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創中國航天旅游新時代 ———海南航天主題公園填補中國旅游空白 本報記者單憬崗 實習生吳維楊 張璐璐 2008年11月3日,中國(文昌)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項目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高峰論壇在文昌舉行。本報記者王凱攝 航天英雄楊利偉被聘為文昌中學名譽校長。 本報記者林萌攝 文昌石頭公園。本報記者王凱攝 文昌銅鼓嶺月亮灣風光。 本報記者王凱攝
|
讓時間定格在3個珍貴的日子———
2007年9月2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消息迅即傳遍全世界。
2009年9月14日,中國海南航天發射場在文昌破土動工,標志著我國新建航天發射場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2009年11月24日,海南航天主題公園已基本完成規劃和設計,即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這是海南歷史性的升騰時刻,這是振奮海南人心的歷史時刻。
1970年代,航天港與海南擦肩而過,海南由此開始了漫漫30多年的航天夢想之路。30多年的等待與努力,海南終于圓了航天島的夢,文昌終于實現了航天城的夢,海南也將因此搭上航天火箭,進入全新的航天旅游時代。
從封閉到開放50年涅槃
航天旅游,這在過去數十年間的中國,根本不可想象。
對于絕大多數國人而言,航天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產業,而旅游的發展則高度依賴于對外開放,兩個產業有著截然相反的開放度。
2009年11月29日,時值隆冬,寒流陣陣,頻襲北方,海南卻溫暖如春。從文昌前往發射場即將征地建設的龍樓鎮和東郊鎮,依然可以看到一些村子的公告欄里還張貼著一張張地圖,上面把每個需要搬遷的地方都用紅線圈了出來。如此大張旗鼓地宣傳航天發射場的建設,和我國前3個發射基地總是長期處于保密狀態,形成了一種極大的反差。
從龍樓鎮開車行駛十幾分鐘,記者來到西地源村,在一片田地間豎立著一個標志,上面清晰表明了該處將要建成的建筑類型。陪同人員自豪地說:“文昌雖然是中國第四個發射基地,卻是中國第一個在海邊建設的發射場。”
其實,50年前選點建設中國第一個發射場的時候,我國就已經在青海湖、上海和東北沿海地區做過勘察,當時就決定在東北建一個導彈試驗的海上分場,這都是保守了幾十年的機密,直到今天,很多人還都知之甚少。
1970年代,國家建設地球同步軌道發射場時,海南曾經是發射場的首選地。但由于軍事安全上的考慮,航天港未能選定這個從發射衛星本身來說最佳的場地。
2009年9月14日上午,在文昌市龍樓鎮海南航天發射場動工儀式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這里,曾任西昌發射中心副主任、現任海南航天發射場工程指揮部主任的王維昌,打破了前三個發射基地建設時的靜寂,在現場公開向全世界游客發出邀請。“海南的海水非常清澈,沙灘非常潔凈,椰子樹也非常美麗,未來,火箭將在這樣的背景下飛向藍天,確實是非常壯美的景象。”
而普通民眾的遭遇,也更能說明航天旅游的發展前景。
“神舟之父”戚發軔院士回憶說:“曾經有當地牧民不經意誤入發射場內,都會被蒙著眼睛送出發射場。選址的偏僻主要是出于保密因素的考慮。”
而海南航天發射場將建成完全開放的發射場,意味著今后普通公眾也有機會進入發射場參觀。海南航天發射場工程指揮部副主任張平介紹說,我國其他的發射場建設時間較早,旅游參觀設施沒有進行專門設計,而海南航天發射場將設計系統的參觀路線,在不影響發射任務的情況下,航天發射設施將向廣大游客開放。
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夢倫告訴記者,海南航天發射場這是繼酒泉、西昌、太原三大內陸發射場后,中國建設的首個濱海發射基地,將顯著促進國際合作和擴大對外航天發射服務,提高商業競爭能力,使我國可以更多地承攬國際商業發射服務,促進我國空間技術發展的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據省科技廳原副廳長、航天學者何質彬認為,從內陸邊遠地區走向沿海開放前沿,航天發射場選址決策的變化,本身就體現了航天事業的進一步開放,也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科技、經濟等綜合大國的自信。而一旦與廣袤無垠的開放外太空相銜接,必將促進海南旅游的更大發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將因此攀上“火箭速度”。
