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和合窯再現千年窯俗》后續報道
本報訊 這幾天,中國?干窯江南窯文化節正在嘉善干窯鎮火熱地進行著,前來參加江南窯文化論壇的專家們都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古窯及窯文化,并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見,其中開發“窯鄉風情游”的建議獲得了大家的肯定。那么,未來的“窯鄉風情游”到底是什么樣的?游客可以從中獲得什么樂趣?記者為此進行了采訪。
古窯是稀缺的旅游資源
據介紹,干窯鎮因窯得名,其文化淵源與磚瓦窯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時至今日,古樸的京磚制作技藝依然擁有其獨特的生命力。干窯磚瓦業曾非常興盛,當時窯墩多,生產的磚瓦品種多,全鎮有大小窯墩700多座,但隨著歷史變遷和傳統工藝的淘汰,目前在干窯鎮僅存5座窯墩。
人們將窯墩稱為“饅頭窯”,又稱包子窯,雙窯并立稱為“和合窯”,外形美觀,并具典型性,是一道不可多得、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嘉善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金天麟認為,“窯文化”是全國唯一的民間文化旅游資源,一旦開發成功,將是全國第一個“土磚窯文化”旅游項目。
“不久前,寧波有個縣的文化部門專門借助我們干窯的窯廠,請我們的窯工參與錄制關于民國時期磚窯制作方面的紀錄片,這說明在他們當地已經找不到真實存在的、活生生的窯了,這個事情提醒我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寶貴資源,注重開發其在三產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多重價值。”干窯鎮黨委副書記金明敏說。
游客將有更多參與節目
那么,游客在“窯鄉風情游”中能夠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呢?“要對古窯墩進行很好的包裝,既能體現古窯墩的窯文化原生態的勞動場景,又能容納和吸引現代人的欣賞情趣,把傳統古窯墩建設成一個‘原生態窯文化園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張玉觀說,干窯鎮治本村可以建成“窯文化民俗村”。
“窯文化的展示和精美瓦當的展示都是靜態的,游客也可以體驗動態的樂趣。”金明敏說,在“窯鄉風情游”中將非常注重游客的參與性,游客在旅游體驗中不僅可以看到窯工傳統的制磚、洗磚等勞動場景,同時有專門的操作平臺,游客可以進行京磚和工藝品的制作,燒制完成后還可以取走,作為此次旅游的紀念品,從而增加不少趣味性。
“從嘉善縣城到西塘古鎮旅游,本身就需要經過干窯,因此干窯借助古窯開發旅游有非常大的優勢。”與會專家認為,在開發建設初期,干窯可以利用西塘古鎮現有的“人氣”,跟其進行“聯姻”,游客在欣賞西塘古建筑的同時又體驗了磚瓦的制作,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中國?干窯江南窯文化節的舉辦也為其打響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礎。
實際上,“窯鄉風情游”的開發目前還有很多路要走。“道路、護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就是很龐雜的前期工作,另外在具體的設計上也有不少需要考慮的細節問題。”金天麟說,概括起來,就是讓土窯“美”起來,“活”起來。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