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海南市縣博物館生存狀況堪憂 如何走出困境?
海南市縣博物館生存狀況堪憂 如何走出困境?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王吉拉    2010-01-04

  被“遺忘”的市縣博物館

  

 

  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牽頭,省文體廳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合調研組,近日展開“海南博物館建設”專題調研。調研結果讓人震驚:除海口市外,海南各市縣博物館幾乎都成“掛牌館”,“守廟館”,有的有機構無館舍,有的有館舍但不能正常對外開放,有的展館與庫房合一、且為危房,甚至不如舊物倉庫…… 被“遺忘”的市縣博物館 文海南日報記者 黃 晶 圖海南日報記者 陳��

  每當人們談論起海南的市縣博物館,說癱瘓,言過其實;說正常,難以服眾;說現狀,觸目驚心……

  1986年落成開放、曾名噪一時的省民族博物館,2004年立項的280萬元消防系統安裝經費至今未落實,因消防設施未達標,閉館至今。

  20年來,白沙博物館至今沒有建起獨立的館舍,800多件文物雜亂地堆放在不到20平方米的一間危房,更何談防火、防盜、恒溫、恒濕等安防設施?

  為數極少、極其珍貴的國家一、二級文物參雜堆放在倉庫一角,狹小潮濕,安保措施僅是24小時值班的保安,而這就是陵水博物館的真實現狀……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相似的境況,舉不勝舉,海南市縣博物館發展不均衡、建設模式單一、經費匱乏、文博專業人才短缺、市縣文物資源面臨損毀流失的潛在危險已經引起了省政協的高度關注。

  市縣博物館生存狀況堪憂

  為了讓海南市縣博物館發揮應有的作用,扶持市縣館盡快實現正常運轉,由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牽頭,省文體廳、民革海南省委、民進海南省委、農工黨海南省委有關人員組成的聯合調研組,近日展開“海南博物館建設”專題調研。

  截至2009年,我省現有2個省級博物館(海南省博物館、省民族博物館),14個市縣博物館(海口、三亞、儋州、瓊海、文昌、萬寧、東方、定安、昌江、陵水、白沙、保亭、屯昌、臨高等博物館),其中萬寧、白沙、屯昌、儋州4個市縣博物館有機構無館舍。

  國家文物局網站公布的2008年統計數據顯示,海南博物館建設事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博物館機構從業人員153人。具有文博專業資歷7人,具有考古發掘個人領隊資格的2人,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17人。

  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李朱全說,通過實地走訪海口、五指山、昌江、白沙、陵水、定安等市縣,并結合其他市縣博物館資料匯總,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全省14個市縣博物館雷同相似,都是如出一轍的綜合性博物館。

  具體說來,館藏文物少,館舍破舊,安防設備落后,對外開放條件缺乏。有的有機構無館舍,有的有館舍但不能正常對外開放,有的展館與庫房合一、且為危房,甚至不如舊物倉庫;辦館模式單一、沒有突出特色;博物館展廳長期處于傳統的靜態陳列狀況,缺乏生動多樣的展示形式,難以發揮社會教育作用和社會服務功能。

  人才短缺卡住市縣博物館“脖子”

  昌江博物館現有編制5人,其中2名具有中級職稱,2名具有初級職稱,工作人員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算是海南市縣為數不多的“高學歷”博物館。

  即便如此,當記者“慕名”走進1986年布展、至今一成不變的昌江博物館,還是頗為震驚:1987年由廣東美術學院師生制作的王下鄉皇帝洞古人生活場景,用一個破損的玻璃罩隔開,泥塑已經掉色,底部松散;珍貴的陶器就地擺放,沒有任何防護設備;黎族的傳統生產工具堆在墻角,上面滿是灰塵……只有在重大節日時才會開館,平時偶有一些專家學者預約參觀。

