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大多數景區收入單一,主要來自門票。這和電影衍生產業的開發不足,是一樣的道理。單一依賴門票,只能是不斷漲價,這是中國旅游景區的通病。我們的景區沒有在產品開發上、產業鏈經營上、延伸服務上做好文章。
●很多時候,門票漲價看似提高了收益,卻約束了公眾的消費積極性,其實得不償失。一味地漲價,并非中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近年來,景區門票總有逢節漲價的沖動,在剛剛過去的八天長假里,不少人出門旅游,但發現國內不少景區門票價格又漲了。對此,人們除了抱怨,剩下的似乎也只有“用腳投票”了。
華東師范大學旅游系主任樓嘉軍教授對目前景區門票的基本判斷是:“現在門票確實較貴,不少地方漲得無理。”
風景名勝離公益越來越遠
記者:其實國家發改委早在2007年就對門票價格管理明確規定,“門票價格應充分體現公益性”。但事實是,離商業越來越近,離公益越來越遠。
樓嘉軍:國外很多的文化遺產、風景名勝,采用兩種方式維持:要么是政府財政撥款,要么是社會基金投入。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完全照搬并不現實。
目前國內大多數景區收入單一,主要來自門票。這和電影衍生產業的開發不足是一樣的道理。單一依賴門票,只能是不斷漲價,這是中國旅游景區的通病。我們的景區沒有在產品開發上、產業鏈經營上、延伸服務上做好文章。國外景區門票較少漲價,但人家在其他地方做足了文章。
漲價模式下,旅游難成常態
記者:風景名勝也因其不可復制,具有壟斷性,是否也正是這一點導致其漲價的有恃無恐呢?
樓嘉軍:中國旅游業者要記得電影院線經營的教訓。在低票價的年代,電影是大眾的娛樂和狂歡,但是10年前大幅提高票價后,票房卻曾不斷下滑。因為人們很快發現了替代品:VCD、網絡影視。旅游業如果照此發展下去,也會走同樣的老路:國內玩不起,我就玩國外了。我們總是指望黃金周來一個井噴,但事實上,這幾年來黃金周旅游收入的增速一直在放緩。
現在已經不是過去那個“窮游”的年代,擠熱鬧,看人頭。我們希望旅游的環境好一些,節奏慢一點,心情舒暢一點。但我還沒出去,你的門票就漲了,服務水平又沒有提高。從心理行為學的角度上來說,消費意愿被破壞了,索性“惹不起躲得起”。
一味地漲價,并非中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我們都在說,旅游休閑已經成為中國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的常態。而所謂“常態”,應該是消費得起的。但現在旅游業的經營模式不禁讓人懷疑,公眾還能不能消費得起旅游?休閑還能不能成為生活常態?新聞晨報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