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0月,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勉縣黃家溝村通過調查論證,采用“農民自愿土地入股,公司統一經營”的模式,將550畝耕地連同已栽植的1200多畝果園收歸集體經營。
12月,該村注冊成立了勉縣天蕩山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根據土地質量和利用現狀,分類折價入股,按人均分股落實到戶,每股1元。去冬今春,公司投資120萬元進行坡改梯治理,并栽種了優質果樹。按照先村內后村外的原則,鼓勵種植大戶承包經營,其中,承包給雙龍綠色有限公司的100畝已發展為優質核桃采穗圃基地。
“土地交給村上,不但可以分紅,在村外承包土地還給補助”,在邊寨村承包種地的曾紀生告訴記者。為解決土地流轉后部分村民的后顧之憂,村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外村租地種糧可得到每畝100 元的補助,智力不健全的困難戶可納入農村低保并安排在村內公益性崗位上打工,60和70歲以上老人可享受每年120元和240元的生活補助等。
過去的黃家溝窮得叮當響,全村500來口人苦守著近600畝的山坡地(耕地),以種小麥、紅薯、土豆為主,過著“吃飯靠老天,花錢靠貸款,出行繞山轉”的生活。
種糧不行,種果樹行不行?1991年,剛上任不久的村黨支部書記王志軍打破了這一種植習俗。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心把黃家溝坡上坡下全栽上果樹,建成經果林。但土地在群眾手中,種糧雖沒收益,可誰又愿意冒風險改種果樹呢?在開會征求意見時,潑涼水的,說怪話的,什么都有。
王志軍組織部分黨員群眾到楊凌等地參觀學習,轉變觀念。回來后,經反復動員,一部分黨員群眾先動了起來。1992年,村上從荒坡地(非耕地)入手,集約土地、統一治理、統一規劃、統一栽植,當年發展果樹200畝。雖說頭一年果樹沒收益,但套種的西瓜、香瓜、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收入卻比種糧高。隨后兩年,80%的農戶都開始種果樹,規模逐年擴大。1994年底,全村600畝荒坡地全部栽上了梨樹和蘋果樹,頭一年栽植的果樹開始掛果。王志軍和干部們又動起了新念頭:把管理不善、農戶沒時間管理的果園租回來,轉包給有能力懂經營的種植戶。這一“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轉方式得到了多數村民的贊同。
2001年起,該村開始大規模發展經果林,600畝集體林地實施了退耕還林并列入了水保工程;村上統一規劃2個移民區,投資上百萬元平整土地,通水,通電,通路,將120戶住在山上的村民全部搬下山;投資400多萬元,徹底解決了群眾吃水難、行路難問題。
2004年,投資120萬元的黃家溝村第一家農家樂――天蕩山休閑山莊在鞭炮聲中開業,創辦者就是王志軍。王志軍的農家樂解決了本村和鄰村近30人的就業,年收入近百萬元,成為勉縣農業觀光游和休閑游的最早樣板。
按照“依托經果林、發展觀光業、領跑鄉村游”的發展思路,黃家溝村緊抓“旅游活縣”機遇,積極向上爭引資金593萬元,建起了天蕩山風景區,改善了天燈寺旅游景點設施,完成了景區生態旅游道路、電氣化村改造、體育場建設等項目,共發展農家樂10戶,成功舉辦了 3屆天蕩山梨花節和農民運動會,累計接待縣內外游客近百萬人次。天蕩山休閑山莊成功創建為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
近來,黃家溝常常聽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據村干部講,那是村里人買了車在慶賀。記者從黃家溝村勞動力情況統計表上看到,全村368個勞動力中,種糧的只有1人,種果樹的有15人(均為大戶),大部分村民在外經商、打工,人均收入近6000元。
而今,黃家溝村正在爭取上級支持,實施果園噴灌項目,已投資 200萬元修建了一座水庫,他們的路越走越寬。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