  方小玲,昌江博物館副館長、文博館員,自1986年昌江博物館籌備至今一直在此工作,每年也會征集文物,參加考古調查等等。

  方小玲印象中的昌江博物館幾乎沒有變化,只是偶爾更換過破舊的展柜,增加撤換一些文物而已。

  “最要命的是現在進行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三普),我們感覺很吃力,許多文博專業知識都是似懂非懂,單單依靠市縣力量是無法達標的。”方小玲說。

  據了解,省文物局為加強“三普”力量,集中省內專家力量,為每個市縣都增派了一名具有副高職稱以上的專家親臨指導。

  在昌江博物館辦公室的隔壁,就是一個用木板相隔的文物庫房,方小玲拿出幾件剛剛下鄉采集的文物標本,請隨行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超榮研究員鑒定。

  李超榮當場認定這是一批極其重要的石器時代文物,有石錛、石錘,也有古代裝飾用的精美石環,但進一步詢問文物標本出土地層等信息時,昌江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就無法回答了,而這一信息恰恰是文物斷代之關鍵所在。

  市縣博物館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存在著學歷、專業、知識結構等諸多問題,有的雖有一定學歷,但缺乏必需的專業技能,大多沒有專業學歷和職稱,尤其缺乏博物館管理、研究、文物鑒定,文物技術保護修復等專業知識。

  文博專業人才短缺,缺少學術帶頭人,人才的總量、結構和素質無法滿足博物館建設事業發展的需求,直接導致我省市縣博物館建設缺乏后勁。


 

      海南市縣博物館建設走出困境如何破題?

      重新定位展示個性

      

    海南師范大學生物多樣性博物館內的鳀鯨骨骼標本。  海南日報記者   李英挺 攝

      

    專題類博物館越來越受人們青睞。圖為孩子們在參觀三亞一家珍珠博物館。  海南日報記者  程范淦 攝

      

    因博物館被拆除搬遷,瓊海市博物館近兩年從民間收集的文物暫時存放在雜亂的庫房里。  海南日報記者  陳德雄 攝

      專家建議

      博物館建設既要突出海南歷史文化特色,又要著力于展現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最新成果,還要突破博物館限于靜態展示的傳統模式,探索創新辦館模式,拓寬渠道,靈活地注入商業元素,和旅游服務業緊密相結合。

      海南博物館建設要走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的路子,鼓勵民辦博物館。

      文海南日報記者 黃 晶

      倘若一個游客到法國旅游,如果沒去過盧浮宮,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再如一個到美國的游客,如果沒能走進大都會博物館,也是令人不解。

      而在我們的近鄰日本,通常旅行團都會安排若干個性化十足的專題博物館作為旅游目的地,讓異國游客體驗日本文化。

      久負盛名的國際度假勝地海南島,除了椰風海韻的濱海旅游特色,作為海南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博物館的開發利用顯然遜色太多。

      市縣博物館:

      重新定位建特色類博物館

      博物館屬于永久性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其建設和發展與一般的樓、堂、館、所迥然不同,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特殊性,它不是對一般性社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是對中華文化遺產這一特殊資源的保護與傳承。

      記者在對海南市縣博物館的采訪中,深刻感受到市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對未來發展定位的迷茫,只是籠統地表達出需要改變,但如何改,怎么改,卻是無語。

      近日,國家文物局在河南召開全國博物館工作會議,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息:“我們不贊成縣縣建博物館,但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根據本地的資源優勢,結合重大的考古發現和文物保護需求,建設遺址博物館,地市級中心城市要把建設特色性博物館作為重點,省一級要重點建設綜合性博物館。”

      說起遺址性博物館,讓人不禁想到四川成都的金沙遺址博物館,金沙遺址是中國文化遺產標志“太陽神鳥”的出土地,也是21世紀我國第一項重大考古發現,短短幾年已經發展成為四川旅游的首選目的地之一,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成功與旅游對接的遺址博物館。

