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第二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南京中山陵風景區成功入選。這標志著中山陵風景區獲得了申報世界“雙遺產”的第一張“入場券”,邁出了“雙申遺”的重要一步。據悉,本次列入該名錄的景區全國僅8處,江蘇省內僅中山陵1家。
兩年前申報“中國雙遺產”
據了解,目前國內僅有10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分別是泰山、武夷山、峨眉山等景區。
中山陵園管理局局長王鵬善告訴記者,中山陵風景區要想成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必須先獲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專家認同、審批,進入《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然后才能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申遺”申請。
2008年,中山陵園管理局將中山陵、明孝陵及廖仲愷墓等文化與自然景觀進行“打包”,向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遺產辦公室提交了“雙遺產”申報方案。
近日,國家住建部組織專家對申報遺產的資源價值、管理狀況進行綜合審查后,向社會公布了《第二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入圍者分別是安徽省天柱山風景名勝區、江西省井岡山風景名勝區、山西省恒山風景名勝區、四川省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江蘇省南京中山陵風景區等8家。
而早在2006年,河南云臺山風景名勝區、青海湖風景名勝區、黑龍江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等13家景區已入圍首批“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自然、文化資源具有競爭力
中山陵園管理局巡視員余金保介紹,國家住建部專家評審后認為,面積31平方公里的中山陵風景區自然、文化資源均在全國具有競爭力,符合國家級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申報的資格和條件。
余金保說,中山陵景區的申報方案對“申遺”理由有詳細闡述。在自然遺產特征上,景區擁有森林面積3.2萬畝,古樹名木共113科600多種,森林覆蓋率高達80%;山體區域內擁有10大水系、15處湖泊等。
在文化遺產特征上,明孝陵已是世界文化遺產,孫中山先生陵墓――中山陵及景區內的民國建筑也已具備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要求,加上景區內還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6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各類文物古跡遺存200多處,構成了一個內涵豐富、結構完整的文化遺產體系。
春節后開寫世界“雙遺產”申報文本
余金保昨透露,春節后,中山陵園管理局將對照世界“雙遺產”的申報標準,邀請多方專家前來撰寫中英文的雙語《申報文本》。
《文本》完成后,該局將根據國家排定的申報順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提交。而世界遺產委員會規定一個國家一年只能申報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和一個世界自然遺產或一處“雙遺產”。目前國內還有不少“遺產”在“排隊”,所以中山陵景區申報世界“雙遺產”尚需時日。
此前的2003年7月4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南京明孝陵以全票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大金門、四方城將實施“加頂”保護
中山陵園管理局人士昨稱,該局今年將繼續加大對景區文物保護和自然景觀修復力度,醞釀對大金門和四方城進行“加頂”保護,同時在紫金山上再建兩條登山道和一條人行棧道。
大金門是明孝陵神道前的第二座建筑。余金保說,據史料記載,明孝陵建成時,大金門和四方城原本都有頂,大金門上是廡殿頂,四方城上則是重檐歇山頂。但在150年前的戰火中,這兩處建筑的屋頂均被毀壞。近年來,這兩處建筑和明樓一樣,遭風吹雨淋后墻壁出現滲水、腐蝕,甚至出現過裂縫、城磚松動變形等問題。為此,管理局決定對四方城和大金門實施“加頂”保護。
中山陵園管理局還將在紫金山上的兩個區域――“紫金山索道停車場到西馬腰”、“中山植物園圍墻北側到山頂”新修兩條登山道。新的登山道建成后,該局將對上述區域附近的植被進行修補。兩條登山道有望于今年10月1日建成使用。
中山陵園管理局還計劃修建一條從衛橋到行健亭的人行棧道。其全長近3公里,建成后這一區域將實行“人車分離”。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