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南)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干部狀態要好,要形成合力
海南國際旅游島·專家解讀
海南一直被人稱為旅游度假天堂,然而建省21年,旅游之路一直磕磕絆絆。近日,《海南國際旅游島規劃綱要》有望年內獲批的消息,使這個中國第二大島再度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早報記者近日就此專訪了海南國際旅游島規劃的最早提出者、中國(海南)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遲福林。遲福林向早報記者明確表示,海南要抓住“國際旅游島”這個機會,要把這篇文章做大不能做小;要做好不能做砸,做砸的情況就是一批人炒一陣子房地產。
“國際旅游島”醞釀9年
東方早報:海南國際旅游島的規劃,您從2000年開始就已經提出,最新的版本和您當初的構想,有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些變化?
遲福林:1987年底,中央決定海南建省辦特區。1988年4月13日,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兩個決議,一是關于海南建省的決議,一是關于在海南省建設中國最大經濟特區的決議。至此,海南省正式誕生。
海南在建省之初,想搞中國最大的工業特區,但這種可能性并不存在。上世紀90年代末后,在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下,海南試圖探索以產業開放拉動產業升級的道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了“國際旅游島”的構想。
我本人在2000年就提出過這一構想,中改院2001年正式向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立國際旅游島的建議。
2001到2008年間,我們不斷向海南省提出這個建議。直到2007年,海南省第五次黨代會上,這一構想才作為海南的重大決策、作為海南的戰略性發展目標提出來。目前,海南國際旅游島的規劃已經遞交到中央,不久將得到中央批復。國際旅游島的目標,不僅得到了海南上上下下的認同,而且也得到了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
9年了,“國際旅游島”從一名學者、一個研究機構提出,到現在作為中央政府對地方的一個決策,反映了兩個問題。第一,海南作為中國的一個島嶼特區,怎么開放?海南最初按照鄧小平的想法是搞一個中國最大最開發的經濟特區,但今天來看多種因素沒有做起來。到底開放的路子怎么走?海南建省21年來,這條路上不斷地探索。國際旅游島是海南新的形勢背景下區域發展的重要路徑選擇,也是新階段海南實現發展目標的戰略選擇。
第二,海南作為一個島嶼,過去的經濟結構是以農業為主,現在的經濟到底怎么發展?是以工業為主導,還是以第三產業為主導?國際旅游島確定了海南經濟發展的定位,就是以旅游、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改院”的角色
東方早報:中國(海南)發展改革研究院本身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在海南發展、轉型過程中,都起到了制定戰略的作用。能說說在海南國際旅游島這次規劃中,中改院的角色嗎?
遲福林:中國(海南)發展改革研究院成立于1991年11月1日,是一家以轉軌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為主,培訓、咨詢和會議產業并舉的獨立性、網絡型、國際化改革研究機構。
海南要開放,但從哪個產業入手開放,以帶動區域開放?作為研究機構,9年間,我們的建議被官方采納,作為官方的決策;但是在剛推出時,很多人不贊成。
事實上,我們要通過研究,達成共識,建立決策。這就是研究機構在研究中,逐漸與決策層達成共識的過程,然后影響決策、推動決策。
9年間我們不斷建議、寫報告,以各種方式引起決策層對國際旅游島規劃的關注。中改院是研究全國的改革課題的,但中改院地處海南,始終關注海南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向海南省委、省政府提交政策和戰略研究報告。我們的宗旨是“立足海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服務于經濟改革的政策決策,圍繞中國經濟轉軌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超前性的研究,以“直諫中國改革”為己任,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議報告。
