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國際郵輪母港
———海南郵輪經濟的快速崛起之路
本報記者程范淦
俯視三亞郵輪碼頭。本報記者張杰攝
豪華郵輪停靠在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專用碼頭。本報記者張杰攝
2006年3月23日,三亞鳳凰島郵輪港試航成功。本報記者張杰攝
境外游客搭乘麗星郵輪登島觀光購物。 本報記者古月攝
郵輪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度假酒店”,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個世紀80年代,首艘郵輪停靠三亞,海南開始和郵輪結緣。2006年,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專用碼頭竣工,郵輪試航成功,海南郵輪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
去年金秋時節,海南又迎來發展郵輪經濟的重要機會。11月4日至7日,2009中國郵輪產業大會在三亞召開,各界嘉賓齊聚,共商郵輪產業發展大計,國家4個部委適時發布促進郵輪產業發展新的措施。海南也借機鄭重宣布:三亞正處在郵輪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機會,要把三亞打造成郵輪母港。
歷史:郵輪首次與海南親密接觸
郵輪與海南的親密接觸,可以追述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三亞市口岸辦提供的資料表明,1989年12月6日,巴拿馬籍郵輪“海洋珍珠寶”停靠三亞港,是郵輪造訪我省的開始。但當時三亞還沒有郵輪碼頭,邊檢人員只得登上郵輪,為游客辦理手續。運送游客上岸,則采用小艇,一撥一撥來回擺渡。2000年,麗星郵輪開辟香港—海口—越南下龍灣的航線,郵輪也開始停靠海口。
即使如此,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到2006年之前,就有郵輪停靠我省港口,但是,都只能算是“曇花一現”。長期研究我省郵輪經濟的人士、三亞市口岸辦主任左正和說,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到2006年,總共有20多艘次的郵輪停靠過我省的三亞港、秀英港,但是那時港口的硬件設施還不夠完善,市場培育不充分,郵輪對旅游的一個推動作用,還缺乏力度。
現狀:建成全國首個專用郵輪碼頭
郵輪業在中國屬新興產業。在2006年以前,我國內地游客體驗郵輪游,一般都是乘飛機到香港,然后再從香港參加郵輪游。2007年7月,歌詩達、皇家加勒比郵輪相繼在上海、天津開辟郵輪航線,中國郵輪經濟開始迅猛發展。
據中交協郵輪游艇分會統計數據,2007年,我國港口國際郵輪停靠270艘次,2008年則達到344艘次,增幅27.4%;出入境郵輪游客也從2007年的46.5萬,增加到2008年的56萬人次,增幅20%。
“從2006年起,海南的郵輪經濟發展速度處于我國領先地位”,中交協郵輪游艇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說。2002年,三亞鳳凰島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建設鳳凰島國際郵輪碼頭。4年后,碼頭一期工程竣工,這是我國第一個郵輪專用碼頭。
2006年12月,意大利“愛蘭歌娜”號郵輪成功泊靠鳳凰島國際郵輪港,三亞國際郵輪客運港開始投入試運行。從那時起,國際郵輪就不斷造訪三亞。
三亞市口岸辦提供數據表明,2007年,國際郵輪停靠鳳凰島碼頭58艘次;2008年,則達到了132艘次,增幅長了128%;出入境郵輪游客也從2007年的6.16萬人次增長到2008年的26.27萬人次,增幅326%。左正和說,從2006年鳳凰港開始試停靠郵輪,到2009年4月份,一共有208艘次國際郵輪停靠過三亞,出入境郵輪游客近30萬人,國外游客18萬多人。
與其同時,海口也迎來數艘郵輪。2007年,“寶瓶星”、“天瓶星”等郵輪停靠海口,為海口帶來了高端的國內外游客。左正和感慨,取得這一成績實屬不易。三亞鳳凰島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萬茂說,海南的郵輪經濟從此才算開始啟航。
郵輪碼頭建設、口岸等各部門探索快速通關服務、落地簽證、21個國家旅游團享受“15天免簽證”政策、瓊港聯手打造“一程多站”式旅游合作……這些促使郵輪經濟發展的軟、硬條件不斷得到完善,我省郵輪經濟走上了快車道。優勢: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海南發展郵輪經濟,天時、地利、人和”,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錢永昌這樣說。
