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九龍坡華巖景區核心地帶,環保專家正根據“涂片”查排污真兇
華巖風景區的“心臟”、市民心目中曾經優美動人的華巖湖,最近半個月來飽受紅褐色工業污水的侵襲,每周服用“抗生素”――生石灰。“華巖湖變黃了,還有點異味。”接到讀者投訴后,記者連續2天對九龍坡華巖湖周邊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
現場:
泥石被染成紅褐色
前天中午2點,記者來到華巖湖畔時,見到令人震驚的一幕:內環高速高架橋下,有一個箱涵正流出少量污水;進入湖邊一條小溪后,溪邊泥巴和巖石已變成紅褐色,連飄落在小溪底部的樹葉也不能幸免。進入華巖湖后,湖面有一條黃綠相間的分界線,非常扎眼。
“最近半個月來,紅色污水較多。從今年上半年起,湖水中就出現了藍藻。今天上午,景區管理處剛往湖中投放了1噸生石灰。”李先生說,湖面長1000多米,寬70多米,處在華巖二社、高新區二郎下游。除了定期撒石灰控制藍藻外,環衛工人還要下湖清漂,一些漂浮物就是通過生活污水排下來的。
記者了解到,由于華福路通車后,景區外圍新建了不少小區,生活污水日益增多,讓華巖湖環湖排污管道不堪重負,生活污水的涌入讓華巖湖水質逐漸富營養化。
調查:
環保專家正查真兇
昨天中午,記者沿小溪上行了500米,發現流入華巖湖的排污管道都埋在地下。九龍坡區境內的污水進行了雨污分流,污水流過華巖湖時通過環湖排污管進行了環保處理。但記者在火炬大道靠二郎一側的排污管道上,卻沒有發現“雨水”或“污水”字樣。
“下面的排水管道多得很。”附近一位環衛工人說,記者在他的協助下,輕輕將蓋子揭開一個縫,可以聞到里面的異味。火炬大道和迎賓大道周邊,還有很多地塊沒有開發建設,記者在這些地塊周圍,看到有些地面流淌的污水消失在草叢中,它們最終通過排污管道流向下游。
市環保執法總隊本周一與九龍坡區、高新區環保執法人員在二郎附近一處管道發現,污水中的金屬含量超標,附近有4家企業共用這處排污管。執法總隊已委托重慶大學等高校專家取樣進行“涂片”分析,分析結果出來后將與華巖湖入口污水水樣進行比對,一家高新區境內的酸洗涂裝企業已被重點監控。
說法:
周末常有人排廢水
“由于華巖湖處于九龍坡區,臨近高新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來水非常復雜。”華巖景區管理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一年來,華巖寺附近已屢次發生“洪水”事件,有些排污管道接口頻頻被堵,一些帶有顏色的污水就直接進入了華巖湖。
“才漲過洪水,有些污水的味道被稀釋了,聞不出來。”華巖湖邊一店鋪的老板說,有時他能聞到流入湖中的污水有明顯臭味。環保執法人員曾到現場查看過幾次,每次市民投訴的時間都是周末和清晨時分,初步懷疑有企業趁周末或早上上班時間偷排超標的工業廢水。
游客劉樹良(音)說,20年前,華巖湖里水很清,他曾下過水游泳。現在一看到湖邊紅褐色的石頭,估計沒有人敢下水。
政府:
找出“黑手”必嚴懲
生態濕地是城市重要的“腎”,內河內湖具備解毒降污的生態功能。從空中俯瞰,華巖湖位于華巖風景區核心地帶,是主城區重要的生態濕地。
昨日,記者采訪了西南大學園林園藝學院秦華教授。他說,城市中流動的河水或溪水不僅具有景觀功能,而且在生態環保方面也有巨大的貢獻。
記者從九龍坡區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目前他們正在同市級相關部門協調。一是確定華巖湖的排污“黑手”,對入湖污水進行雨污分流,對不按標準排污的企業進行嚴格處罰;二是限于環湖污水管的容量,目前環保部門已向政府提交建議,可能在華巖湖上游建污水廠,進行環保凈化處理后再排入華巖湖。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