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游輝映海洋游
讓“綠色”和“藍色”成為海南旅游發展的兩大杠桿
2008年,海南省各森林旅游區接待游客約300萬人次,旅游收入約5億元,成為海南旅游收入新的增長點。今年以來,正當社會各界對建設國際旅游島呼聲甚躍的時候,這組數據一度讓海南對“綠色旅游”的深度開發產生了更多憧憬。
海南旅游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以濱海為主的藍色旅游已經日漸成熟,而相比之下,以森林為主的“綠色旅游”一直是產業短腿。而今年11月,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塔勒布·瑞法依在旅游國際論壇會議上做出了預測性的表述,“綠色旅游”是未來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實際上,以森林游為主體的生態旅游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在一些發達國家甚至成為主導產業。
有專家提出,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背景之下,海南旅游面臨著由“藍色”向“綠色”延伸,濱海向山地延伸、平面向立體延伸的發展態勢。由此海南的旅游資源將會面臨一次新的再整合開發。海南森林面積171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1%,作為中國最大熱帶林區,海南應該如何深度挖掘綠色的“森林游”,讓“藍色”和“綠色”成為海南旅游發展的兩大杠桿?
“森林游”起步早資源豐
卻為何不出“品牌”?
記者從省林業局了解到,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我省的森林游就已經揚帆起步。1992年尖峰嶺林業局建起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十余年過去了,目前海南已建立了7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省級森林公園和一批森林旅游景區景點。尖峰嶺、吊羅山、黎母山、七仙嶺、藍洋、霸王嶺、獼猴嶺、五指山、陵水猴島等森林公園和保護區,已成為海南標志性的熱帶森林旅游景點。然而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海南的零散的“森林游”卻依然沒有形成高端品牌,而淹沒在眾多旅游線路網絡中,甚至僅僅是自駕游或者戶外游團隊光顧的景區,不能成為國內外游客直接的旅游目的地。
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認為,發展熱帶森林旅游是社會經濟發展必然選擇,也是一個發展趨勢,但整體上海南森林旅游缺乏統一而高水平的規劃,整體品牌未成型,占有半壁江山旅游資源優勢的熱帶森林旅游,未能成為海南旅游主體產品。
“休閑度”不足
讓山地風光好看不好玩
森林游擁有豐厚的資源卻緣何做不出大品牌?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大多森林山地游項目都擁有很好的觀光度,即絕美的熱帶自然風光、雨林山地體驗,但休閑度的體現普遍欠缺,而休閑度中能體現出高端服務的更是鳳毛麟角。
“這里的風光雖然好,可是我們能玩幾天?我們能住多久?”有過多年戶外旅行習慣的胡小姐告訴記者,即使在一片大森林里,人們也希望能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同時也要住得舒服。
她說,如今人們所傾向的旅游模式已經從觀光式向休閑式過渡,然而,在她旅經的一些森林游項目中,景區所提供的酒店服務依然相對滯后,遠遠不及濱海酒店的硬軟件設施,距離真正的山地高端度假水平很遠。作為一名游客,她很希望在“頂級”的自然環境中能夠享受到頂級的商旅酒店服務。同時有專家指出,未來森林旅游景區必須建設與之配套的娛樂或體育活動產品項目,通過豐富游客的生活和體驗更多地吸引游客。
國內外旅游市場
對“綠色”興趣正濃
頂級的自然風光體驗,加上頂級的酒店休閑服務,是打造高端森林游的重要基礎,那么高水平的規劃應該解決森林游的什么問題?海南兩大森林游標桿景區的成功試水,顯然回答了以上的疑問。
2003年11月,被譽為“第三代景區”的三亞亞龍灣熱帶森林公園項目正式推出,作為海南省第一座濱海山地生態觀光兼生態度假型森林公園,正式對新型的綠色旅游開發試水。亞龍灣熱帶森林公園總面積1506公頃,除開展登山探險、休閑觀光外,還可以進行養生度假等多種旅游活動,增添了森林景區的高端色彩。自今年9月開園以來,該景區每天接待游客約2000人。
同樣打出品牌效應的呀諾達熱帶雨林也成為了海島綠色生態旅游的標本。自2008年初該景區將綠色旅游作為旅游產品正式推向市場后,深受社會及業界的廣泛關注,目前景區日接待量接近5000人。
今年12月初,意大利歌詩達郵輪部經理一行對三亞亞龍灣熱帶天堂進行了考察,該考察團隊的工作人員也表示,有山的旅游項目,對純粹的海上項目是有益的補充,郵輪旅游線路也正在考慮能否將這些森林旅游的項目納入網點。
山海齊輝“綠色旅游”藍圖鎖定海南中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海南高端“綠色旅游”已經寫進了海南國際旅游島規劃綱要,而這幅藍圖寫就的區域就設定在海南中部的熱帶山區,這里將成為我省未來高端森林旅游地帶。
記者從省林業局獲悉,加快森林游發展我省已有所動作。我省計劃在中部地區中建立野生動物園。中部高端森林旅游項目還包括五指山特別旅游區、五指山和瓊中山地高爾夫球場、定安南麗湖濕地公園等,更重頭的大戲是在中部設立海南島國家公園,用國際的視野海南中部旅游。
規劃中的海南島國家公園涵蓋中部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屯昌等縣以及定安縣南部、陵水吊羅山等地區,這里將打造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國家公園,世界級別的旅游品牌。整合熱帶雨林生態資源、熱帶特色景觀資源、原生態民族文化和民俗資源,通過小面積、科學的旅游開發,有效地保護大范圍的生態環境。
高端森林游挖掘一切原生態產品
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需要“山海齊輝”,然而要念好這本“山海經”需要對豐富的森林資源做出更多高水平的開發嘗試。
海南森林游興起至今,仍未有形成一個像南山、天涯海角這樣在全國響當當的旅游品牌,這一點引起了省旅游研究所所長楊哲昆的關注。
“海南島的原生態價值不可估量,一定要最大限度的保持森林旅游項目的原生態。”楊哲昆認為,海南打造高端森林旅游,最關鍵一環在于突出海南的原生態產品。
楊哲昆有一個巧妙的構思,就是在森林旅游里發展部落型酒店。通過跟當地老百姓合作,把酒店住房以部落的形式,分散在當地居民的居民點中去,利用通訊、網絡技術進行統一管理。“在加大森林旅游發展項目的安全、通訊、醫療等設施建設時,一定要避免出現砍樹毀林的做法,盡量不跟鋼筋水泥打交道。”楊哲昆說。
從去年9月開始,我省林業部門已積極部署,爭取國家林業局出臺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同時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森林公園建設資金,加快中部地區森林公園的公路、通訊、電力等基礎保障設施建設,為中部森林旅游開發掃除基建落后的障礙。眼下,綠色旅游的開發已進入全力提速軌道。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