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重慶11月2日專電(記者王金濤、張桂林)巫山小三峽很像濃縮的大三峽,不失雄奇險峻,卻又秀麗多姿。對游客來說,他們往往為游小三峽時看到“巫山云雨”而驚喜,也為“兩岸猿聲啼不住”而陶醉。記者從重慶巫山縣小三峽風景管理局獲悉,三峽蓄水后,“巫山云雨”頻現,小三峽獼猴數量也不斷增加,由10年前的七八百只增加到現在的3000只左右。
記者多次在小三峽采訪,發現這里的云霧姿態各異:有的云霧圍繞山峰盤旋飄動,忽而離散,忽而聚合;有的云霧直接從水面上緩緩上升,斷斷續續,若即若離,仿佛伸手可觸。有時候,縹緲的云霧不時落下些許細雨,令游人如癡如醉。“巫山云雨”最奇妙的是云霧姿態多變,且不在同一平面,最高的在山峰頂上,最低的卻在水面上,半山腰的云霧更多。
在巫山縣大昌古鎮一帶打了一輩子魚的漁民王重合說,三峽蓄水后,小三峽水面寬了,風大了,云霧多了,即使縣城天氣晴朗,這里也時不時會飄下幾滴雨來。尤其是早晚,有時霧大得都會迷路。據了解,“巫山云雨”之所以出現,除了巫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暖濕氣候區之外,巫山特殊的地形地勢是巫山云霧不同于其他云霧的主要原因。小三峽山高峽窄,長達60公里,氣候垂直分布十分明顯。
游客也經常看到小三峽兩岸的猴子。當游客還沉浸在小三峽懸棺帶來的神秘玄想中時,往往會突然傳來一陣陣清脆的叫聲,好像孩童在嬉笑玩耍,原來是獼猴們在江岸追逐嬉戲。巫山縣旅游局副局長覃麟介紹說,小三峽獼猴樂園直接得益于長江三峽持續開展的生態保護,上世紀這里很少看見猴子,但這些年巫山縣建立了林業管理站,禁止伐林,發動群眾栽種竹子,保護珍稀植被,并且把因三峽蓄水而被淹沒的珍稀植物移植到三峽珍稀植物園。巫山縣政府還在小三峽沿岸定時定量投放玉米猴糧,防止獼猴們偷吃莊稼,充足的猴糧給獼猴提供了繁衍生息的機會。
覃麟說,三峽蓄水前,工作人員一星期投放一次猴糧。蓄水后每天都投放猴糧,讓它們一日多餐。獼猴一般睡在石穴里和雨淋不著的地方,“衣食無憂”,生活自在,現在游客們經常看到猴媽媽抱著剛出生的小猴子玩耍。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