      說到海南,昌化江流域有眾多古老洞穴,出土大量史前文物,也是研究海南島古人類生存活動的重要遺址,信沖洞、皇帝洞、混雅嶺相距不遠,不失為建設海南島西線遺址類博物館的一處絕佳選址地。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瓊海可以考慮依托潭門漁港,開發南海漁民歷史,借助更路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現南海漁民的血淚開發史,文昌可以結合華僑特色,宋慶齡故居開發專題博物館等等。

      定安縣博物館已經準備利用張岳崧等名人故里的文物資源和優勢,積極舉辦各類精品展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服務。

      省旅發委:

      專題博物館建設可對接旅游

      省旅發委副主任陳耀說,保護、傳承和利用具有海南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理應將博物館建設納入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規劃。

      文化旅游是當前最流行的旅游,一個地方的旅游產業如果失去文化內涵的支撐,吸引力會大打折扣。云南、浙江的旅游之所以如此興旺,與其深厚的文化資源是密不可分的,海南文化既有中原文化的痕跡,又有獨特的島嶼文化色彩,具有唯一性與不可替代性。

      陳耀認為,海南各級、各類博物館所征集和珍藏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它們是海南歷史文化的活見證,這些博物館是展示海南歷史文化的特殊行業和重要窗口,它的效益不僅僅局限于歷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范疇,它對經濟發展同樣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目前,三亞大小洞天風景區的自然博物館、亞龍灣景區的貝殼館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省旅發委的扶持,作為旅游參觀的一項重要內容。

      陳耀說,博物館建設既要突出海南歷史文化特色,又要著力于展現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最新成果,還要突破博物館限于靜態展示的傳統模式,探索創新辦館模式,拓寬渠道,靈活地注入商業元素,和旅游服務業緊密相結合起來,從而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像東方市的白查村如能建立民族民居博物館,可以跟酒店業相結合,讓客人切身體會住入船型屋的奇妙感受。

      省旅發委計劃擴大扶持專業博物館的力度,結合博物館收藏資源,重點打造旅游熱點,注重展示功能的開發與利用。

      省文體廳:

      整合資源為國際旅游島建設載入文化內涵

      博物館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標志性文化設施,其建設既要突出專業性,又要體現群眾性,其口碑不取決于設計者個人的沾沾自喜,而取決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津津樂道。

      “海南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遠景,應建設一個以省級博物館為龍頭,市縣博物館為骨干,行業和個人博物館為輔的博物館體系,滿足各個社會階層的文化需求,促進社會文明祥和。”省文體廳王亦平處長說。省文體廳作為全省文博事業的行業指導,已經著手對海南博物館建設進行評估定位,將整合各市縣文博資源為國際旅游島建設載入歷史文化內涵。

      王亦平說,海南博物館建設要走多元化、多樣化、多層次的路子,鼓勵民辦博物館,民辦博物館應與國有博物館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截至2009年8月,在各級文物部門登記注冊的民辦博物館有386個,占全國博物館總數的13.3%,成為我國博物館體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目前,在省文體廳注冊的民辦博物館僅有3家,即五指山蝴蝶博物館、萬寧市興隆華僑農場的海南天涯雨林博物館、海南師范大學生物多樣性博物館。

      民辦博物館相對于國有博物館而言,只是辦館藏品、經費來源和舉辦者不同,其辦館方向,藏品保護、社會教育和服務目標等方面是一致的。因此,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具有同等法律地位,享受的優惠政策應該是一致的。

      此外,具備條件的市縣博物館要把文物迎進來、請出去,多辦專題性展示,創新博物館運作方式、展覽形式和辦館模式,在突出本地歷史文化特色、打造本地文物(文化)上下功夫,使潛在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相關推薦
    最熱評論
    驗證碼:發表評論
    熱新聞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久久天堂AV女色优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精品香蕉伊思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杨幂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琪琪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三人毛片|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 精品久久久久久777米琪桃花|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麻豆| 国产精品视频1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 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