航天旅游 國際旅游島殺手锏
2009年11月29日,文昌龍樓鎮銅鼓嶺腳下,南海海浪千疊如雪,星光村地勢平坦似抹,一個個典型的文昌農舍錯落在椰樹掩映間。一面是驚濤拍岸,一面是椰影村靜;一邊是海風拂面,一邊是綠意盎然。幾位老人在樹蔭下閑談,幾個小孩繞膝嬉玩,小雞在母雞帶領下覓食,怡然自樂。
星光村的這種平靜即將成為歷史。在距該村出口不遠的山坡上,就是發射中心的衛星定位處,一個用鋼筋水泥澆鑄的石墩標志固定在泥地上。早有不少游客趕來,先睹為快,拍照留念,試圖見證文昌航天發射場的前世。
有人開玩笑說,“星光村”的村名,天生注定了它與衛星有緣,這從航天城的選址的一波三折可略窺一二。何質彬說,最初選址定在銅鼓嶺,但如此一來若衛星向南發射,運載火箭需穿過很長一段居民區才能到達海面,因此被否決。之后專家們又考慮過瓊海和三亞等地,但都不太符合條件。驀然回首,專家重將目光聚焦文昌,發現銅鼓嶺不遠處的星光村,既有港口之利,在衛星發射時,無論向東還是向南,都無須經過居民區。這才讓“星光村”名副其實起來。
與此相類,海南旅游與航天的緣分也正在一天天清晰起來。
2009年11月23日上午,在海口召開的海南航天發射場配套區和主題公園規劃設計匯報會上有關人士透露,與航天發射場相配套的航天主題公園即將開工興建,其一期投資總額為2億美元,預計于2014年建成。
張平表示,目前海南航天發射場配套區總體規劃方案已基本完成,主題公園建成后,中國原子彈、導彈、氫彈的模型,和神舟一號、二號、五號、六號飛船的模型,都會在此展示,每年可以容納30萬人次參觀,并可同時容納3000人觀看火箭發射。
有資料顯示,隨著阿波羅登月飛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佛羅里達州成了全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壯觀的航天發射吸引了大量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不遠萬里前往參觀。1988年和2003年“發現號”航天飛機發射升空時,來自各地的參觀者逾百萬人。
“航天對旅游的加熱效應”不僅在國外體現,國內同樣如此。據不完全統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對外開放以來,先后有160多萬人次到發射場觀光旅游,該市旅游局初步統計,2007年“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前后,參觀人數多達4萬余人,直接收入4000多萬元,間接收入近1億元。酒泉市旅游局統計,2008年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前后,前往酒泉衛星發射場和周邊參觀的游客也達到2萬人。
“如果要文昌基地發射一顆衛星或一個太空站,肯定會有不少人不遠萬里,到文昌來看現場發射。”“神舟之父”戚發軔院士認為,航天城是一個特殊的旅游景點,會讓更多游客感興趣,將成為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一個重量級“殺手锏”。“既然來到文昌了,他們有些人不會馬上離開,還會順便游覽文昌甚至海南的其他旅游景點,這對當地的交通、住宿、餐飲等會起到助推作用。”
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會執行會長楊哲昆教授表示,大型航天發射場往往也是一個國家的旅游勝地。通過大型航天發射場的建設,統一規劃海南島東北區域特別是文昌市的旅游產業,使航天發射、生態旅游業和航天科技旅游三位一體,將為海南提供一個具有高科技特色的現代化旅游勝地,加快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步伐。
航天城剛建旅游已升溫
曹英學是西昌精英旅行社的董事長,最近一段時間他成了“空中飛人”,穿梭在文昌與西昌之間。
1997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委托曹英學經營參觀衛星發射的經營權,使他從此與跟航天結下不解之緣。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在西昌發射升空時,曾創造了“20秒帶給西昌1個億”的經濟佳話。因嫦娥工程旅游資源的開發,曹英學被媒體稱為“航天旅游經濟開發第一人”。
