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20余年之后,海南又一次站到了歷史前臺。
盡管最近一段時間,突如其來的冷空氣襲擊了中國大部分地區。而千里之外的海南三亞,其熱度卻絲毫未減。當然,海南最熱的不是天氣,而是房地產。
1月4日,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將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提升為國家戰略,并在投融資、財稅、土地、行業開放等領域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來自國家層面的信息一經公布,當下,這塊昔日曾經建造出600多棟爛尾樓、28萬畝閑置土地的省份再次引起了眾多投資人的目光。
還是在最近幾天,當所有房地產業內人士見到上述《意見》后,第一個直接的反應就是,“趕緊去海南買房。” “這幾天我接到好多電話,好久沒聯系的朋友都在問我海南投資的情況。”一位在海南房地產市場多年的杭州開發商這樣說道。而海南房地產市場近期的火熱狀況也確實驗證了這樣的判斷。
當地媒體的一些報道似乎能夠觀察出期間的熱度。
1月11日,海南三亞三亞灣一處樓盤打出樓價上調巨幅廣告:受益于國際旅游島政策,本項目鐵定于2010年2月8日樓價上調1000元每平方米。
同樣還是在1月11日,在三亞鳳凰島,兩幢五星級全海景豪華酒店式寓所,盡管頂部還蒙著面紗,樓體鋼筋也裸露在外,卻售出均價6.5萬元/平方米的價格。
一場因國際旅游島概念而催生的饕餮盛宴,正在引發海南第二次房地產投資開發熱潮。逾百家房地產開發企業進駐海南“跑馬圈地”,東部一線海景土地資源更是日漸緊俏。數據顯示,在一個本地人口只有20萬人的地級市三亞,目前總共就有130家左右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其中的70%全為清一色的外來軍團。
這樣的景況尤讓人憶及上世紀 90年代的場景。擠破泡沫后海南滿目瘡痍的景象仍讓人心有余悸:占全國人口千分之六的海南,積壓的商品房占全國積壓總量的十分之一,五千多家開發企業,幸存下來的不到百分之十。
“全國人民炒高海南房價”,這是最近不少媒體經常引用的一句話。今時今日,同樣的大體量開發,同樣的高密度投入。相同場景的再次揭幕,讓不少經歷過上一輪熱潮的地產人士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而如何避免短視行為,引導好資本熱潮,規范、有序發展房地產業,將是考驗當地各級政府是否具備長袖善舞的執政智慧.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