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南省開始大力建設 “國際旅游島”的同時,又一大型石化項目或許即將落戶該省。
1月21日,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招商部一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證實,卡塔爾石油國際公司(QPI)正在與中海油商討成立烯烴合資公司,另外,大連實德集團也參與了該項目的合作。但該負責人同時強調,目前項目僅僅處在商討階段,還沒有簽訂意向書,也未向國家發改委提交申請。
據外電透露,這一項目的投資額將達到380億元。還有消息稱,作為洋浦經濟開發區的中長期項目之一,該項目在投產前至少需要3年時間。而投產之后,該項目年產將達到390萬噸烯烴。
海南要建石油戰略儲備基地
去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由此,“海南國際旅游島”被上升為國家戰略。但與此同時被許多人忽視的是,《意見》還賦予了海南另一項重要任務――“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由于海南地處南海及北部灣的戰略要沖,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意見》指出,要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集約發展新型工業,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服務和加工基地。適時規劃建設國家石油戰略儲備基地,鼓勵發展商業石油儲備和成品油儲備。
事實上,《意見》只是給海南如火如荼的石化產業賦予了一個更為明確的方向。據了解,2008年,石化產業已占海南省GDP的42.6%。而在金融危機后,海南還陸續開工、復工和批復了一批重大的化工項目。如2008年11月和2009年2月,中海油相繼在海南東方工業區開工80萬噸甲醇項目和200萬噸烯烴化工項目;2009年5月,60萬噸PX項目獲準落戶洋浦經濟開發區,這也是2008年廈門PX事件后,國家批準的第一個PX項目;2009年11月,作為PX項目的下游產業,全國最大的200萬噸PTA項目也落戶洋浦。到2008年,海南省石化工業產值已達到503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42.6%,成為海南第一大支柱產業。而正在商討中的卡塔爾390萬噸烯烴項目,無疑將進一步推進海南石化產業特別是乙烯項目的發展。
項目仍在商討之中
事實上,卡塔爾烯烴項目去年便有消息傳出。記者從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網站2009年12月9日的信息中看到,在卡塔爾副首相、QPI總裁11月訪華時,海南省政府、卡塔爾石油國際公司和中海油三方已簽訂了意向書,將引進QPI以液化石油氣為原料生產烯烴。不過,記者21日向洋浦區經濟開發區招商部求證時,得到的回復是項目意向書并沒有簽訂,仍在商討之中。
據了解,中海油在海南累計投資已超過240億,包括過去20年投資上游的崖13-1氣田、東方1-1氣田、樂東氣田、和下游的東方化工城、洋浦電廠、管道公司等大項目,以及2008年、2009年在東方工業區開工的80萬噸甲醇項目和200萬噸精細化工――烯烴項目。
會否影響旅游?
但也有批評聲音認為,海南省發展的大型石化產業,與其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方向格格不入。華南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學院研究環境規劃的潘偉斌認為,這種擔心是合理的,石化項目或多或少會產生污染排放。
據了解,海南省的石化產業集中于海南島西部的洋浦開發區和東方市。以洋浦為例,距離海口市約130公里,距離三亞280公里。是否會影響旅游業還需要時間檢驗。
但是從地理條件來考慮,海南發展石化產業有其天然優勢。由于南海有“第二波斯灣”之稱,在海南省管轄海域內初步估計可采天然氣總儲量達4萬億立方米,石油達20億噸。而洋浦地處海南西部工業走廊中間地帶,位于東南亞至東北亞國際航運主航線的中心位置,是我國靠南海石油開發區域最近的臨港工業區,這也讓洋浦成為最有條件利用近海石油天然氣資源發展石油天然氣工業的區域之一。
從廈門PX遷至漳州,南沙石化遷址湛江的路徑來看,大型石化項目總需一個落腳之處。而人口聚集度較低的臨海工業基地,或許更適合石化產業的發展。
潘偉斌認為,“誰都不愿石化建在自己家門口,絕不應以發展經濟為借口而只照顧某一方的利益。一定需要平衡,特別是當地受益政府和外圍受益者,對當地受損居民的等價補償。因此,做好充分的環評,特別是嚴格執行環保標準是石化項目的重要環節。”
據悉,去年12月,《洋浦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獲得了環境保護部的審查批復,這也是《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自2009年10月1日施行以來,海南省通過的第一個國家級規劃環評的批復。
新聞鏈接
今年原油進口加工或再創新高兩巨頭擴能沖動受制國際油價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據海關近日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2009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和加工量達到歷史上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分別同比增長約14%和7.9%。分析人士預計,2010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預計增幅在12%~15%之間,原油加工量也會保持增長。
據統計,去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約2.04億噸;盡管原油加工量數據還沒有公布,但據息旺能源原油分析師李莉估計,總量可能達到3.7億噸左右。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能源經濟師牛犁稱,由于石油是大宗資源性產品,在通脹預期下,去年三、四季度從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出現補庫存情況。此外,幾年前的新產能建設去年集中上馬,產能得到釋放。
“去年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出臺讓煉油利潤有了穩定保證,這帶動了原油進口和加工的熱情。”李莉認為,今年兩石油巨頭擴能沖動依然不減,而兩大集團進行中的原油商業儲備將成為推動2010年原油進口量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李莉預計,2010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同比有望增加2500萬~3000萬噸,增幅為12%~15%,達到2.3億~2.35億噸。
而中國原油加工量今年也有望再創紀錄。牛犁認為,因為中國經濟復蘇力度正在增強,今年前兩個季度會依然保持進口和加工量的增長勢頭,而下半年的情況要看整個經濟形勢才能確定。不過,李莉認為,兩巨頭今年能否實現擴能還要看國際原油價格的“臉色”。若國際原油價格突破100美元/桶,且較長時間盤踞高位,則可能對中國的石油需求和煉廠加工積極性形成一定抑制,影響中國新增煉能的釋放。
又訊 記者1月20日從中石油銷售公司獲悉,近期中石油下調國II標準汽油的大區調撥價格350元/噸,這為其適地適時降價促銷清理庫存提供了空間。按規定,從2010年元旦起國III燃油推行范圍將擴大,包括廣東、福建等9個省市將率先強制推廣使用國III標準汽油。目前,中石油東北煉廠出廠汽油及其庫存資源已全部升級為國III標準,沿海銷售公司正在加緊置換。而為了在3月1日全面推行國III標準汽油,中石油僅在銷售公司內仍存有部分國II汽油庫存。為此,個別地區銷售公司以降價促銷加緊清庫。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本網法律顧問: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 李君律師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