當要修建海南文昌發射場的消息傳來時,曹英學又開始考慮如何在文昌發展他的航天旅游事業了,他在文昌組建了嫦娥奔月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并準備在文昌拿一塊地,“把生意做到文昌去,繼續傳播航天旅游文化。”
海南航天發射場項目的正式開工建設,給海南旅游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外界普遍認為,2013年航天項目建成使用,將給文昌帶來大項目進入的投資熱潮,也將引發海南新一輪旅行商開發熱潮。
然而如曹英學一班精明的旅游商已經迫不及待,不愿再等到2013年。2009年國慶,嫦娥奔月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就未雨綢繆地適時推出了旅游新產品“見證奇跡·航天建設游”,給文昌帶來了不小的人氣。
據統計,2009年10月1日至8日,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工建設奠基場地接待的參觀者約有1.5萬人,其中大部分為慕名而來的自駕車旅游者,游客們紛紛在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火箭總裝測試廠房等處攝影留念。
航天游也帶動了文昌整個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去年黃金周期間,全市各“農家樂”經營點接待的游客達到了17000人次。文昌的酒店也爆滿,房價一路走高,增幅最大超平時價格的1倍有余。特別是中秋當晚,很多自駕車游客不得不租用帳篷,或租住在景區附近的農戶家里,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航天旅游 將重塑瓊北旅游地位
文昌市委書記裴成敏認為,從南國名城到航天名城,文昌乃至全省旅游正面臨千載不遇的發展機遇。“兩橋一路”項目建成后,將把鋪前古鎮、木蘭頭、抱虎角、月亮灣、銅鼓嶺、宋氏祖居、東郊椰林、鋪前灣、新埠灣、山雅灣、寶陵灣以及在建的航天主題公園等特色旅游資源連成一線,將進一步搭起我省東部濱海旅游新通道,把瓊北旅游圈和東部濱海旅游資源緊密連接起來,形成我省新的旅游產業帶,為瓊北乃至全省提供特色化、多樣化、高品位的旅游產品。
據悉,航天城建設已經引起國家旅游局的重視,已經明確下達文件要求海南省旅游局,要利用好航天城建設給海南旅游帶來良好機遇。省旅游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航天城落戶文昌,從市場效應層面來說,項目的巨大市場效應將引起全省旅游資源的重新配置,將引起全省尤其是文昌旅游開發建設一輪新熱潮,目前大量客商進入開發文昌旅游,以及大量旅游企業紛紛設計經營文昌旅游線路就是明證。從國家政策層面來說,航天城是國家重點項目,國家必將投入大量資金,配套建設項目所需的相關基礎設施,這無形將進一步完善海南和文昌旅游的基礎設施,從而對國際旅游島的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
楊哲昆認為,航天發射場的建設,毫無疑問將再次激活文昌得天獨厚的旅游產業,重塑文昌在瓊北經濟格局中心地位,建立起整個瓊北旅游圈的大循環,進而形成海南完整的“陽光東海岸”旅游產業發展戰略布局,推動整個國際旅游島建設。
本報記者單憬崗 實習生吳維楊張璐璐
相關鏈接
充滿海島特色的航天主題公園
海南航天主題公園規劃占地約6100畝,中國航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將在區內緊鄰航天發射場區域,打造一個“中國唯一、國際一流”“充滿航天科技文化和海島特色”的主題公園。公園以“夢想騰飛之地”為主題,分為地球、太陽、月球和火星4個園區,兼具公園游樂、發射場參觀、實時看發射3項功能,能給游客帶來全新的體驗。據規劃設計分析,航天主題公園年游客量超過200萬人,其中每次火箭發射將有超過15萬人現場觀看。配套區同時還配置有航天技術研發、科技會展交流、休閑度假、生活娛樂等多功能的綜合服務設施。
據介紹,在項目前期階段,中國航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邀請了國際知名的建筑規劃設計公司WB進行發射場配套區總體規劃,美國著名的游樂園策劃公司BRC對航天主題公園進行設計。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