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8月27日,重慶的合川釣魚城古城門下城墻出現裂縫,露出兩尊明代道教石像。石像眉目清晰,神態栩栩如生,距今已有400多年。專家分析稱,出土石像保存完好,應該是清代修筑城墻時就封于墻內。
釣魚城城墻內意外挖出道教石像 記者 羅川 攝
釣魚城城墻裂開 露出明代石像
專家推斷塵封于清代,屬釣魚城保存最完好的明代造像
地震加暴雨,使合川釣魚城古城門下城墻出現裂縫,竟露出兩尊神秘的明代道教石像。重見天日的石像因塵封多年,免遭文革破壞,成了釣魚城保存最完好的明代石像。
道教石刻為何會被封在墻內,無心之過還是故意所為?是否對當年的宗教研究有較大價值?
城墻裂開露出神秘石像
去年汶川大地震后,釣魚城護國門古城樓城墻出現裂縫,之后幾次暴雨裂縫加大。
今年8月11日,朱元坤、陳方文等幾名石匠受雇挖開原有的石頭城墻,排危修復。
上月27日上午,陳方文一鋤下去,發現有些異樣,刨開面前的泥土,發現深藏城墻內的泥巴背后,露出一個“菩薩腦殼”。兩個小時后,一大一小兩尊完整的“菩薩”出現在他們面前。
工作人員吳永模一邊囑咐工人小心,一邊向上級匯報。
保存最完整的明代造像
釣魚城古戰場遺址博物館和釣魚城景區管理局負責人緊急趕到現場。
兩尊石像一尊高55厘米,肩寬30厘米,梳著高發髻,手拿“如意”,神態安詳端莊;右側坐著的“童子”高45厘米,肩寬20厘米。“這不是‘菩薩’,而是一龕明代道教真人像。”專家勘察后認定,從雕刻技藝、人物特征和風格看,石像出自明代,與旁邊的明代“水府三官”造像出自同一年代,距今已有400多年。
昨日,記者看到,城墻修復已經完工。原本一條直線的城墻臨時拐了彎,露出剛出土的明代石像,眉目清晰,神態栩栩如生。
石像是否故意被封墻內
據了解,釣魚城護國門城墻修于清代,上世紀80年代曾重新修過。專家分析,出土石像保存完好,以此推斷應該是清代修筑城墻時就封于墻內。
石像為何會封在城墻內,無心還是故意?
史料記載,明朝時期道教興旺,政治地位很高,關于道教的石刻也很多。到清代,統治者無宗教信仰,對此進行了種種限制,道教也明顯衰落。清朝修筑城墻時,將道教石像封于墻內,幾十厘米之外的同時期石刻“水府三官”卻露在外面,這是否與當時的統治階層限制道教有關?記者就此請教了合川文管所、釣魚城古戰場遺址博物館等處多位專家,均未找到明確答案。
這兩尊明代造像價值幾何?合川文管所前所長羅世杰說,究竟多大價值還需石刻、道教等方面專家進一步調查評定。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