下一步還要研究推動的重大課題是把海南建成中國第一個環境保護特區、變成南中國海綜合開發的戰略基地、能否把海南成為我國城鄉一體化的試點,打破18個市縣的行政體制,使得旅游資源得到極大程度的優化。這都是我們目前正在做的工作。
“現在大家認識統一了”
東方早報:海南的定位幾經變更,現在來看,并沒有完全實現當年鄧小平提出的經濟特區的要求,您認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遲福林:海南當時人的平均經濟生活水平大概等于我們內地的80%;第二個是,80%以上的商品靠大陸運輸。
那時中央的目標是用5年時間使海南趕上全國平均的經濟水平,8至10年時間趕上沿海地區經濟水平,15至20年趕上東南亞國家城市的發展水平。
20多年來,海南這些年盡管在改革開放方面做了相當大的努力,并且取得了重要進展,海南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全國也在發展變化,與其他沿海經濟特區相比,海南并沒有比他們更快、更特的地方,與當初的設想有距離,尚未實現建省辦特區提出的“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這樣一個要求。從今天來看,海南的市場化指數和經濟開放度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事實上,海南起步比較晚,基礎比較差。海建省辦特區的時候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十年,那時海南的發展水平和基礎即使和內地一般地區相比都有差距。
這是由于很多條件的變化,其中就有臺灣問題,海南建省辦特區一個重要的目標是推進兩島之間的經貿合作,以使海南在兩岸和平統一中發揮重要作用。海南建省以后,兩岸關系發生了很多變化。現在和臺灣農業合作的重點不在海南,而在福建。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海南和臺灣差不多,有很多資源,它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這個“了不起”很大程度是從兩岸合作的角度出發的,海南除了地理位置,在資源上和臺灣有很多相似之處。通過促進和臺灣的經貿合作,尤其是農業的全面合作,可以使海南在推進兩岸的和平統一中發揮一種特殊的作用。但是,中間由于多種因素的變化,這種優勢并沒有發揮出來。第二,在這特殊的情況下,也對海南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第三,海南的基礎設施特別落后,大家認識上不完全統一。
現在開始,國際旅游島開始,大家認識統一了。這是一個新的起點。
“一個最適當的選擇”
東方早報:從最早的自由貿易區,到洋浦要做新型臨海工業基地與現代保稅物流中心,現在又提出自由貿易區,當然內涵不一定一樣,如今國家層面上將批復海南國際旅游島的規劃,您覺得這是海南的總體發展規劃中、包括歷次規劃中的最優選擇還是次優選擇?
遲福林:到目前為止,應該說國際旅游島是一個最適當的選擇,在現實條件約束和現實發展趨勢背景下,是一個最優的、最適當、最符合實際的選擇。國際旅游島和海南所爭取的自由貿易區是有內在聯系的。
自由貿易區,早在海南建省辦特區之初,中央曾經考慮過如何落實小平同志創辦海南經濟特區的戰略構想,把海南推到國際市場去。當時提出過類似這樣的一些大的戰略構想。1988年8月,海南第一次黨代會的報告中就提出建立這樣一個類似于我們現在所說的自由貿易區,那時叫第二個關稅區,從1989年到1992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兩次向中央、國務院正式請求建立特別關稅區。
最近,又重提海南建立自由貿易區。我認為,推進國際旅游島的進程是海南建立自由貿易區最具現實性、最具實質性的一個行動步驟。這是因為國際旅游島可以分三個大的步驟:第一步,以建立國際旅游島為目標,推進旅游產業的全面開放。第二步,推進以旅游服務業全面開放為重點,相關服務業的開放。第三步,就是推進與旅游相關的投資貿易自由化進程。經過這樣三步,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設想,在海南就會變成一個現實。
“做砸了就是炒房地產”
東方早報:“國際旅游島”是一個中長期的定位嗎?它將持續多久,還會再變嗎?
遲福林:旅游發展是個大趨勢,但在目前起步階段,遇到金融危機,國際游客減少,這是遇到的困難。但總的來看,旅游要發展是個大趨勢。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海南要抓住這個機會,要把這篇文章做大不能做小;要做好不能做砸,做砸的情況就是一批人炒一陣子房地產,這種可能性有,但問題不是很大;要做長不能做短。
國際旅游島要有個中長期規劃,5年內要做什么,10年、20年達到什么程度,規劃的預測要盡可能地符合時代的發展。
此外,海南省要形成一股合力,干部的狀態要好,如果執行力不夠,一個好的東西,常常會被曲解。好的政策需要一個隊伍和氛圍來推動。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