗,“去創新、去深耕本土旅游商品,做到盡精微,方能致廣大。”
“伴手禮,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林先凱認為,海南伴手禮不僅要將海南文化創意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更要講好海南故事。
楊明哲建議,海南旅游商品企業應精準定位消費群體并規劃好各自的發展方向,聚焦某一品類進行全方位的深度開發,形成爆款和拳頭商品。
同時,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推動實現海南旅游商品“線上+線下”營銷融合發展,全方位拓寬企業營銷渠道,進免稅、進商街、進商場、進商超、進酒店、進鄉村、進民宿、進研學基地、進景區等,圍繞“海南伴手禮”品牌設立旅游商品品牌專賣店、代售點、集中展示銷售區等,增加銷售渠道。
楊明哲表示,眼下,年輕人已經成為消費的主力軍,他們對商品的新穎性、時尚性要求很高。這就要求旅游商品企業要具備市場創新意識,加快商品創新迭代升級,多參加旅游商品大賽等賽事,實現“以賽促新”“以賽知名”,并堅持挖掘海南本土旅游資源內涵,開發出適合市場需求的旅游商品,豐富海南旅游商品市場。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海招網聯合出品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