省長助理、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陸志遠說,海南島地處中國最南端,位于東南亞經濟圈內,西臨北部灣,南瀕東南亞各國,北望臺灣,處于西太平洋的中心,是國際海運的必經之道;而三亞則位于中國最南端,北上可以通達香港臺灣、日本,南達南中國海、東南亞及印度洋,是遠航南中國海及印度洋的必經之路,是國際環球郵輪東南亞交通“中轉站”及航運補給線,擁有郵輪旅游航線十分優越的戰略地理位置,在發展郵輪經濟方面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自然條件。
“三亞擁有地理位置優勢,郵輪從三亞出發,可選擇多條航線到我國香港及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美國嘉年華郵輪公司執行董事福斯基說,他領導的歌詩達郵輪公司愿意并且也有誠意在發展海南郵輪產業中做出相應的配合。
海南發展郵輪經濟不僅地理位置優越,也有很好的天時。陸志遠認為,我省國際旅游島建設為海南郵輪旅游帶來重大機遇,加快發展郵輪經濟正當其時。他說,省委、省政府重視是發展郵輪產業的先決條件。
2008年8月份,我省和香港簽署《關于進一步深化港瓊“一程多港”旅游和誠信游合作協議》、《加強郵輪旅游合作安排》等,這些都為我省郵輪經濟快速發展奠定基礎。羅保銘省長出席2009郵輪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會見美國嘉年華郵輪公司執行董事福斯基等舉措,則進一步表明我省要加快發展郵輪經濟的決心。
“海南發展郵輪經濟,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注重于軟件的打造”,三亞市口岸辦主任左正和說,三亞海關、邊防、邊檢等單位在實際工作中,相互協作,出臺提高通關效率的一系列標準,提升了口岸的人性化和高效率通關服務質量。
機遇:國家出臺郵輪新政
作為經濟增長的新方式、新領域,郵輪產業越來越被中央和國家所重視,特別是,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加深、我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加快發展郵輪經濟,對刺激消費,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意義非常重大。
2008年6月,國家發改委下發了經國務院同意的《關于促進我國郵輪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2008年10月,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在第三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上提出,郵輪旅游是我國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新領域新方向。2009年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提出“促進和規范郵輪產業發展”。
去年以來,中央領導對我國郵輪產業十分關注,4月18日,溫家寶總理提出允許大陸公民經香港乘坐郵輪赴臺旅游。5月8日,溫家寶總理考察廈門郵輪中心。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又考察了廈門郵輪中心……
中央各部委和各港口城市對發展郵輪經濟進一步重視和列上議事日程,一系列鼓勵政策與措施也陸續出臺。2009年1月份,教育部已將郵輪專業納入全國招生目錄。2月份,國家旅游局將郵輪旅游納入濱水旅游規劃體系,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也出臺了《國際航行郵輪群體性疾病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技術方案》。
11月份,2009中國郵輪產業大會在三亞召開,交通運輸部在郵輪發展論壇上宣布:外籍郵輪在我國境內可以實現多港掛靠;公安部發布方便中外郵輪旅客出入境邊防檢查的四條新措施;海關總署宣布,將郵輪監管辦法向政法部門申報為2010年度一類立法項目,以明確海關對郵輪監管的具體模式及操作程序和要求,簡化郵輪通關手續;國家旅游局提出,積極發展近海郵輪旅游、有序發展入境郵輪旅游,努力開發適合中國旅客的郵輪旅游產品,將成為推進我國郵輪旅游的市場切入點。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郵輪研究所副所長程爵東認為,這將是我國發展郵輪經濟的一波浪潮。
