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境綜合整治重視制度化建設
海口“五大工程”著眼治本
本報記者柏彬 林偉
開欄的話
我省各地開展環境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這僅僅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環境整治的路還很長。開展環境整治是一項事關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當前,要通過“回頭看”,進一步鞏固環境整治的成果,進一步加大環境整治推進力度,并找到防范和解決“臟亂差”問題的長效機制,把環境整治的經驗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制度。
為了促進我省各地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的建立,本報今起推出環境整治“回頭看”專欄,報道各市縣各部門建立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的好經驗和好做法,敬請讀者留意。
海口環境綜合整治“五大工程”(清潔工程、整潔工程、規泊工程、安靜工程、打違工程)行動即將進入第二個階段:鞏固成果。此前,經過半年的大規模集中的突擊整治,這座被環境問題長期困擾的中國最南方的省會城市,就像痛痛快快沖了一回澡,周身上下透著清爽。
突擊整治——鞏固成果——常態管理,這是“五大工程”戰略實施的演進路線。在這一路線圖中,交織著的,不僅是利益的沖突、道德的拷問,還有公民意識的覺醒和管理者革新的勇氣。
一個“一把手”工程
在今年發起的全省環境綜合整治大會戰中,海口很“顯眼”,原因并不單純是來自媒體曝光的高頻率,而是因為,從一開始,海口行動的力度和系統性就不同尋常。6月23日,海口在全省打響環境綜合整治“第一槍”,正式啟動“五大工程”,采取了全面開花、重點推進的方式,動輒上萬人次的“地毯式清理”,就像是一把把篦子從城市的臟亂之處掃過,衛生死角、占道經營、亂停亂放、噪聲污染、非法違建,無一“幸免”。
海口市副市長、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主任徐敏生坦言,城市環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海口的形象。在今年市政府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群眾意見最大的,就是城市環境臟亂差!為此,該市從2月份開始就已經部署環境整治行動,可以說,“五大工程”的整治,不是一時之計,是一起早有謀劃的城市環境變革,并做好了長期堅持的準備。
海口“五大工程”的整治活動進行至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一把手”工程,構建了市、區、街道(鎮)、社區四級網絡。
永不“休戰”的環境戰役
丁村市場原先管理極不規范,曾被市民形容為全國最差的農貿市場。市場內菜頭爛葉隨處丟棄,污水橫流。市場外亂擺亂賣,秩序混亂。經過這半年的環境整治,市民好評如潮。在市場門前疏導點賣水果的一位女攤主說,現在要求規范擺攤,攤主、顧客都注意不隨意亂扔垃圾,環境確實比以前整潔多了。
據不完全統計,到12月15日為止,海口各區環衛部門組織了7.7萬人次,清理衛生死角910多處;市區出動執法人員1.7萬人次,取締占道經營攤點2.54萬宗;市交警支隊出動警力1.2萬余人次,查處違法亂停2700余輛次;市國土部門受理噪聲投訴1200多宗,辦結率100%;拆除違法建筑17萬平方米……
在開展大規模集中突擊整治行動同時,海口環境綜合整治更重視制度化建設,力求整體提升,縱深推進。據介紹,目前該市已經完成《關于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推進環境綜合整治“五大工程”實施方案》《海口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見》《海口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五大工程”工作方案》《“五大工程”檢查考評細則與問責規定》等108項各類制度規定,建立起了日檢查、周通報、月評比、年考核的機制。
為借助新聞輿論的力量推動“五大工程”,海口市每月向媒體通報上月整治動態、各區排名等情況。排名最后的區政府主要領導向媒體說明原因并向市民道歉。此舉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對各區觸動很大。
另外,海口還在全市77條路段設置154塊路段管理標志牌,4個區按照屬地管理要求,明確三套班子的領導責任與分管路段,將路段管理成效與街道、居委會的領導責任相掛鉤。因工作責任不落實、不作為、慢作為等原因,4個區已有35人被問責。
徐敏生認為,海口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將突擊整治和長效管理有機結合,將“五大工程”為主要內容的環境綜合整治視為一場沒有“休戰”期的持久戰役。近半年的突擊整治是對以前長期積留問題的必要清除,是所謂“治標”,真正的意圖還是在建立長效機制,實現“治本”!
一次革除積弊的管理嘗試
11月9日,海口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實現了城市管理“一體化”的模式,其擔負全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環境衛生、市政、園林、排水管道管養和城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
“大城管”的運行,是海口“做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長效管理的革新舉措,它將實現了一事一部門負責,從根本上杜絕徐唐先所痛斥的“6個部門管不好一條街”的現象。
而在此前,海口為建立城市環境管理的長效模式,在考察國內許多城市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開始引進“數字化城管”。該系統運用了現代化信息技術,將海口市4個區劃分為3800個網格,將公共設施、道路交通、市容環境、園林綠化、房屋土地等五大類近27萬個城市部件列入巡查范圍。每天250名城管巡查員全城巡查,發現違章違規行為和臟亂差現象,立即上報指揮監督中心。
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市城管執法局局長邢建良說,過去城管工作說起來真的很被動,比如某條街道的井蓋丟了,往往要一兩天才發現問題,現在,最快幾分鐘就能查到業主單位,半小時就能安裝上新的井蓋……
一本和諧整治的民生賬
從“五大工程”啟動伊始,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就一再強調,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必須注重民生問題,不能單純為了城市容貌,斷了百姓謀生的空間。
城市環境整治要想長治,民生為本,才能民心所向!這是海口管理層的共識。海口市長徐唐先在幾次環境綜合整治會議上都提出,“五大工程”的推進過程中,有關部門要時時為老百姓算算利益賬,要做到和諧整治!
12月6日,事先沒有通知各區任何部門和領導,徐唐先與市政協委員直奔各區部分路段、社區、農貿市場和疏導點進行“五大工程”整治情況檢查。他此次暗訪的目的就是看疏導點的建設究竟有沒有到位,他叮囑有關部門人員應該多關注那些肩挑叫賣的小販,多了解他們的疾苦,傾聽他們的訴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引導他們到固定的疏導點謀生。
據了解,目前為止,海口全市已投入900萬元,設置100個疏導點近7000個攤位,今年12月底前還將有30多個疏導點開業,共解決2萬多人就業。
徐敏生說,隨著環境整治的深入開展,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力度會更大,投入更多。近期政府還將投入200輛早餐車,解決部分困難家庭的就業問題。疏導點的建設將列入明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計劃。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