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木造型酷似觀音
不少人在“觀音”樹下燒香拜佛
近日,樂東九所鎮塘仔村成了附近群眾向往的“圣地”,原來村子內一棵樹長得貌似“觀音”而受到人們的追捧,每天有近萬名群眾前往膜拜。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有人竟然在“觀音”樹前刻意制造神秘氣氛,進行封建迷信活動,欺騙前來膜拜的信徒。對此,當地不少群眾呼吁,希望人們理性對待自然現象。
這棵樹長得真像觀音
“樂東九所塘仔村有棵樹長得酷似觀音像,真新鮮!”近來,不斷有讀者撥打本報熱線反映這一奇事。
9日下午,記者驅車前往九所塘仔村,這棵造型酷似觀音的大樹位于村子靠近西環鐵路的一片林子里,站在附近的鐵路橋上便能清晰地看見這棵樹。
記者站在村口附近的鐵路橋看見,100米開外的林子里豎立著一株造型奇特的大樹,遠遠望去就像觀音,有頭和身子,樹中間靠上部分凸起一塊就好像觀音捧著玉凈瓶的造型,其下方有綠蔥蔥的樹林映襯,好比觀音腳下的蓮花臺,林子周圍圍起了紅布帶。
在鐵路橋上,不少路人都駐足眺望,不時拿起手中的手機拍照,“這樹造型真奇特,太像觀音了。”路人們一邊拍照一邊嘖嘖稱奇。
從鐵路橋通往塘仔村的是一條泥路,這條路原本行人、車輛很少,但因為有了這棵“觀音”樹,這條路變得熱鬧起來,附近的居民紛紛步行或乘車前來一睹風采,路邊也擺滿了賣水和賣香火的地攤。
“觀音”樹前搭起了拜祭臺。記者看見,“觀音”樹原來是一株枯樹,高約20米,附近的藤類植物沿著枯樹干向上“攀爬”將其全部覆蓋后形成了酷似觀音的造型。
據村民介紹,這株“觀音”樹在此已經有兩三年的時間,近半個月來才被人們所注意,因其酷似觀音而受到附近村民的追捧,紛紛前來祭拜、許愿。
每天有近萬群眾前往膜拜
因為有了這株“觀音”樹,塘仔村一時間成了附近群眾向往的“圣地”,每天都有大量的群眾前來拜祭、許愿。
記者在村口看見,村口擺滿了出售飲料、香火、炮竹的攤位,不寬的路面上擠滿了前來拜祭的人群,拜祭的人群以老人和婦女為主,賣香火的攤主不停地向過往人群兜售香火,價格在10元至30元不等,前來拜祭的人們紛紛購買,生意火爆。
在“觀音”樹前的空地上更為熱鬧,空地上布滿了煙灰和爆竹紙,地面上顯得較為臟亂,空氣中彌漫著煙霧和火藥味,樹前已經搭起了一座祭拜臺,上面擺放著香爐和供品,還有功德箱,箱子里塞滿了1元面額的鈔票,其中夾雜著少量5元、10元面額的鈔票,“觀音”樹下懸掛著一條寫有“有求必應”的紅布,紅布后面是幾條粗大的藤。
記者看見,空地上已擠滿了人群,至少有300人,村民們拿著香和炮竹排隊等候拜祭,拜祭的村民虔誠地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有些人還喃喃唱起了佛歌,插香上供品后,祭拜的人們來到樹下虔誠地撫摸樹干。
記者在現場看見,仍源源不斷有村民拿著香火來到“觀音”樹祭拜,人群中多是九所、利國一帶的群眾,少數人是從三亞等周邊市縣趕過來的。
塘仔村的村民告訴記者,半個月來“觀音”樹一直都這么熱鬧,每天一大清早就有人來此祭拜,一直持續到深夜尚未結束,人流量有近萬人。
有人借此進行封建迷信活動
然而,在現場記者還發現了不和諧的一幕,有人刻意制造神秘氣氛,進行封建迷信活動,欺騙前來祭拜的村民。
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現場一位年齡約50歲的婦女見到記者不是本地人,便上前問記者從何而來,記者稱,聽聞這里有株“觀音”樹,便陪著老板前來祭拜,捐點香火錢。
聽罷,這名婦女隨后便向記者說起這棵樹的神秘故事,她說,這棵樹原本是株枯樹,2年前有人想來鋸斷它,但是怎么也鋸不動,鋸樹的人鋸斷了3條鋸子,樹木仍紋絲不動,現在才知道這樹有靈氣,有觀音護體,而且很靈驗。
最后,這名婦女叮囑記者一定要讓老板多捐些香火錢,見到記者不表態離開,這名婦女又向其他人說“神秘故事”。
記者隨后又遇見了一白衣男子,該男子告訴記者,這株樹有觀音護體,很靈,求財得財、求子得子,總之就是求什么得什么。男子還向記者舉例子稱,幾天前九所一居民來此捐了330元香火錢,事后該居民用3打定位彩票,中了7000多元。
該男子還稱,此樹相當靈驗,如果祭拜者有靈性,觸碰樹下方的藤條會有觸電的感覺,幾天來已經有不少人被“電”到。該男子看見一名燒香的群眾被煙熏得嘔吐便稱:“這是不誠心的報應。”
記者在現場還看見,不少人向前來燒香的群眾介紹這些“神秘的故事”。
白衣婦女和男子的謬論讓人汗顏,更令人汗顏的還有,記者在現場看見,一名婦女盤腿坐在凳子上,自稱能預知未來,可為前來燒香或捐香火錢的村民消災避禍,不少人信了這位婦女,紛紛上前“問未來”。
村民呼吁理性對待自然現象
記者在現場還采訪了不少圍觀的村民,許多人見到剛才的封建迷信的行為紛紛嘆息并表示,這株樹造型獨特,是自然形成的,應當理性對待。
村民張先生說,這株樹很早就有了,只是人們不注意罷了,就是一株枯樹,被藤本植物覆蓋了,偶然間形成了這樣的造型,沒有什么好奇怪的,那些所謂的神秘故事都是編造的,目的是為了給這株樹披上神秘的外衣,有了神秘感,就不愁香火了,真的希望大家能理性對待。
“有的人捐香火錢一捐就是幾百上千,完全超出了農民的承受范圍。”他說,這樣的盲目攀比行為實在不可取。
不少村民表示,這株樹造型酷似觀音,有賣點,因此希望相關部門及時介入,一方面考察能否進行開發,另一方面是對現在這種無序的狀態進行管理和規范,特別是要制止封建迷信行為。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