繼三亞郵輪專用碼頭后,中國各沿海城市的郵輪產業也加速前行。上海、廈門兩個國際郵輪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天津郵輪母港碼頭、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等也將在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廣州、深圳、珠海、寧波、青島、秦皇島等沿海城市也開始關注郵輪碼頭規劃和建設。
國際各大郵輪公司也表達出對中國市場的高度興趣。程爵東認為,近一兩年,國際郵輪市場會向亞太等地區轉移,中國郵輪市場也逐漸會成為國際郵輪公司翹首角逐的陣地。
行動:打造中國郵輪母港
面對此輪發展郵輪經濟浪潮,海南也有所籌謀。
去年11月4日,省長羅保銘在三亞會見前來出席今年郵輪發展大會的美國嘉年華郵輪公司執行董事福斯基時說,郵輪產業不僅符合海南的產業發展方向,也符合國家調整經濟結構、拉動內需的投資方向,海南省要把三亞打造成郵輪母港,進一步完善郵輪產業。
無疑,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海南郵輪經濟的一個重大措施。在郵輪產業的新一輪博弈中,海南不能放慢腳步。
“海南一定要加快對郵輪基礎設施、尤其是港口的建設,從郵輪掛靠港口轉變為母港”,海南旅游研究所研究員李青認為,在郵輪產業這條價值鏈條上,母港得到的效益要比掛靠港大得多。研究表明,郵輪母港的經濟收益是停靠港的10-14倍,郵輪經濟對郵輪母港所在區域的經濟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郵輪經濟研究所今年出臺的《全球郵輪市場現狀分析》披露,2007年北美地區的23個郵輪母港,為美國創造了38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和35萬多個工作崗位,邁阿密、波士頓、紐約等世界級的郵輪母港為所在的城市貢獻了超過15%的經濟增長率。
三亞鳳凰國際郵輪碼頭是全國第一個郵輪專用碼頭,到目前為止,已經建成一個10萬噸級國際郵輪專用碼頭,配套了近萬平方米、設有8個邊檢通道的現代化客運聯檢樓。但是,隨著郵輪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大國際郵輪公司不斷加大對重大噸位豪華郵輪建設的投資,鳳凰島國際郵輪碼頭的擴建又將擺上日程。
三亞鳳凰島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憲云說,2010年初就正式開工,在鳳凰島再建一個25萬噸泊位;在島西側的白排礁水域建設三個兩邊都可以停靠郵輪的突堤式碼頭。屆時,港口就可以同時停靠9艘大型豪華游輪,鳳凰島國際郵輪碼頭就將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的郵輪碼頭。
曾憲云說,鳳凰島國際郵輪碼頭一旦成為母港后,將會帶動周邊區域城市設施、景區、景點、購物商場等一系列的改造、升級,進一步提升三亞的城市品質。
海口也加大對郵輪基礎設施的建設。海口市市長徐唐先透露,未來的秀英港區將加快向國際郵輪母港方向發展,目前已經建成接待7萬噸級大型豪華國際郵輪能力的泊位3個,國際聯檢樓也在建設中,將于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
本報記者程范淦
全球最大的郵輪
“海洋綠洲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郵輪,它長360米,寬47米,高出水面65米。它斥資9億歐元建造,排水量達到225280噸,可搭載6360名乘客及2000名船員。全船共有16層甲板,每層甲板上都建有客艙,客房更是多達2700間。僅從這組數據來看,它就將刷新多項郵輪業界的紀錄,可謂當之無愧的“海上巨無霸”。
全球第一的超級豪華郵輪公司
全球第一的超級豪華郵輪公司為嘉年華郵輪公司,現在有32條豪華郵輪服務于全球各地。
首家在中國運營的國際郵輪公司
首家獲得在中國運營,并以中國港口為母港的國際郵輪公司的是意大利歌詩達郵輪公司(CostaCroiereS.p.A)。2006年7月,歌詩達愛蘭歌娜號在中國首航,標志著歌詩達郵輪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成為第一家在亞洲和中國設立常規航線的國際郵輪公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